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上》13:心思放在哪里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一两把粗的桐木与梓木,人如果起心动念去养护它,都知道该如何使之更为茁壮。到了人自身,反而不知道如何光大和滋养自己的内在仁心,难道人爱自身还不及爱桐木与梓木深吗?不够用心罢了!
有些事情,单摆浮搁放在那里,也没有什么感觉。一旦放在一起对比,才会觉察出原本的荒唐来。
一、爱而不见
真摆在一起的话,孟子的追问“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
人怎么会爱桐木、梓木甚过于爱自身。明朝有个皇帝,爱做木工活,也只是把军国大事扔给了当时的宦官。你要他把身家性命丢了,去做个木匠,他一准是不答应的。问题是,他醉心于自己的木工活儿时,是看不到这件事儿对身家性命的危害的。
生理学上有个词儿叫“盲点”,有些显而易见的事物摆在那里,但因为视角的问题,就是会被忽略,就是会被人视而不见。
没有人不爱自身,但正如孟子说的那样,多数人知道如何把一两把粗的桐木、梓木养护得更茁壮,却很少有人真正知道怎样养自己的浩然之气,怎样光大自己的内在仁心。
爱而弗见,是人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
二、见而弗思
两千多年以来,但凡读到过孟子这段“桐梓”之比文字的读者,心中都会有所触动。这个触动意味着已经看见了“自身”“自心”。但如果进一步追问——“所以养之”时,依然会有不少人是懵圈的。
为什么会对“如何养护与光大自己的内心,奉养自身”这样的问题懵圈。说到底只有一个原因——见而弗思。即便是有幸看见自身、自心,也很少有人会认真去思考养护、光大、奉养的问题。好像只有梓木、桐木是需要养护的,自身、自心是不需要养护的一样!
看见了,愿意不愿意将之放在心上,愿不愿意花点心思去思考与解决,是另一个问题。
三、思而弗行
对于一两把粗的桐木和梓木,如果内心里想要使之更茁壮,是一定会找到相应的办法的。无外乎就是试几回错的问题,只要肯付诸行动,千里的路程也是可以靠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达成和实现的。让桐木、梓木更茁壮,虽然发心于看见,起心动念与头脑中的谋划,却一定是开始与行动的,哪怕一开始的行动是不得要领的。
四、行而弗恒
孔子当年讲,人如果没有恒心,是连楚地的巫医也做不好的。
一旦付诸行动了,能够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便是最重要的品质与品性了。在正确的路上,只要坚持,久久为功,最后一定能有所收获。
养护梓木、桐木如此,养护自身与自心也是如此。
源于爱,立于见,始于行,终成于恒。本心不坏,心思放在哪里,哪里便是一路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