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双修”指身心全面修炼,“天”与 “性”是紧密相连,即达到至高“无上”完美的境界。
也是中国古代体育哲学人体观的范畴之一,传统养生的完美理论。
任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还入身。
何时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性命先秦源流
“百姓”之性,“性命”之性,在先秦古文皆作“生”,不从女,不从心,即今存各先秦文籍中。
物各有所生,故人有生,犬有生,牛有生,其生则一,其所以为生者则异。故古初以为万物之生皆由于“天”,凡人与物生来之所“赋”,皆天生之也。
故后人所谓“性”之一词,在昔仅表示一种具体动作所产生之结果,孟、苟、吕子之言性,皆不脱“生”之本义。
性命双修是道教的重要思想与教义,也是“内丹”学术语。
“性”“命”的含义:
“性”指人内在的“道”,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
“命”指人外在的“道”,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
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炼。
《性命圭旨》说:
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
何为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
又说:“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身心灵)。可谓既深刻,又生动。
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两个生命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双重融合,人们通常说要身心健康,亏其一即残缺不全。所以“性命”二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两大要素。
老子是性命双修始祖,是道教开山祖师,是性命双修的修炼理论的创始人。由此,我们可以将性命双修分为“性功”与“命功”两种。
仙道贵生、乐生、重生、追求长生,所以它是生本主义,这正是道家仙学最具特色的地方。
性命相依,命为重。比如灯油是命,灯光是性;有灯无油,灯必不能发光;徒有灯油而不能发光,则不能显现油灯照明之用;修道之意在教人积足油量,并教以点灯之法,则人生必充满光辉。
“性”与“命”是统一体
炼阳神者本之于天,道在冲举,谓之仙,得道成仙,故曰“天尊”。
修阴神者本之于地,乐于寂灭,谓之佛,修道成佛,故曰“世尊”。
既然命是指人的生命,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识,那么很显然,对人的生存来说,两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人的存在实际上就是“命与性”的统一(阴阳不二)。
一方面,人必须以生命存在为基础,一旦没有了生命,人就变成一具死尸,人也就随之死亡。
另一方面,人也不能离开精神意识,没有精神意识,人就变成一种纯粹的生命存在,其生活最多像动物一样,当然也谈不上作为人的存在。
而且人的生命和精神意识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是一个统一体。
作为人,不仅要有形气所表现的生“命”,而且要有精神意识所表现的“性”,他是生命与精神意识即命与性的统一体。
现代社会相当数量的人,“性与命”两个方面都出现严重的病态,如不加以解决,将危及人类的身心健康。
“心性生命”即精神生命方面的病态主要是缺乏“信仰和理想”,趋向功利实用和短期行为,生活日益浅薄化和狭隘化。
“形体生命”即生理生命方面的病态主要是“环境恶化、不良嗜好”以及过度享受造成生理损害、生命力脆弱和恶性疾病中。
要解决这些问题固然要靠“环境”改善,同时也要靠人的主观“修炼”,并且去改造环境。若多数人懂得并且去努力实践“性命双修”,人生与社会的健康化进程会大大加快。
性命双修的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时并重。不但要追求强壮体魄,也要追求健全的心理素质,使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两个方面都得到活泼的发展,这才能有真正的幸福人生。
《性命圭旨》的说法是:“神不离气,气不离神”、“性不离命,命不离性”。以生理变化心理,以心理变化生理。(相由心生、由心生相)
体弱多病者先从命功入手,《炼精化气》,去病健身,然后心神安定,《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提高精神境界。
心理脆弱者,则先从“性功”入手,炼己筑基,排除私心杂念,调整平衡,提高追求精神层次,开拓心胸情怀,然后配合服药和炼气,性能得到良好的效验。
性功与命功可以在不同时候有不同侧重,但要互相带动,共同长进。性命双修要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由浅入深。
内丹家有“初关、中关、上关”之说,有“得窍、炼己、和合、得药、脱胎”之说,有“先摄心修性,次炼化精气修命,最后粉碎虚空”之说,要不出初级、中级、高级三大阶段,次弟而上,不可躐等。
无论心灵的净化、境界的提升,还是气血的调适、体质的强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勤学苦练,长期坚持,不断体悟和反省,才能渐入佳境。
当然“渐中有顿”,这也是“自然”得来(天人合一),不可强求。
性命双修修习的方法
由于人的存在既离不开性也离不开命,是性与命的统一体,所以养生修道惟有“性命双修”方能建功!
否则,只修性则命不能保,只修命则性无以存,都不能达到“性命常存、得道成仙”的目的。
所以养生修道必须遵循“性命双修”的原则。
性命双修是一个综合的修习过程。它至少包括以下几项活动:
1、理性认识活动,读书、请教、反省,对於自己的状态和追求的人生目标,有一个清醒认识。
2、道德修养活动,树立远大思想,协调人际关系,增强仁爱之心。形体锻炼活动,包括治病、气轼、运动、营养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作息制度等,不必求难贪高,只求简便易行,适合自己。
3、社会实践活动,内丹家强调“内外双修”、“功行两全”,不仅要修性功、命功,还要“利物济生、苦己利人、参与社会、积累功德”,使性命双修在社会生活中见到实效。
4、以上几项活动事实还是结合在一起,彼此穿插进行的,不可机械分割。作为教外之士,很难理解和体会内丹家的具有宗教神秘性的高级修习状态,但一般人仍然可以从性命双修的理论中吸收做人、做事和健身的生命智慧,使人生变得更健康、更美好!
传统养生
1、不同养生流派对“性”“命”的理解及对两者的关系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数认为性命一体,神形相依,主张“性命双修”,即精神与形体同时修炼,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延年益寿。
性命一词,原指“人性”和“天命”,是性与命的统一。后来,人们赋予它新的内涵,即指修性与养命、“性功”与“命功”的有机结合。
在修养顺序上,有的主张“先性后命”,也有主张“先命后性”。其修养原则为“性为主导,命为基础”,以静为主,以动为辅,性命合一。
2、其方法,以静养神,以动养形:即以静坐、行气、存神、诵经养神;以导引、按摩、散步、登涉养形。
其根本宗旨,是以调动人体《精、气、神》的运化、聚合,达到形神永固、身心两健。
性命双修成为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原则,其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不“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3、修命不修性 ,此是修行第一病 ;修命就是修身,修性即修心。强调修心的重要性。
4、修性不修命 ,万劫阴灵难入圣;过分强调修心,不注重身体的保养,也是失之偏颇的。
5、所以,两者要兼顾,动静结合,性命双修。但是要分清主次。
6、时下人们喜欢追求神通,要想有通,必先有道,要想有道,必先有德,要想有德,须守戒律,有了戒律,就会入定,有了定力,智慧就开。
(注、戒中最高律法……无戒可守)
7、在定的阶段,身体内功大增,奇经八脉全通,也就是修身了。开悟的阶段,本性大开,断除烦恼,心得解脱,逍遥自在,也就是修心了。
8、年轻人一般心气浮躁,喜欢短频快。然而,不从心上入手(明心见性),那只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还属于皮毛,心外求法,不是上乘功夫!
感恩宇宙万事万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