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超级个体#认知效率「53/56」
「见」
今天继续学习得到《超级个体》的其中一节课: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找到知识源头。
图片转自得到就像知识的源头一样,知识源头,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
具体到几手信息,文中也给出了标准,具体如下: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四手信息:为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越是源头越是比较精华。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如何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呢?
一手知识是一些正在被研究、思考和验证的新鲜的思考,可能在这些研究者的脑子里、笔记本上,还未完成后续加工,但是新鲜热辣。另外一些思考被系统化表现出来,就成为了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二手知识是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的资料,比如维基百科、一些讲述底层逻辑的书籍如《国富论》;还有一些比较中性的行业调查报告;还有系统整理后的各行业的优质教材和认证培训。
三手知识就是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是因为需要被很低的认知资源理解,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同时也会加入一些不精确的概念。
四手知识是你常看到的,根据这些畅销书和理论,大部分人写了很多基于个人经验的鸡汤,加入了太多个人故事(我是如何一个小时挣到了200万的?)或者情绪因素(看懂了这个才是中国人)。讲一个观点,但是要灌输无数的浓烈的鸡精。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进入知识的源头呢?三步走:
首先,能辨别和找到知识源头,其次,跟随知识源头的人,最后,努力使得自己成为知识的源头。
本文还给出一个震撼的小提醒:总是进行低水平的重复,不管多少万小时,你依然成不了专家。
这个可以说是对于学习对象进行了一个系统化梳理,小提醒更是真的震撼。我现在仅仅是在三四手徘徊,偶尔接触二手信息,还觉得头痛,觉得没什么用。
「感」
现在的朋友圈太多的鸡汤文,太多的情绪化表述。
没什么不好的,但是自己不能没有追求到,一味的追捧那些四手信息。
说实话,我先的微信好友3500人以上,朋友圈的信息根本看不过来。一般有人刷屏,我就直接屏蔽,个别的直接删除。
自己虽然感受到了很多朋友圈的信息,根本没什么营养,但是自己还是禁不住每天都去喝几大口,实在是有种被手机上了的感觉。
「思」
自己天天看着三四手信息,而且也传播者三四手信息,有时候还乐此不疲。这种总是在进行低水平的重复,没有刻意练习。不管在什么方面也不会有太多建树的。
首先,在写作这个事情上,感觉没有太多的进步,而自己呢,也在进行自嗨式的下坡式奖赏。
如果你觉得太顺了,那真的就是在走下坡路了。因为只有下坡才真的毫不费力,还特别爽。
其次,在保险方面。自己也是从业三年的人,在平安真的是打造了一刻从业的心,但是对于相关的知识真的仅仅停留在三四手知识。
不深入、没探究。
导致自己从业三年,对于保险很多的东西也仅仅是“听说”而已。
直到自己进入了明亚保险经纪,才真正的接触到了传播一二手信息的相关人士。
不管什么行业,都需要有上坡艰难进步的感觉,否则你真的再进行低水平的重复而已。
「行」
对于四手信息直接忽视,从看三手信息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找一些知识源头人士针对自己能够用到筛选出书单、报告或者专业文献。
让自己先成为一个三手信息的传播者,多多学习,转述一二手信息。未来的方向就是成为一个打造二手信息甚至一手信息的人。
总是进行低水平的重复,不管多少万小时,你依然成不了专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