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20世纪初的德国,出了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他就是康德。
康德从小家境贫寒,2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不得不中断大学学业。
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大学毕业生,康德能找到的最好工作是给人家当家庭教师。
八年后,他回到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在大学里当上了老师。
康德完全就是现代宅男的典范。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只短暂离开过家乡的小镇一两次,最远只到过100公里外的地方。
他几乎一辈子都蜗居在家里,而且终身未婚。其实康德有过两次求婚的机会,但都因为他的优柔寡断,最终错失良机。
要知道康德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广播……
那个年代的人,没事就是聚会啊,吃饭啊,只能搞这样的社交活动。但宅男康德这两样都不喜欢啊。所以他除了和友人聊天外,就只有呆在家里看书和通信了。
你说今天哪个宅男能跟他比?
在世界哲学的发展史上,康德的年代正是两大“怪兽”对峙的时代。
一大怪兽是科学的决定论。
简单来说,这一学派认为科学研究的前提是世间万物必须存在着某种普遍规律。如果世间万物都可以用物理规律来解释,那么每一个事件之间必然要遵循严格的因果关系。
整个世界该如何发展,会走向何处,都由自然定律决定好了。
这意味着人类没有了自由意志。我们的意识由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决定,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又由物理定律决定。
既然一切都是决定好的,人类就只是被操控的木偶,完全没有“自由意志”可言。
另一大怪兽是休谟的怀疑论。
休谟认为只有两类知识是可靠的。一种是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比如几何学。另一种是我们自己感受到的经验。
按照休谟的理论,他会问:科学家凭什么认为世间存在普遍规律?牛顿认为万物都有引力,他说这话有来自经验的证据吗?万一没有呢?
休谟有一句名言,说你怎么知道明天的太阳会照样升起?
科学的因果律和经验主义者的归纳法本身成了循环论证。
宅男典范康德,在他差不多56岁时,终于抓紧时间完成了他最重要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认为,人类永远无法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面目。人类所感受到的这个世界,都是通过人类心灵中某个特殊的机制加工处理过的。
举个例子,如果所有人都带着蓝色的有色眼镜去看事物,那么所有人看到的就是一个蓝色的世界。人们永远无法看到世界的真实面貌。
康德之前的哲学危机,是休谟对因果律,甚至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怀疑。
而康德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一个部分可以用理性把握。
不可知的那部分因为永远不可知,所以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
只要我们在可把握的世界里生活,理性(科学规律)就又恢复了威力。
在那个年代,宅男康德的理论,一举打败了两大哲学怪兽,完美的解决了问题,一统哲学江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