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11 日更10/30
《中庸》有句话:“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意思是:人人都会吃很多食物,但真正懂得食物味道的人,极少。
什么是“知味”?
先来看看我们是怎么吃东西的:
H吃荔枝,两腿夹了一个装垃圾的小容器,快速剥一个荔枝,把皮一丢,荔枝塞进嘴里,狼吞虎咽,嘴巴还在忙着,手立刻伸过去袋子里再拿一颗荔枝,重复刚刚的流程。
这个过程发生在一瞬间,速度极快。
我一下子就乐了,我说:你知道有句话叫“鲜能知味也”吗?就是说,我们还没感受到食物是什么味道,嘴巴里还塞满食物,就迫不及待地继续去拿另一个食物。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
H笑着给了我一记白眼,继续吃。
很有趣是不是?也是H的这个行为,促成了此文。
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
边吃饭边玩手机看视频,边吃饭边聊天,边吃饭边想着还有一堆事要做,边吃饭边想着等会吃完去哪玩......
这似乎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吃着东西,心却不在食物上,甚至很多人觉得吃饭就是完成任务,又怎么可能“知味”呢?
你是不是想反驳:我吃东西我还能不知味吗?口感如何,酸甜苦咸鲜,我很清楚呀,甚至这些味道到哪种程度,我一吃便能分辨,怎么能说不知味呢?
注意哦,这些知“味”,并非真正的知“味”。就如,你的皮相再美好也代表不了你的灵魂。
真正的“知味”,是怀着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用心去品味。尊重食物,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感受食物中蕴含的阳光雨露的味道。
用这样的姿态去吃,味道一定会不一样。
你信么?试试也无妨。
好好“吃”,是修行正念
一行禅师与他的徒弟吉姆分食橘子,吉姆掰一瓣放嘴里,然后又立马准备去掰另一半。
一行禅师说:你要先把嘴里的橘子吃完。
吉姆立刻意识到自己已经远离正念了。
正念无他,就是专注于此时此刻。
专注于你正在吃的食物,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
当弟子问得道高僧:悟道是什么感觉?
高僧说:饥来吃饭倦来眠。
弟子很困惑:我也是这样啊,为什么我就没悟道?
高僧答:我是该吃吃该睡睡,有啥吃啥,有地方睡就行,你是“千般挑剔,万般拣择”。
这就是区别呀,高僧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件事,活在正念之中,弟子看似也在做着同样的事,但是心跑远了。
远离正念,易焦虑
生活在这个极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都担心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总是试图一份时间当成几份用,养成了同时做多件事的习惯,安安心心安安静静地享受“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在浪费时间。
没有边吃边干点其他事,就会莫名感到焦虑,总担心会错过什么。
但我想普及一下:并不是专注“吃”这件事让你焦虑,而恰恰是边吃边干其他事才让你变得焦虑。
因为你同时开放了多个感官通道,你已经不在正念中了,自然无法享受此时此刻“吃”的美好。
比如边吃边看视频,同时开放味觉,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通道,如此多的感觉器官同时接收外界刺激,无法保持正念,长此以往,一旦让你专心“吃”,你反而会不知所措,总感觉少点什么。
不仅是“吃”这件事,很多事亦然。有时看身边的人边看电视,边在手机上打牌,不知当事人是否焦虑,反正我这个局外人看着都有些莫名的焦虑情绪。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你习惯了某种方式,便很难意识到问题。
我也没有达到时刻保持正念的境界,但这不妨碍我觉知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回归正念。
修行并非出家人的特权,平凡人的生活亦处处可修行。
修行也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无欲无求,而是为了让我们真正活在当下。
生命,就是此时此刻啊!
文/我若盛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