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帆齐第5期写作特训营理事会·读书书海拾贝
455.结语|为何译读《孙子兵法》?哪些精髓尚可古为今用?

455.结语|为何译读《孙子兵法》?哪些精髓尚可古为今用?

作者: 丁与卯摄影 | 来源:发表于2022-03-24 05:30 被阅读0次

我是丁与卯,与您幸会,如期相约!

免费开通会员攻略图:请点击此链接查看

首开年度会员立奖200贝:开通+续费点这


与许多人一样困惑,我也常常扪心自问,为何要译读《孙子兵法》?

本文作为译读《孙子兵法》的后记,尝试从情怀、行动、体悟、判断四个层面,给出个人答案。

01一种情怀

《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年齐国人孙武修著,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

这部兵书,共分为13章仅6千余字,却内容宏大、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文字精妙。

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确实因为它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性,经过时间和岁月的沉淀,而愈发能够闪耀智慧的光芒。

《孙子兵法》能够超越兵书范畴,广泛运用于商场、职场、市场等社会生活,能够超越国家和民族界限,远播流传至海外他乡,足以证明其思想性、普适性、指导性、实用性。

虽然这些古文,由于年代久远,语境断代剥离,我也确实感觉到学习起来很艰难。

但也正如金一南教授所言,做难事必有所得。我深以为然。

正是因为古文生涩难懂,就越需要有人将其通俗化,因而译读这件事很有现实意义。

我的考虑是:每日读思践悟,同步白话翻译,探索《孙子兵法》在现实生活、工作、商战、市场竞争中的实践价值,力求博古通今、古今结合、古为今用,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学经典、悟经典、用经典,也算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既然是好事,又有传播价值,何乐而不为?

02具体行动

我从2021年11月9日发布《孙子兵法1:慎战,慎启争端》开始,首次尝试连续翻译解读《孙子兵法》,一直到2022年3月23日发表了最后一节“用间篇”的解读《孙子兵法49|用间手段哪5种?核心关键点在哪里?》才结束。

译读期间,我也期待着将这些文章形成合集,能够在番茄小说、掌阅、7猫等任何一个电子书平台上架,后来研究了这些平台的格调,他们欢迎的是网文小说,才发现注定是我的一厢情愿。

有句话说得好,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能风雨兼程。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既然选择了译读经典,那就不能半途而废,那也不符合我的性格,所以就继续“硬着头皮”学习体悟,一直写完才停笔。

截至目前,我先后历时4个半月,累计撰写了51篇解读文章,合计9.6万字。发布在简书平台,我专门开通了连载《孙子兵法》系列谈,也可以在我的V信公号“丁与卯”书海拾贝专题中查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早在2021年7月,我就写过《尝试解读<孙子兵法>,3大核心思维:慎战慑战胜战》的文章,参加了简书“圣贤书友会”的专题征文活动,善缘也算是发端于此、萌芽于此了。

今日再写此文作为结语,算是对彼时的一个呼应和回向,也算是形成了一个闭环回路,为这个阶段学习体悟《孙子兵法》划上一个句号,也为日后重温此书埋下伏笔和期盼。

03宏观体悟

通读《孙子兵法》好多遍,渐渐归纳了几个观念。

一是孙子的战争观。

孙子重视战争,但他不是一个好战者,他强调要慎战。同时,在那个大国争霸、小国图存图强的春秋时代,孙子强调要全面做好战争准备,只有做到“先胜而后求战”“以虞待不虞”,方才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孙子的治军论。

孙子没有开设专篇论述治军,对于军队建设的论述散见于各个篇节之中,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帅的选用,讲究“智信仁勇严”,毕竟三军可得、一将难求。另一方面,是军队的管理,强调“令民与上同意”,搞好上下团结;“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做到宽严相济;重视军队的组织编制和作战指挥,确保上通下畅、令行禁止。

三是孙子的战略思想。

主要是知彼知己,庙算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充分备战应对,先胜而后求战,努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强调“兵贵速不贵久”,力求速战速胜、出奇制胜,反对持久作战;提出因粮于敌,以战养战的战略后勤思想。

四是孙子的战术方法。

他认为,要争夺战争主导权,讲究致人而不致于人。要因敌制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术方法的选择上,要以利动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攻其必救;以众击寡,诡道制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五是孙子的朴素辩证观。

他认为,战争指导有规律可言,要“杂以利害”,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抓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问题要区别对待,通过“彼己、胜负、众寡、分合、奇正、虚实……”,认识到战争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

当然,受到时代和个人的局限,孙子也有很多过时理念,与当下形势并不相符,需要我们在学习研究中,进行批判性吸收借鉴。

04细节观察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学到《孙子兵法》的精髓?

其实,用一个很小的细节,一个人人皆知的口头语,我就能作出判定。

就看他说“知彼知己”,还是说“知己知彼”?

我这个观点,与北京大学的宫玉振教授不谋而合。

没读过或者读过没懂《孙子兵法》的人都说“知己知彼”,把《孙子兵法》读透了读出了“道道儿”的人肯定说的是“知彼知己”。

其实,一字之差,先后之序,如同天壤之别!

其实,这并非抠字眼,孙子几处谈到“知彼知己”,都是知彼在前,知己在后,真正的缘由就隐藏在这个细节之中。

一方面,在激烈对抗和战争的极端环境下,彼和己之间,谁最难了解?一定是彼,双方都是在尽量隐藏自己的情况,去了解对方的情况。不首先搞清楚敌方动向,我的备战应对就失去了“靶子”和针对性。况且,对于己方情况,相对而言比较清楚,也容易搞清楚。

另一方面,在战争的对抗环境下,其实你想怎么做不重要,“对手认为你会怎么做”才是关键。为什么“四渡赤水”会被称为用兵真如神,就是因为指挥员厉害,猜透了“敌人觉得我会怎么做”的小心思。

所以,宫教授坦言,通过“知彼知己”这句话,来看这个人到底有没有读过《孙子兵法》,或者有没有好好研读《孙子兵法》。

其实,译读《孙子兵法》的人很多,每个人具体处于什么段位,读者一看便知。

在此,我也必须诚挚致歉,请恕我愚笨粗浅,译读仅是一孔之见、片面之词、断章取义,但愿没有误人子弟,仅供读者朋友们批判参阅。

欢迎关注@丁与卯(全网平台同名),体悟生活哲理,留存时代印记。感恩一路同行,拙作定期更新,欢迎互动交流!

齐帆齐2022年度营第48篇,2401字,累计88635字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55.结语|为何译读《孙子兵法》?哪些精髓尚可古为今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cc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