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女大学生A,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却得了严重的痤疮和失眠。她妈妈带着她求医问诊,中西医都看过,药补食疗,内调外养,总也不见效果。
少女每夜要看手机到很晚,她也知道长期晚睡会造成免疫功能失调,不改正过来不可能好。可是哪怕每天夜里11点强制熄灯,关闭手机,听催眠音乐,就是睡不着,非得辗转反侧到凌晨四五点天边出现鱼肚白。
我知道,肯定是少女的心“病”了。
学习压力不算大,没有感情问题,校园生活也无波澜。后来,当谈起少女成长的过往时,她的这种病因,让我或许窥见一二。
少女说,从她记事开始,父母感情就不太好。爸爸总躲着妈妈,每天晚上要很晚才回家。而她感觉爸爸越晚回家,这个家的气氛就越压抑。所以,她总是躲在被子里露出眼睛,看着妈妈长吁短叹一遍遍打爸爸的电话,看着妈妈越来越阴沉的脸,在灯光闪烁中变得可怜而陌生。
而等爸爸回家以后,父母两人也难免恶语相向,吵上一架。
“他们以为我睡着了,所以吵架的时候总是压低声音。可黑暗中我听得一清二楚。我怕爸爸要抛弃这个家。虽然很困,但一定撑着听到他们不吵了,确定爸爸在家睡着才行。”
在这样的氛围下,久而久之,她已经不知道如何自己入睡了。睡眠带给她一种严重的不安全感,父母之间的无爱,让她有一种“一觉醒来无家可归”的预判。
所以这么多年,即使父母已经离婚多年,这种“不能睡觉”的阴影已经成为了记忆深处的烙印,伴随她度过漫漫长夜。
我不是医生,不敢妄言每一种疾病病理,但是我知道有一些身体的疾病和心理的某种缺失,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每一种疾病的发生,都是身心发展不均衡的体现,都是你的身体和心灵在通过某种方式表达某种需要。
▶◀
多年来,每每当我面对一些声称自己有“不治之症”的人,去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是,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使我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错误和扭曲的相处模式,或许会让某些身体的症状伴随孩子成长,形成他们长久的身心受苦。
有一位朋友是按摩医师,跟我说过一个女病人。
病人诉说腰背疼痛,触摸上去果然整个背部肌肉紧张、板结。通常手法做一次,肌肉能松弛下来一阵,可这位病人三天两头来医馆按摩疏通,总不见好转。
有一天,病人的妈妈到来给她送件东西,朋友才发现她们母女之间神奇的一幕:
原来,病人和她妈妈之间的对话,每一句,记住是每一句,都可以称得上“恶语相向”。哪怕是对彼此表达关心,也一定要用指责、厌恶、抵触、恶狠狠的神态和语气说出来。比如:
妈妈:“哎哎!你忘了拿这个,你做事不带脑子?!”
病人:“啧,你走嘛,别啰嗦!”
妈妈:“我看你是有病!”
病人:“你走不走?!这里蛮好玩是吧?”
我朋友说:“之前这位病人看似温和有礼,对着母亲竟立刻成了乌眼斗鸡。大概她这紧绷的身体,就来源于她和妈妈紧绷的关系吧。”
我不知道这位病人家庭关系和成长经历到底为何。但朋友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往往能够影响到人的意识和认知,让自己的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随着这种氛围和关系,产生某种变化。
关起门来,撕掉标签,舒服做自己,一个人在家庭里,理应是最能得到放松的时候;父母亲人、长我育我、朝夕相伴,孩子和父母理应是最不可能敌对和仇恨的关系。
然而家庭教养违背了人性法则,从孩子成长之初便成为了压力之源,孩子与原生家庭越发格格不入、不能安身。往后漫长的岁月,这种裂隙将成为鸿沟、成为深渊,吞噬了人的意志与健康。
▶◀
我观察过,那些0到7岁学龄前孩子的家长聚在一起,一般有两个固定的讨论话题。
第一个,是讨论孩子的智力发展。怎么教、怎么学,能让孩子更聪明、“赢在起跑线”。早教,英语、数学,什么才能更好的开发孩子的“脑力”。
第二个,是讨论孩子的饮食睡眠。所有的家长无不羡慕那些吃饭好、睡得香的孩子,埋怨自己孩子吃饭睡觉简直叫遭罪。
殊不知,两个话题内包含的期待,恰恰存在着对立因素。
在孩子的大脑和神经中枢还尚未发育成熟的时候,大人们就迫不及待地用各种“教育手段”填塞他们的大脑,美其名曰“大脑开发”,并不会让孩子真的变聪明,反而是在过度刺激孩子的神经系统,阻碍孩子自主地掌握自己身体成长的节奏。
由于家长给了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迫使孩子提前去关注、去思考,而思考的过程是需要能量供给的。
所以,孩子的身体能量被迫向大脑提供支持,尤其是消化系统的能量。这样,孩子的消化功能被削弱了,中医所说“脾胃虚弱”,胃口不佳、吸收能力差,当然也就“吃不好”了。
在餐馆里,经常看见不少孩子一边眼睛盯着桌面的手机或iPad,一边无意识地扒着饭。有的孩子甚至不看手机就不愿吃饭。
这些孩子大多3岁、4岁的年龄,周围的家长都操着一种见怪不怪的态度,向这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妥协,丝毫不放在心上。殊不知,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肠胃不调的病根,就在此时种下了。
我经常带孩子逛商场,会有很多早教机构拉着我们参加各种体验课,让我们报班,告诉我们按照他们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发展更快。
其实,有好的教育方法真能寓教于乐,我也是乐于体验的。但遗憾的是,我所看到他们教授的,往往是把小学课程,尤其是数学课和英语课,用各种大小电子屏幕、虚拟的动画、电子的声音包装起来,提前灌输给孩子而已。
一个不足7岁的孩子,本该是亲近这个真实的世界,让自我的灵性徐徐打开的时候。而孩子的物质身体就是顺利完成这一切的基础,父母必须给他们的肉体不断壮大的环境。
不等基础打好,就去做超出他年龄的事情,身体当然就会失调。
所以,若不能顺应孩子成长的节奏,在合适的时候采取合适的教养方式,一味要求孩子超龄发展,只会让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损坏身心健康,造成心理的缺失与身体的疾病。
▶◀
当家长的,要有自省的意识。
当发现孩子的身体有了那些不大不小、却总频繁出现的小毛病,除了求医问药,父母还必须有意识地去反思和检讨自己的教养方式。
别让这些小病根治在孩子的身心深处,长成相伴一生的“不治之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