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张爱玲的“高级感”——小说与电影《色.戒》读\观后

张爱玲的“高级感”——小说与电影《色.戒》读\观后

作者: 水波杨山 | 来源:发表于2024-01-28 20:23 被阅读0次

    几年前读《刀与星辰》,徐皓峰批评李安将《色.戒》拍成“常规爱情片”,变得温和、简单而廉价。

    当时没读小说,也没看电影,文章读后印象不深。

    现在读了也看了,再读文章,觉得小说家兼电影导演的徐皓峰说了独一份的话,是文学与电影的双料内行。

    小说的故事,一个极“娱乐”的外壳——女大学生施美人计刺杀汉奸,讲得节制、内敛、含蓄、婉约,很“张爱玲”。

    怎么叫“张爱玲”呢?——她的尖刻与苍凉,全以中西合璧的技巧传达。

    结构是西方戏剧式的,紧凑,严谨。

    从一个打麻将场面,到一次挑钻戒行为,转折很快出现,高潮来临,迅速结尾。短短时间内,穿插女主角内心活动,闪回了内地到香港,香港到上海,种种战争背景下沧桑世事,很大的信息量。

    传达细腻感觉的文字,是中国式的——

    “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一道裂痕,阴凉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

    难以捉摸的思绪,借助视觉与触觉的通感传达。

    “再抹那边耳朵底下,半晌才闻见短短一缕栀子花香。”

    香水的气味,居然是“短短”的,肉眼可见似的。

    “那沉酣的空气温暖的重压,像棉被捣在脸上。”

    棉被——温暖,捣在脸上——重压。这感觉谁会没有?

    “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

    睫毛——蛾翅,歇落,动感。

    “有人在没精打采的摇铃。马路阔,薄薄的洋铁皮似的铃声在空中载沉载浮,不传过来,听上去很远。”

    听觉与视觉的通感。

    ——种种超妙入微的感觉,是张爱玲小说文学性的保证。

    用含蓄、简洁的白描文字写语言、动作,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避免了西方相对静止心理描写的晦涩、冗长毛病,同时保持故事的完整与可读性,发扬中国传统小说优长,读来自然耳目一新。

    似曾相识——想起了金庸。

    金庸的高妙,全在留白、含蓄的中国传统小说气派,1994年流行版尽管毛病多多,许多点到为止、未详尽表达处反而别具美感;新修之后,大量空白处一一填满,落到了实处,读来似乎“放心”,可惜少了想象空间,又不免乏味。

    李安的毛病亦大抵如此——将小说未细讲处通通拍给你看,得了通俗,失了高雅。

    ——失了张爱玲原著虚实相生的“高级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爱玲的“高级感”——小说与电影《色.戒》读\观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nw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