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是为本,中华志可兴!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感
作者: 陈沁
青石巷的路还湿润着,成片成片的蓝蝴蝶晾在后院里,须踏入坎儿才可一瞅。推门要问声:“有人吗?”,只因这处是璞真扎染博物馆,其字漆赫然于上,以为万不可失了庄重。“来咧!”一双刚拭去水渍的手伸出来,把外人的不安紧紧握住了。抬眼,澄澈的眸子望着自己,“哪里人?” ,她热情地招呼你,试图驱走你的陌生,里边儿还坐着几位白族奶奶,细眯着眼看太阳,用我们不熟悉的语言嗑些什么。

她便是段银开,白族扎染艺术传承人,12岁掌握了扎染基本流程,1999年脱离工厂,与丈夫段村坤落足于此,潜心修业。周城村自古以“扎染”(疙瘩染)闻名四方,却因工艺繁杂而差点失传,夫妇俩把这稀罕档接过来,2003年~2005年,惨淡经营下努力创新,生意终于有了大的起色,远销尼泊尔、泰国等海外各地。言至此,或许已然作为劳动者的典范,党中央主张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往昔读那些政治报刊,只觉似乎“空泛”,无法触及,今天却“见到”真人,醍醐灌顶也有些罢。可段氏夫妇偏偏不止眼前的发展,大批量的传承才是她想看见的。于是亲自举办培训班,村里老老少少的妇女蜂拥而至,堂中桌子快铺不下,蓝纹样的模板、服饰、头巾、床布等吃力地挤着,东扯一角西拉一寸,渴盼被年轻姑娘们派上用场,变作“花蝴蝶”。至2017年,学习、生产的规模化吸引住全国28所高校,学员达1018人。传统扎染技术成功地推了出去,影响力自然无需费舌!

瞧见市场的前景、传承的益处,文化部门和相关单位开始遍撒黄金,资助他们的基地建立、活动开展,培训班工人的薪酬、补贴亦日益饱满,蓝天底下的面庞绽开了花,妇女拍着鼓囊囊的腰袋,喜悦几乎从心底溢出来!另一头,却是愁眉苦脸。工人阶级普遍存在学历低、不受重视的情况,干部永远享有高薪、分房待遇。而老工人退休以后,却只能守着四四方方的小平房,把煤气烧个通透,冬天里使劲儿揪着棉花被瑟瑟发抖,苍白的面色惹人同情。此外,“你不好好读书,长大就做工人”的声音时常蹦出来,工会仅仅作为摆设,社会打压一切不和谐的言论,敢谏者只好闭上了自己的嘴巴——管理者处于行政线,工人处于技术线,两者平行,几乎没有共鸣,更别谈切身体会了。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王沪宁转达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的论述——永远重视工人阶级,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且为工人阶级未来的发展前景指明了方向。

工人阶级这一块,虽有了中央的政策保障,但不能太乐观,毕竟企业老板未曾认真正视过自己的问题,仿佛政府坐镇,他们即刻可以翘起腿,大把大把数不属于他们的大部分钞票,若是有工仔怒哼、聚众闹事,就皱起眉头,颇不耐烦地教训,甚至甩于脸上,当然,最后仍不属于这些“碌碌”之辈。想要根本性地解决问题,必须切实保证按劳分配,并大范围地组织工人学习科学文化,提高学识素养,或在学历方面正式给予优秀工人学员同等的尊重和就业机会、工资福利,退休亦能安享晚年,方安定人心!

中华辈有才人出,贫贱焉能不自强?或许,贫富差距是阶级矛盾屡次爆发的关键之一。为此,寒门子弟若自甘堕落,成日里附和喊的“打倒XX”不过是唬人、自慰、玩笑!现状的残酷,能通过政策改善,却不能完全拔除,就纷纷将他们赶上了学堂。清朝有个容闳,在广东香山县一户贫苦人家呱呱坠地。出生时,小岛澳门已经被葡萄牙殖民者霸占,西方传教士为了吸引人入教,不惜耗资为贫苦子弟建了医院和学校,之后,随着马礼逊纪念学校的迁移,容闳有幸涉足香港,并取得了耶鲁大学的入学资格,以优异成绩毕业。先后到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任职,洋务运动初拉开帷幕,他运用自己的学术经验,给中国近代建成第一座机器厂——江南机器制造局。又组织了第一批官费幼童赴美留学,被尊称“中国留学生之父”,威望显赫!

国外教育事业开放、辉煌,恰好补上了国内教学资源匮乏的缺口。寒门子弟吸收到丰富的知识,愈来愈如饥似渴,当浩瀚的学海向你张开怀抱,想必没那么容易拒绝。所以至今,留学人数仍呈增长趋势,比以往更甚。对此,政府一直给予支持,浏览各学校官网,网页循环滚动着一条条交换生的信息,像诱惑的长链,朝学生们展示游学的“cool”与意义,得意地挥舞着往届学子的风采。据澳洲相关媒体透露,2011年,纽省政府公历学校在年度HSC颁奖典礼上对学生进行嘉奖,54位学生中,中国人便占了37位。《澳洲星岛日报》还报道,纽省的9名中国留学生,因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贡献再次脱颖而出,搏得了学术专业者的青睐!习近平总书记很是寄予厚望,向广大留学人员提了4点希望: 希望大家坚守爱国主义精神、希望大家矢志刻苦学习、希望大家奋力创新创造、希望大家积极促进对外交流。

备感“欣慰”的是,很大一部分中国人似乎并不为奢华所动,他们只倾心“啃老本”,坚信苦守国内阵营,也会有所发展。教育界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则是这一说的榜样,1971年,丈夫胡鸿烈在跑马地成和道购买了一套花园洋楼,与妻子决定办一所大专学校——“树仁学院”。港英政府胁迫“树仁”执行“二二一”制(2年预科,2年专科,1年学术性教育),企图与英国学制相衔接。然而,欲满腹经纶,短短3年怎么够?愤懑政府所压,全港5000名学生竟自发走上街头,发泄学制的不公,其中也包括树仁学院的学生。钟期荣执着于自己的办学理念,拒绝改制,硬是把四年撑了下去。经历了35年的风云变幻,树仁学院栽培了数以万计的学术人才,频频从香港输出。当年的学生走出去后,不禁慨叹:“如今的母校,已经有13个系了哇!”

实现中国梦必须要秉承共同的追求,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要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工作,积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亦拥有独立的思想、梦想,那么他们的梦想必须是有益于推动社会发展的,身心愉悦、精神财富堆积的同时,可以高兴地看到时代因为我们的进步而进步!

时代发掘的力量是可怕的,具备使命感的教育者接连涌现,如中国地质大学李德威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郑德荣、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校长于漪等。他们的存在,令祖国的花园春色撩人,不同品种竞相斗研,成果颇丰。8月15日,科技部和中国科协联袂举办了中国东盟青少年创新大赛,闻讯,10个国家的青少年连夜赶赴重庆,封闭答辩、公开展示,几环节的过关斩将,他们热烈地角逐创新奖项,与金发碧眼的朋友交谈,尽管语言不通,彼此脸上漾出的笑意却是糊不了人的。青少年是国家新鲜的血液,他们的脉膊仍然健康地伏动着,惟有伏动,才能充分证明他的活跃,足以收纳各种各样的本领,让国家看起来非常强壮!此外,高尚品格的锤炼,应对自如的“communication”亦是必需!

前两天,珠海航展开幕,一架黄绿相间的翼龙II型短时间驶动,缓缓地抬起,一点一点儿地脱离地面,腾飞……它采用了涡浆发动机助力,重量和载弹量方面都胜过翼龙I许多。海外不由自主地投来钦佩的目光——中国科技的确不容小觑,其中亦不乏眼含热泪的侨胞,台湾《中时电子报》进行了多场视频的直播,评论底下小心翼翼,没有嫉妒,更没有什么所谓的“台独”,居然全是赞美之辞,啧啧,他们可能如作家蒋方舟笔下所写,努力把自己包装成大陆满意的样子。趁此良机再握手,更加恭俭谦让,主动跨出那一步,学习大陆的先进技术,携手共筑梦想。

无论是工人阶级暗流涌动的矛盾,亦或不得不远渡重洋求学的心痛,侨胞地理、心理的隔离,教育者与学生的“争气”,均深深蕴着根本的无奈、时代发展遗留下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是中华儿女,相亲相依的56个民族!若是有志崛起,并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始终为人民事业、共同富裕而奔走,且不断被世界需要。那么,“中国梦”实现、中华复兴将不远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