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教育?从未停止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学习,因为我是一个来自困苦农村的,单枪匹马杀出重围的,六岁女孩子的妈妈。特别关注教育,农村最薄弱的就是教育。知识改变命运是真理,我自己就是最好的证明。什么都要靠自己去思考去学习解决问题。一路走来非常孤单,连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没有。因为爸妈也帮不上我。那种孤独感只有我一人能体会。我会特别关注农村联系,这一路的冷暖和艰辛不易委屈,只有自己知道。2011年,路路才10岁大,但是桌上已经摆满了《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走遍法国》(法语版)、《欧洲艺术》(英文版)、《走遍西班牙》(西班牙文版)……当年,沈璐玮只当了一年半的小学生,就回家自学了。当同龄人还坐在小学的课堂里,她已经会英西法三国语言,熟悉这些国家的历史;学过书法、山水画、拉丁舞,芭蕾舞四级,钢琴八级,在学初三的化学。妈妈曾经担心不去学校上学,孩子会不会变得孤僻,但女儿阳光的个性,让他们全家坚持下来了。现在已经是2016年了,据沈爸爸描述,女儿的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水平早已达到母语水准,并且在文学历史艺术文化等方面都已经超越母语国家的很多人。此外,她的德语水平也足让她在德语小说中找到乐趣。现在本该读初三的她,学习进度早已相当于高中或大学水准,每天会给自己安排二十门左右的课程,有室内的,也有户外的,偶尔家人会带她去参加一些专家交流的活动,还要每天抽时间干家务活,生活丰富多彩。沈爸爸说,不能用分数来评价孩子学得怎么样,沈璐玮从来不考试,她就是这么喜欢学。5年前,沈璐玮的志向是,上剑桥大学,当联合国秘书长,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而沈爸爸似乎不急着让女儿那么快就去国外生活,因为在他看来,女儿身上最根本的不是国外语言,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她一直以来对中国古文很有研究,这也是我所期望的。太早出国,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可能会被西化,甚至和我们的中国文化可能产生冲突。”
爸爸有一个愿望,希望女儿古今贯通、中西贯通,脑子里装满世界,为中国的未来做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