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山西南部,一想起家乡,记忆里就会飘来一阵一阵的面香,馒头香和油辣子香。
山西人总觉得,吃面长力气,也顶饱。我们爱在面食上玩花样,有刀削面、臊子面、麻食、饸络、猫耳朵、爷爷饭等等。可是我最忘不了的,也最愿意吃的,还是奶奶做的扯面,它简单,但很见功夫,味道清正传统,一想起它,就想到我的小城和我的家。
夏日闷热的午后,奶奶在灶房里和面,她的汗细细密密地从额头上渗出,因为和面一定要劲儿大,把力气揉进去,面才筋道好吃。她一边揉一边点一点水,原本松散的干面粉渐渐成团,拢紧,揉实,成了一个表面光滑的面团。然后她把面团擀成一块略厚的面饼,横竖切条,变成一个个窄而薄的长方形面块。泼油,盖上布,在温热的空气里等待发酵,让它们发得软而微蓬。
在这个空档里,她已经开始调配汤底:在每个碗里揪一把紫菜,扔几粒虾米,倒上些酱油和多多的醋,再撒一撮盐,点睛之笔是一勺刚泼好的油辣子,还滋滋地冒着油花。
等面起好,锅里的水也烧开之后,就把面块从两边扯开,再抻一抻,拉长。因为面条被揉得极有弹性,又软,所以即使拉到近乎半透明的薄度也不会断掉。把扯好的面条丢进锅里略微一滚,再连汤一起捞上来,泼进放好调料的碗里,撒一点葱碎,然后只听得她拉长声音喊:“饭——对——啦!”我们就一哄而上,开吃。
顾不得烫,更顾不得是热夏,一张嘴就呼噜呼噜往里刨,面条宽而薄,筋道有韧劲,辣椒、醋、紫菜和虾米又给面汤以酸辣鲜香之衬,也无需别的什么菜,就是这碗扯面,吃得人满头大汗,通体舒泰。面和里面的配菜吃完了,再一仰头,把汤也喝个精光,再打个长长的饱嗝,这顿饭就心满意足地结束了。
我妈很难得才做一次扯面,一是懒,二是她也做的不够地道,因为揉面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很大的力气,揉的不好,扯面就失去了它的精髓。所以每年寒暑假回家,我在“回家必吃”的小本子上一定会写上的,就是奶奶做的扯面。仿佛只有吃过一次扯面,才算真正回了家。因为不管家乡小城如何变,我如何变,那碗里升腾起的热乎乎的香气不会变,变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