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教育今日看点
成功者的父母,可以思考“十分聪明用七分,留的三分给儿孙”

成功者的父母,可以思考“十分聪明用七分,留的三分给儿孙”

作者: 天星心理咨询 | 来源:发表于2017-03-12 16:35 被阅读922次
    成功者的父母,可以思考“十分聪明用七分,留的三分给儿孙”

    最近国内某亿万富翁的年轻女儿被国外的男友长期虐待致死的消息,读来让人叹息不已。

    首先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是很令人惋惜和悲伤。其次,作为一个奋斗到亿万富翁的父母,眼睁睁看着自己积累的财富无法转化为保护子女的力量,想必也是悔恨之至。比如,日本就有几例富豪后代被歹人利用很幼稚的故事而洗脑控制最后被榨干财富的故事,有人称之为,寄生事件,就是富豪留下的财富被他人寄生。最后,虽然人生无常,是一个无奈的现实,但是,这种长期虐待,可能有着无数次的机会可以挽救。就好像航空界有一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次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的隐患。那么,我们从这次的悲剧中,从教育子女,保护子女的角度可以得到些什么启示呢?

    (因为缺乏对这起悲剧的细节了解,以下分析都是从其他案例中总结,并不涉及这起悲剧的具体人和事。)

    第一个启示就是作为成功者的父母,可以思考“十分聪明用七分,留的三分给儿孙”。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人的奋斗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是繁殖后代,让自己的基因可以遗传下去。那么,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一般会演化出各种保护自己的方式,比如,通过权力,也就是我处在金字塔的顶端,通过暴力来让其他人心存恐惧。这也就是古代哪家将领要是娶了皇帝的女儿,一般都会叫苦不迭。原因很简单,看上去是联姻,其实,更像是皇帝作为权力的象征,派了一个间谍到了你家,即使是久经沙场,杀人如麻的将军,一般面对这样的儿媳妇也是敢怒不敢言的。比如,电影《教父》中,教父的女儿嫁给一个演员,这个演员虐待他的女儿,但是,每次虐待完,都处在要被教父惩罚的巨大恐惧中。再比如通过金钱,也就是我获得的资源多,可以更有利的考虑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样两个处在虐待关系中的女孩,相对富裕的那一个女孩可能更容易摆脱这种关系,因为,她不需要担心离开了这个可怕的男人而无法生活,或者说富裕的一个更可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而获得解脱的方案。

    那么,从心理咨询角度,“十分聪明用七分,留的三分给儿孙”怎么操作呢?方式就是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了。笔者的一位来访者管理着几百人的进出口加工厂,平生经历了很多的尔虞我诈,自己感觉自己是人精。但是,当他的儿子拒绝上学的时候,他却急不可耐的把儿子往心理咨询这条路上一送,然后,告诉我钱不是问题,赶快让他去上学。我反问他一句,假如你的工厂,工人都罢工了,你打算怎么办?他回答说,到工作现场去倾听罢工员工的心声。事实也是这样,我作为咨询师也不知道他的儿子为何拒绝上学,但是,我知道解决事情的第一步总是一个需要面对的态度,总是逃避显然无济于事。或者,对于这位商场上无比聪明的父亲来说,留三分聪明不要用,而花在儿子身上,也是好事。否则,三分聪明换来的无非还是金钱,但是,却无法让孩子学到他的聪明。

    第二个启示就是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自虐型性格,那么,就要明白自虐型人格的表现和成因。

    自虐型人格也称为自我挫败型人格,这一人格类型有甘愿受苦,抱怨,不断自我伤害和自我贬低等习惯态度,以及伴有潜意识愿望:以饱受痛苦去折磨别人。

    首先: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任何人都会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出受虐行为。儿童往往为了获得照料者的注意,而使得自己身陷苦境地。比如,一个六岁的女孩因为妈妈要离开她而去上班,她愤怒的跑去自己的房间,把属于自己的娃娃都用剪刀戳坏。成年人也会出现受虐行为,比如,一位白领在和丈夫吵架后,一气之下搬到离公司很近的地方,彻底开始了工作狂的自虐生活,经过几个月的“奋斗”,成功住进了医院。

    其次:有受虐行为的人之所以承受痛苦,是因为他们总是有意无意的希望事情可以变好。笔者的一位来访者就忍受着丈夫出轨的事实,表面上她认为她只要忍让,丈夫迟早会发现她的好。潜意识中,她很可能在合理化她的痛苦,也就是说,我只有这么痛苦才能换来家庭完整(顺便说一句,她的原生家庭,她的母亲也无数次的向她抱怨说,自己不喜欢她的父亲,自己之所以不离婚都是因为她。)或者,潜意识中她在逃避更大的痛苦,被丈夫所抛弃。

    最后:特别留心孩子的依恋类型。

    依恋简单说就是情绪需要。就仿佛我们要是不和幼儿对话,那么,幼儿长大了就不会开口说话。同样的如果我们不和幼儿进行情绪沟通,尝试理解他们的内在情绪状态,那么,等幼儿长大了,他们也就不会拥有内在情感生活了。依恋类型简单分为三种:

    安全型依恋:我爱你,你也爱我。

    焦虑型依恋:我爱你,你到底爱我不?

    回避型依恋:我不敢爱你,因为我知道你不爱我。我爱上你迟早要被再抛弃

    如果,我们把依恋作为一种奖励,那么,大量的母子,父子情感互动就好像赌博一样。幼儿会在无数次的赌博中找到一种预测模型。如果每次都是,孩子笑,你也笑,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安全型依恋。如果,孩子笑,而你无论如何都不笑(母亲是抑郁人格的话,往往这样),那么,孩子就形成了回避型依恋。如果,孩子笑,你偶尔笑一次,那么,孩子就形成了焦虑型依恋,也就是说,焦虑型依恋的孩子虽然内心很抑郁,但是,仍然心存侥幸和希望。

    大家一定不要小看依恋的需求。对犯人最大的惩罚是什么,据说就是放到没有人,没有声音的地方,慢慢的犯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就会崩溃。同样的,对幼儿最大的惩罚可能就是剥夺了依恋的需要,比如,我们看到很多网上父母毒打孩子的视频,我们都自然的以为孩子会因为害怕疼痛而想办法逃开。但是,每每发现,孩子都会发疯一般的扑向父母,然后,承认是自己做错事了,请求父母原谅和不要抛弃他们。

    西方有本经典心理案例书《你可以折磨我,但请你不要抛弃我》。“请不要离开我,如果你离开,我就会伤害我自己”这是很多自虐者的内心表达。我的一位来访者,她总是陷入混乱的男女关系中。咨询中,她回忆起很早期的一个记忆,大约五岁的时候,从来不理她的妈妈,突然因为她和一个男孩子玩而打了她。

    最后,精神分析总结出的几种痛苦是分层存在的。当我们以为自己痛苦的时候,可能下面一层才更令我们痛苦。

    上面一层:害怕失去自己的优势(聪明,漂亮,能力等)

    下面一层:害怕失去依恋者(父母)的爱。

    下面一层:害怕失去依恋的那个人,哪怕是坏人。

    最后一层,害怕失去了自己。

    所以,要预防自己的人生出现悲剧,要预防自己的后代出现自虐型人格, 要让他们拥有更好的自尊和自信,那么,就一定要给与自己后代充分的关注和爱,尤其,当他们还小的时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功者的父母,可以思考“十分聪明用七分,留的三分给儿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tx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