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聊聊近日北京和颐酒店发生的事儿。
聊事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来自前苏联的冷笑话:
一老者人行道闲溜,不慎落入道旁河中。遂高呼:救命呀!
两警察闻之,视若不见,仍边走边谈笑如旧。
老者情急生智,遂又高呼“打倒勃列日涅夫”!两警察闻之大惊,急速跳入河中,将老者拖上岸来铐之。
听完这个笑话,你可能会觉得这篇文章肯定是来谴责北京和颐酒店事件中警察的不作为或者失职行为。其实,你想错了,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个。
我想说的是:为何都是女性频频遭遇此类事件,其根源在于社会公众对公开场合“家庭暴力”行为的不作为态度,而这种态度的本质就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给你把这个问题剖开看一看。
在印象中,无论是地铁上,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都发生过男性冒充女性老公并实施殴打拖拽的行为。那么,为什么遭遇此类事件的都是女性?
首先当然是因为女性在人身安全方面始终是弱势群体,容易被犯罪嫌疑人盯上。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在于社会对女性的一种不尊重。而这种不尊重就会导致路人在遇到这种情况下产生两种心理:
1、认为家暴很正常的心理:
本身这个路人就实施过家暴行为,甚至觉得打老婆根本不算什么事(也包括当街打小孩的都被视作天经地义的“教育方式”)。那么当他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会下意识的认为这不过是家庭暴力,联想到自己也打过老婆,所以觉得理所当然,也就不会去管这种事。这种心理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女性的一种极不尊重。
2、认为家暴不合理,但觉得自己不该管的心理:
这个路人觉得公共场合实施家暴是不好的,但是心里觉得这是别人家的事,家暴什么的就不好管,这其实就是人们对所谓“家务事”的避让态度。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中,家庭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而这个小社会中的事情,外人一般是不太好去干涉的。尽管在今年的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但是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中的事情琐碎复杂,本身就难以明察。更何况家里闹矛盾外人没必要管的这种观念很容易被“管了却被夫妻/家人合起来说不是”的做法给坐实了,就像碰瓷的多了,也就越来越少的人敢去扶老人是一个道理。正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导致了路人对公共场合家暴行为的一种漠视态度!
而这种坐视不理的态度,是由一种社会风气造成的,但是说白了,归根结底还是对女性的不尊重,这种不尊重其实更可怕,家暴可能还是少数行为,但是如果整个社会都觉得“公共场合别人家庭的暴力行为我不该管”,那就变成了一种社会普遍行为,那才是真正对女性的极不尊重,这才真可怕,可怕至极!
当然,从影响事情结果这个出发点来看,这两种心理产生的行为都没有对眼前发生的事实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作用。
而犯罪嫌疑人利用的就是路人这种心理,才导致了一出又一出类似案件的发生。回到这件案子,警察失职的责任固然不可推脱,酒店的行为也是可恶至极,但是为什么歹徒能想到这样的作案方法?难道不是因为歹徒认定了路人不会轻易出手相救?歹徒知道我们路人都有顾虑的心理,会以为这是家庭内部矛盾,因此不会轻易插手。
但是,问题的根源在于:即使是真的夫妻,男方就能通过暴力强迫女方吗?
如果,两个人真的是夫妻,女方就这样被男方在走廊上拖着打,那么路人就不该管一管吗?那警察就不该管吗?其实,“夫妻闹矛盾导致老公打老婆的行为和我们无关”的想法,与婚礼上闹伴娘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我们来看看国外是如何尊重女性的,就以美国为例,美国对孩子以及妇女都是非常尊重的,
如果有类似和颐酒店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街头或者酒店,或者说一个男的在拖拽或者殴打一个女的,路边行人十有八九会阻止或者报警,那么无论是否夫妻,男方面临的就是警局一日游和人身保护禁令。甚至有时就算男方并没有动手拖拽或者殴打女方,但女方表现出了及其不情愿的样子,都有路人上前问女方你有没有事儿,需不需要我报警之类的。
其实我想说,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担负起责任。希望我们年轻一代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本质思想上去改变这种现状,以此弥补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失。
如果有一天,中国对家暴达到了零容忍,那么也就没有歹徒敢利用人性的这种心理去胁迫女性,这种事自然也就不会再发生了。
不过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一天还不知道何时能够到来。
所以,如果你被侵犯了,那请你抓紧时间报警。如果报警无果或者受到了侵害却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合理维权,就第一时间通过社会舆论把事情闹大吧,比如说发微博。
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发微博比报警管用,这个社会真的有点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