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魏风·葛屦》
脚上穿着葛茎制成麻鞋,怎么穿它踏寒霜。这个女子纤细的双手,怎么逼她缝锦衣裳?她提着衣领托起衣腰,尊贵的美人穿上身。美人安然穿身上,扭动着腰肢向左转过去,发上插上象牙簪子,看她心地多么狭隘偏私,所以我要写首歌谣把她讽刺!
魏国的一个深秋,霜露已悄然来临,轻轻的洒满这华丽的庭院,屋里的烛光依然在闪烁,她那双纤细瘦弱的手还在不停的忙碌着,灵巧的针线还在灯下上下纷飞,不停缝制着手中的锦裳,锦衣在膝盖上随着手指翻动,可她脚上仍然穿着夏天的葛茎制成麻鞋;一阵风吹了进来,烛火闪动了一下,她不觉打了个冷颤,望着闪动的烛光,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在心里暗暗说,终于马上就要缝好了,她抬起头,面容是那么的苍白和憔悴,她终于把女主人的新衣缝制好了。她站起身来,拎着衣服的领子,用手轻轻拍拍衣服的腰间,柔软的面料,精致的手工。这件锦衣在灯光下散发着淡淡的光晕,真好看。她在心里暗暗赞叹,她站起身来,伸了伸疲惫的腰身,赶紧走出小屋,向后庭走去。
内室的镜子前,坐着一个美艳的妇人,她正在精细的打扮,听见脚步声,回头看见了她。不带一点温度的声音问:“衣服做好了吗?赶紧让我试试。”她服侍着她的主人,试穿这件美丽的华服,腰身非常合适,华丽的衣服衬着主人的脸,显得更加的艳丽,她看着主人在镜前扭动着柔软纤细的腰身,从桌上拿起象牙簪子插上发上,得意地扭转着身子,在镜前走来走去,她望着女主人得意的样子,赶紧悄悄地退了出去。回去小屋,想像着主人对她的冰冷的目光,心中万般情感一下子涌上心头,不觉轻轻唱起来:“脚上穿着葛茎制成麻鞋,怎么穿它踏寒霜。这个女子纤细的双手,怎么逼她缝锦衣裳?她提着衣领托起衣腰,尊贵的美人穿上身.....”
这是一首缝衣女讽刺女主人的诗,全诗两章共十一句。通篇用赋,采用前后两章互相呼应对照,通过对两个人物形象,地位、态度的讽刺描写,以写的手法,把两个绝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客观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读者分析评价。对比强烈、爱憎分明,使诗歌的极具感染力。作为最早的一首讽刺诗,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
这种采用两相对比的表现讽刺意义的方法,为后代诗人所沿袭。诗人有意识地将两人对比起来描写,一穷一富,一奴一主,给人留下了十分强烈而又深刻的印象。另外此诗在艺术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细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对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或揭示人物性格常能起大作用。而此诗作者也进行了细节描写,她只写缝衣女的脚和手,脚穿凉鞋,极表其受冻之样子;手儿瘦弱,极表其挨饿的样子。通过这两个细节描摹,于是一个饥寒交迫的缝衣女形象便跃然纸上。再如写女主人,作者并没有描摹她的容貌,只是写了她试穿新衣时的傲慢神态和扭身动作,以及自顾佩簪梳妆的动态,便刻画出了一个自私吝啬、无情无义的女贵人形象。篇末诗人点明“是以为刺”的作诗宗旨,有点题的作用,使诗歌的是非爱憎更加鲜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