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随笔》之三

作者: 得闲山人的文章 | 来源:发表于2021-09-08 12:43 被阅读0次

百鸟献花梦一场

在禅宗历史上,有一位未得祖位的祖师,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曾经感得百鸟献花、虎狼拥护的牛头山法融禅师。

法融禅师在俗期间聪慧好学,十九岁时已经学通经史,后遇到《大般若经》,深入研读,洞达了真空之理。一天阅经时,忽然感叹:“儒学世典,非究竟法;般若真观,出世舟航也!”

于是离家隐居茅山,寻师落发出家。在研读经论并修习禅定多年后,法融禅师移居牛头山幽栖寺北岩的石洞里,时常会有百鸟衔着鲜花前来献供等灵异发生。

唐贞观年间,四祖道信禅师遥望到金陵牛头山一带瑞气萦绕,知道那里必有不凡之人,祖师于是前来寻访。

到了幽栖寺,四祖问寺僧:“大德,此山可有道人吗?”

寺僧回答:“出家人哪个不是道人?”

四祖追问:“大德之身不过一臭皮囊,哪个才是道人呢?”

寺僧无言以对,稍停说道:“从此上山十里,住着一个懒融,见到有人来,既不起身也不合掌,莫非他就是您要寻找的道人么?”

四祖于是进山,来到一个石洞,只见法融禅师在那里端坐自如,丝毫不理不睬。

四祖问:“大德在这里做什么?”

法融禅师回答:“观心。”

四祖问:“观心的是什么人,心又是什么东西呢?”

法融禅师竟然无法回答,于是起身行礼,说:“敢问大德高栖何处?”

四祖回答:“贫僧居无定所,时东时西。”

法融禅师问:“您认识道信禅师吗?”

四祖反问:“为何要问他呢?”

法融禅师说:“久闻四祖德名,一直渴望拜见。”

四祖说道:“道信禅师,贫僧是也。”

法融禅师问:“祖师为何屈尊到此呢?”

四祖回答:“特来相访。您还有其它栖息之处么?”

法融禅师指着后面说道:“别有小庵一所。”

于是二人来到茅庵,只见周围竟然有虎狼之类守护在那里。四祖于是举起两只手,惊讶着做出恐惧之态。

法融禅师说:“您还有这个在啊!”

四祖反问:“这个又是什么呢?”

法融禅师答不出。进入小庵之后,四祖拾起一支烧焦了的木柴,在法融禅师平日坐禅的大石头上面写了一个“佛”字,正写在了法融禅师常坐之处。法融禅师一看,不由得吸一口气,现出惊悚之态。

四祖说:“您还有这个在啊!”

法融禅师不明白祖师的用意,于是再次行礼,请祖师演说真实法要。四祖道信禅师擦掉那个“佛”字以后,做了一段精彩的开示,据《指月录》记载,原话如下: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缺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

“汝但任心自在,莫做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随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有人想要了解禅么?请仔细研读四祖这段精彩绝伦的开示吧。

问:其中并未提到“禅”呀?

答:通达者,提与不提都是禅;不通者,纵然天天说禅也是徒劳。明心为禅,不可拘泥于语言文字。

法融禅师听了以后,仍有疑问,他说:“心既然具足一切功德,那什么是佛,什么又是心呢?”

四祖回答:“不是心怎会问佛?既然能够问佛,则心外无佛。”

法融禅师继续问:“既然您不允许做观行,当随着境界生起心念的时候,该如何对治呢?”

四祖回答:“一切境界本没有好坏差别,说好说坏都来自于心。心如果不去强行定义的话,虚妄情执又怎会生起呢?虚妄情执既然不再生起,则真心本来遍知遍觉。你只需随心而自在,不必再去刻意观心或进行对治,那就叫做常住法身佛,它本没有任何生灭变异。”

法融禅师闻言释怀,四祖于是为他授法,说道:“我从僧璨大师那里领受了这个顿教法门,现在把它传付给你。你记住我的话,只需安住在这里,以后将会有五位达者前来接续你的法脉。”

后来果如四祖所言,陆续有智岩禅师等五代大德前来接续法融禅师之法脉,形成了禅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支派,史称“牛头宗”。

据记载,在法融禅师见到四祖道信之前,他的茅庵周围时常会有百鸟献花等灵异现象;但在见到四祖并彻悟心性之后,这些灵异现象反而消失了。

问:这是为什么呢?

答:见四祖前,法融禅师常怀圣贤之心,其心住于至善,因而感通于鸟兽,故有种种灵异。见四祖之后,法融禅师顿悟大道,其心路已绝,心相与佛相一同寂灭,也没有了善恶好坏之计较。对于这样的“无心道人”来说,他们心无所住,天神尚且无法窥探其心迹,鸟兽又从何处与其感通呢。

百鸟献花,虎狼拥护,像这样的不可思议之灵迹,在禅者来说,也不过是好梦一场。

当斯人已醒,梦境安在?

                                      2015.10.7

相关文章

  • 《习禅随笔》之三

    百鸟献花梦一场 在禅宗历史上,有一位未得祖位的祖师,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曾经感得百鸟献花、虎狼拥护的牛头山法融禅师。...

  • 《习禅随笔》十八

    为岳神受戒的元珪禅师 中岳嵩山元珪禅师(644—716),伊阙(今洛阳龙门)人,俗姓李,生来颖慧不凡,幼岁便发心出...

  • 《习禅随笔》十五

    天台山云居智禅师答见性成佛 牛头宗六代相传之后,其法脉并未断绝,牛头六祖慧忠禅师有弟子名惟则(与元代的天如惟则禅师...

  • 《习禅随笔》十七

    历经三朝六帝的嵩山慧安禅师 在五祖弘忍大师门下,不仅有六祖惠能大师继承其祖位,还出了一位年岁颇高的嵩山慧安禅师(5...

  • 《习禅随笔》十六

    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牛头宗是发源于四祖道信禅师的禅宗支脉,在历史上虽流传不久,但其中的各位禅师却都是超...

  • 《习禅随笔》十三

    自悟兼苦行的在家禅师向居士 南北朝北齐境内,有一位无师自悟的向居士,独自苦行隐修,幽栖于山林旷野,食草木,饮涧水,...

  • 《习禅随笔》十一

    马师何似这个,长空不碍白云飞 青原行思禅师门下弟子众多,但“众角虽多,一麟足矣”,这一头深得祖师心意的独角麒麟,便...

  • 《习禅随笔》二十

    三帝同尊的南阳慧忠国师 在六祖大师的高徒当中,慧忠禅师(675—775)得享国师之殊荣。唐玄宗在位时就对其礼遇有加...

  • 《习禅随笔》三十

    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襄州(今湖北襄阳)居士庞蕴,生卒年不详,衡阳郡(今湖南衡阳)人,字道玄,祖上本是儒学世家,...

  • 《习禅随笔》之二

    那一种平怀 禅者之生涯,可谓“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这是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当中的一句,也是大师一生行迹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习禅随笔》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rv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