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取决于我们的直觉、我们的个性、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还取决于一系列基础的社会动机。——《社会性动物》
归属动机
社会认同理论:我们在宗教、政治、地区、国家或职业团体中拥有某种成员身份,借此培养起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塑造出人们对团体成员和外人的不同想法。人们自然地倾向于把世界划分为我们和他们。
有个谚语说明了这种部落心态:“你与你的兄弟为敌,你和你的兄弟与你的表兄弟为敌,你、你的兄弟,你的表兄弟共同与陌生人为敌”
划分“我们-他们”之后,你是谁,取决于你以何种身份出现在谁的面前,成员身份可以是精神归宿,也可以是身份标签。能一起行使暴力,也能一起成就人类文明。
社会认同一定会带来社会比较,我们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评估我们自己。
我们的自我概念并非他人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以为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理解和准确预测动机
理解他人和准确预测的动机:我们期盼能够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并对所发生的事情做出解释。
我们都活在“因为...所以...的世界。归因是我们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方法。在解释事件或他人的行为时,我们有时归因于性格,有时归因于情境。
1. 基本归因错误:
人类在描述和解释人们为什么做某件事情时,倾向于高估个性因素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我们在解释自己过去或未来的行为时,也会把自己看作他人,高估个性因素,低估环境因素
2. 自证预言:信念真的可以改变生活与世界吗?
我们从商业、教育、恋爱三个例子来看这个问题投资者和普通人的信息对商业的影响
教师的期望和评价会影响学生的表现,更高的评价会导致更优秀的表现;反之亦然
恋爱中的行为确证:错误信念可引发他人行为来支持这些信念
3. 自利偏差:人们是极其自恋的
“好结果全凭努力,坏结果都因运气”
“成功是我的功劳,失败是你的责任”
“我一直都在付出,而你一直在索取”
“虽然我不是最优秀,但我比一般人强”
其他社会动机
除了归属动机和理解他人准确预测的动机,控制动机、被重视需要和信任动机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
控制:我们希望拥有指导我们行动的自主感。控制感会让我们感到幸福。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被控制的高压工作之下,就很容易生病。
被重视需要: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无论对自己、对家人还是对周围的世界。别人如何评价我们常常会影响到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信任:我们希望别人能够确保我们的安全,善待我们并为我们提供资源。有天你发现朋友骗了你,你一定感觉很不好,因为这挑战了你的信任动机
从社会动机看恐怖组织
为什么有些头脑正常的人会愿意离开稳定家庭加入恐怖组织?
恐怖主义问题专家发现,恐怖分子之间有一些共同之处,这五个的核心动机非常突出。
第一,他们强烈希望成为一个更大集团中的一员,为他们提供身份和目标。(归属动机)
第二,他们非常需要确定性、秩序和结构;黑白教条为他们提供了明确的答案,(理解、预测的动机)
第三,他们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所渴望的确定性得到了满足。(控制动机)
第四,属于恐怖组织,消除了他们认为自己的生命微不足道和毫无意义的感觉(被重视动机)
最后,严明的秩序使得恐怖组织内部成员成为了可以信任的人。(信任动机)
社会动机启发
1. 社会认同理论提醒我们:在某个团队中,可以依赖他人的知识,但千万不要让他人替自己思考。
2. 基本归因错误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认定他人是怎样的人,要宽以待人。
3. 自利偏差提醒我们:要客观审视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己。
4.社会比较理论告诉我们:想要获得幸福,不该全然依赖他人的参考系,一定要形成自己的内在标准。
5. 社会动机理论告诉我们:我们觉得我们属于自己的时候,当我们能够对结果加以预测的时候,当我们可以自由地作出选择并控制自己的时候,当我们开始做那些让我们觉得有价值工作的时候,当我们信任我们所爱的人和同事的时候,我们便能做到最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78090/10d2b3c7b95eccb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