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甲骨文裁员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据说此次被裁员工平均年龄 37 岁,其中大部分是有12-15年工作经验的技术开发人员。很多人面对裁员猝不及防,前一天还在岗位上做产品调适,第二天上班就被通知在30分钟之内归还工作电脑、内部文件等公司物品,人事部门会在第二天正式终止他们的雇佣合同。
近两年裁员之风愈演愈烈,即使就是2019年,这股风已经刮过很多次了:
年初滴滴裁员涉及2000人左右。
摩拜单车裁员幅度在30%
京东宣布2019年将末尾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
广汽比亚迪要求三部门一线人员放假3个月
碧桂园部门裁员幅度至50%
门户网站《网易》也大幅裁员,个别部门裁员比例接近50%
大小企业裁员,一方面是大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与个人有很大关系。
什么样的人被裁员呢?
针对此次甲骨文的裁员,知乎网友的吐槽可以告诉我们原因:
最近甲骨文裁员,接收了三份简历,背景都很漂亮,年龄都在35岁左右,全部面试一轮游,面试官说技术水平还不如工作了三五年的工程师……
现实再一次以打脸的事实告诉告诉我们:无论具有多少年工作经验,如果混日子,很快就会被时代抛弃。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职场中的常青树呢?
英国作家乔·欧文在《成长型思维》这本书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成功人士必备的七种思维模式,其中第七种——成长型思维值得每一个职场人借鉴和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3499/db45e4a9ab99e86b.png)
一、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真正的成长型思维,在于不断学习,不断关注未来,尽早确定未来所需的技能,现在就要着手学习。
成长型思维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同时具备着战略性眼光,眼于未来,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的变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3499/58856d373462f450.png)
二、成长型思维为什么重要
成长型思维为什么重要呢?作者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
1.今天有用的技能,到了明天也许就没那么有用,没那么重要了;
2.我们会在一生当中多次变换工作;
3.进入组织的不同层级,生存和成功的规则也会发生改变。
知乎网友浊酒与口红的经历可以说是对必须具备成长型思维的最好诠释。
笔者从上一家公司离职的时候,已经在那家公司工作了近三年,这三年也安分守己,一次求职的app网站都没有打开过。这三年的积累,信心十足,踏上了求职之路,也是意气风发,毕竟自己的付出自己看得见。但第一次面试之后就有些心寒意冷了,那就是互联网行业在以天为单位的进行着产品更新、生态迭代、战略提升。为了能适应这些,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一人多专那么简单了,而是不仅要多专,还要专到这个像极了你的老本行。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希望更好的立足于职场,必须具备成长型思维,必须不断学习,适应新情况。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3499/4f83bba67a621b99.png)
三、如何具备成长型思维
具备成长型思维至关重要,但是,如何具备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所有的思维模式都是习惯问题,不断成长的思维也不例外,你可以把不断成长的思维模式看作一种成长的循环。成长循环的四个阶段是:挑战、测试、学习、适应。
1.挑战
挑战,不是挑战别人,而是挑战自己,要不断尝试新事物,不断找寻新的目标,在找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让自己不断迭代,优于过去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此,我们可以从思考自己三年后希望的理想角色开始,把它当作自己的新目标,从现在开始准备实现理想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2.测试
测试是指在自我挑战之后,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一定都适合我们,我们既需要从理论角度进行筛选,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测试。
只有不断测试,在测试中验证、在测试中完善,我们才知道哪些方法是真正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
3.学习
不断成长的思维模式要求我们必须学习。没有学习,根本谈不上成长。
学习分为向他人学习和向自己学习。事实证明,向自己学习,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作者建议我们在任何情境下,都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
WWW:哪些地方进展的顺利
EBI:如果……是否会更好?
WWW方便我们总结经验,EBI方便我们改进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EBI不是问自己“哪里出错了”——容易让我们陷入自我指责模式,而是把目光看向未来,思考未来如何做的更好。
4.适应
学习的内容只有付诸实践才有意义。“适应”就是将“学习”中的内容用于实践中,将WWW和EBI继续深入,多问自己“我们还能继续做哪些事情(WWW)”,“我们未来会改变哪些做法(EBI)”。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3499/2178aef28af0ede3.png)
挑战——测试——学习——适应,这四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当我们完成第四步之后,会开始新的挑战,启动下一个成长循环。
时代变化太快,过去有用的技术,未来未必有用;过去发展兴盛的行业,未来未必还会存在。我们只有具备成长型思维,让自己始终走在成长的路上,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