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电视上经常看见,陌生的是自己没有站上舞台演讲。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种似有非有感觉?
可能在学校会有很多机会上台讲话,或者被老师叫到讲话,但绝大部分的情况是很多人都没有勇气讲;与其说没有勇气讲还不如说根本没有学过演讲。
在学校的这些经历会导致我们之后对于类似的事情,产生或接受或抵触的心理。
演讲,听起来很高大上的一个词,其实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要和别人交流,而正是这种交流造就了我们对世界、对人基本的价值观。
而这种价值观也恰恰是塑造我们性格的原因之一,有一句话:“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同样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环境。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造就的。
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经常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也让我非常感谢当年的我。
也许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演讲辩论课程,但这恰恰是学校需要改进的地方。
演讲,其实在生活中就可以接触到;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去发现它的存在。
日常交流,也是即兴演讲一种的存在方式。
即兴演讲可以是工作报告、对朋友的倾诉、对同事表达感激之情。
即兴演讲也是一个人的同理心和对事的看法,它看上去没有那么高大上,其实就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即兴演讲不需要很高的表达技巧,只需要我们用心去交流。
即兴演讲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别人的反馈。
既然是演讲,可以把它当做一个锻炼的方式。
一个好的演讲需要一些技巧和真诚用心,即兴演讲更是需要我们的同理心和真诚。
作者简介:
彭思鹏,从事实体百货行业6余年,从初中开始喜欢历史,高中自学心理学,现在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努力做一个既有自身行业的专业能力,又有跨界能力的人。
平时有时间喜欢跑步、打打羽毛球和排球;独处时喜欢深度思考、写文章、读书;希望能够做一个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者。
早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