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6点读书会是设定在每周日早上的,但我昨天忘了星期几,等我一看日历的时候,才发现错过了昨天的周日。
即便弄错了时间,即便今天是新年开工的第一天,但大家依然火热支持,今天一早有8人加入了读书会,5人分享和3人旁听。
二姐琼羽依然又是戏份最多的。上一场读书会,她从敷面膜吃早餐开到地铁上。这一次刚开始视频时她在刷牙,读书会接近尾声的时候,她已经带娃在高铁站了。
地点:微信视频
时间:2019年2月11日(周一) 6:00~7:30
人员:黎(主持)、吴秀音、文平、笑微鸟、天边、美芳(旁观)、晓莹姐(旁观)、琼羽(旁观)。
流程:
1. 分享春节期间一件开心的或者特别的事情;
2. 春节期间阅读的一本好书分享:①春节期间的阅读状况;②为什么读了这本书;③这本书的内容;
3. 提问交流
一、秀音分享:《林徽因传》
她是一道风景,出现在许多人的生命中,也定格于一个属于她的时代。
1. 为何阅读这本书
之前在朋友圈立了一个Flag,二月份要主题阅读林徽因的书。因为在大学老师的启蒙下,喜欢上了民国时期的文学。“十点课堂”上讲了林徽因这本传记,觉得这个女性很厉害,工作生活平衡得特别好。
2. 这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的结构特别好,目录简洁,每段岁月取一个关键词。比如:少女、远游、执手……
首先看林徽因她的出生背景,她父亲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和梁启超是世交。她在跟随父亲在英国留学时认识了徐志摩。20岁家人促成下执手梁思成,随后去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读取美术系。但旧派式婆婆不喜欢出过洋新式林徽因,也造成梁思成大姐梁思顺对她有偏见,看来在身为才女也会婆媳关系不好啊!但婆婆在他们宾夕法尼亚大学不久就癌症晚期去世,致使他们到了大学才正式订婚结婚。
林徽因家庭工作的平衡。对孩子也是难舍难离,为了儿子写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但为了事业还是同思成一起去山西考察。包括先去图书馆找资料,取得当地政府支持,还有物质(设备、帐篷)准备。
当时徐志摩、沈从文、胡适、金岳霖他们这帮人还开办了一个在北京胡同里的读书会,这是教育背景相似,高文化层次的一群人。就像我们现在一样,因为身份相似,兴趣相似,所以走到了一块,能一起参加读书会。
作者说,林徽因虽然在50多岁的时候就死去了,但死在文革前也不失为一种幸运。
3. 交流讨论
笑微鸟:大学时看过林徽因传记,但对婆媳关系不好这段完全没印象,也是因为所处的阶段不同,所以关注点不一样吧。听大家的分享,丰富了很多。
文平:补充分享了林徽因的文集《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二、文平分享:蔡颖卿《放下手边事,坐下来读读书》
我总是努力把每一本书所曾给予我的光照,透过脚踏实地的行动变成真正的温暖与关怀,让书不只是纸页与文字,而是我活生生的现实。
1. 为什么读这本书
今年打算重读蔡颖卿的系列书,这本书从年前读到年后,是一本跨年之书。
不管从阅读,还是从饮食,都是落实在一天一天中,这是特别感动我和想要学习的地方。

2. 这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很打动的一段话是在自序里“我总是努力把每一本书所曾给予我的光照,透过脚踏实地的行动变成真正的温暖与关怀,让书不只是纸页与文字,而是我活生生的现实”,一如她数十年用美食传递的生活美学,与落在一天天生活里的教养。
这书分为四个部分“吉光片语”、“砥砺”、“生活智仁勇”、“种子”。
吉光片羽,我记住了“素直”,“下雨了把伞打开”,而不是抱怨为什么要下雨,天气预爆为什么不准,坦然相迎问题的态度。
“砥砺”,爱好阅读的美食者,明朝袁枚的《随园食单》也读了,各种日式美食杂志,读了还会去做一道道菜、摆盘。
作者特别关注教育,但是她读的不是专门的教育书籍,会在各种书籍选出教育的片段。父母的教养角色,她觉得不用特别分工,父爱可以宏达严肃,也能表达细腻温柔,母爱,在感性中也能理性。
关于《虎妈战歌》,我读到了她对作者报以深深的理解,“这是一个战斗力非常强的妈妈用她战斗力非常强的笔所写下的生活故事”“老虎以老虎的姿态出现,这也是一个母亲再征战的期待与自我鼓舞”。作者写“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家道中落”,“他对我好成就的定义与热衷,是透过经验与她对世代的观察所积累而成的,为了避开已有的成就无法延续与继续发展,她倾尽全力在两个孩子身上执行自己的教养选择,这个方式不会被每一个人接受。”,非常克制又朴素的客观评价。文章也自嘲了自己,连书都没从头翻过一次,就已经被大家的讨论拖着走了。
作者的语言平实、准确,一直给我温柔细腻感觉的她,这本书略显犀利,借书里的观点批判了很多现状,比如形式化的游学,“游学并非在玩乐中学习,而是借着旅游,实行另一种亲眼所见的观察与耳濡目染的见识,因此游学也需要用功”,她举的例子就是《建筑五宗师》中做法,先反复阅读建筑的历史社会背景艺术特征,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装饰细部,再去实地考察、对证。
犀利还有一篇,关于古文、诗词的学习,“每一个国家民族都留下好多遗产给后代,但是后代也得具备资格才能继承这些遗产。阅读的能力就是资格之一,所以,成人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习惯,等于帮助他们拥有继承的资格。”一读完这句觉得每天都要诗词古文,不然自己和孩子连继承的资格都没有。
“知道一本书的书名后,什么时候会去买下或借走,书到后又是否真正定心读进,永远是自己才能给得起的一份礼物,别人无法代劳。”今年,我要送自己100份礼物吧。
3. 交流讨论
笑微鸟:读过她的书,她是生活美学家,也是特别有智慧的一位阿姨,蛮立体的一个人。虎妈战歌这本书也看过,还补充分享了后来她两位优秀的女儿。
黎让文平再推荐蔡颖卿的一两本书好书。文平推荐了《我的工作是母亲》。

三、黎分享: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1. 为什么分享这本书
春节的一周大概读了十多本书,保持着每天黄金海盗打卡1~2本的节奏。读到的好书有《一生的读书计划》《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还有上帝掷骰子系列的跟爱因斯坦和量子物理有关的书。包括眼下很火的《流浪地球》,我也在微信读书里追着大致看了。
我本来是要看《岛上书店》这本书,看了一个开头却在评论里看到说这本书是继《查令十字街84号》之后又一本有关爱书之人,关于书店的走心之作。有句评论说“《岛上书店》讲述了一段《查令十字街84号》之后不曾再有的书缘情缘。”
于是,我没看完《岛上书店》,反而对《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产生了兴趣,这本书也是去年11月份洋葱海盗大会上章鱼哥分享的一本书。 昨天一个下午,娃在游乐场玩的间隙,我在微信读书里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到后面尾声还有别册的部分,当我得知这不是一部小说,这是真实的信件整理而成的时候,我竟然就流泪了。然后我还去搜了《查令十字街84号》的电影,看了几分钟的简介,就又感动到一塌糊涂。

2. 这本书的内容
海莲·汉芙,是居住在美国曼哈顿的一位女编剧作家,她过着清贫的日子,但她一直嗜书如命。她喜欢一些古书,但是在美国当时很难买到,即时买到价格也很贵,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英国伦敦在查令十字街84好,有一家二手书店,里面有许多她喜爱的书籍,并且价格还不贵。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这家书店写了一封信,这家书店给了她回复,并且提供了她需要的书。
于是,海莲开始接连不断地给这家书店写信,帮她找书寄书和回信的是这家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海莲为了表示感谢,给这家书店还经常邮寄火腿、肉食、鸡蛋还有丝袜等物品,分给书店的店员。当时英国处于战后,各种食物的供应都很紧张,肉类也是限量供应。
收到食物的店员们都很感激海莲,她们都纷纷给海莲写信,加入了信件往来中。于是,“一桩原本单纯的买卖关系竟成就了长达二十年、多人参与的越洋友谊。” 他们邀请海莲来伦敦,而是海莲因为没有钱一直没能前往。有一次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准备前去时却又以内牙齿不得不去看牙医而耽搁了。
一个是热情开放,书信词语间毫不掩饰对书欣喜若狂的美国女子,一个是矜持彬彬有礼的英国绅士。他们的信件也是两种情感与性格的碰撞交汇。海莲在信中如此热烈地表达她对所收获书籍的狂热之情:
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有一天,海莲收到一封信,得知了弗兰克·德尔的死讯。她在悲痛中,对一个正在伦敦的朋友说: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弗兰克·德尔死后,在征得他家人的同意后,海莲将往来的书信结集成书出版了。这本书出版后,海莲终于有机会去了伦敦。然而书店已经不复存在,在原来的地方挂着一个牌子: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旧址,因为海莲·汉芙的书而闻名天下。
而“查令十字街84号”成了爱书之人的信号。
3. 交流讨论
文平:《岛上书店》之前看过,虽然印象很模糊了,但是那种美好的感觉还存留在心里。
笑微鸟:《岛上书店》和这本书都看过。感觉跟大家是老朋友一样,感觉都回来了。
美芳:《查理十字街八十四号》这本书的内容出现在好多影视作品里,有的已改编一些情节,今天听到了真实版,好感动。

四、笑微鸟:刘绪源《美与幼童》
婴幼儿审美心理的是一把神秘的钥匙,开启了人类的审美发展等诸多哲学与美学问题的大门。
1. 为什么读这本书
刘旭言,他还著有《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因为跟着孩子一起去看美术展,对审美有了兴趣。这本书从幼童看审美的发生。
2. 这本书的内容
本书的主题便是:审美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位置,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位置,以及它在儿童期处于一种怎样的态势。
李泽厚先生在《美学四讲》中提到“审美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其中包括了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因素的交错融合”,那么对于理性尚未建立起来的婴幼儿来说,他们能有审美活动发生吗?在读此书之前,我对审美的理解就建立在审美等于艺术欣赏能力,包括对于音乐、绘画、文学作品等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的感受和欣赏,透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理解以提升自己的精神舒适度。因为自己偏爱阅读,所以在引导孩子阅读绘本的经历中接触了不少关于绘本欣赏等美术方面的审美知识,后来慢慢的建立起自己的儿童观和文学观。但对于婴幼儿是否有主动的审美行为,我也从未思考过,这也是我对本书好奇的原因之一。
作者提出了婴儿审美的初体验体现在“节奏”上的观点。节奏是带领婴儿进入艺术殿堂的重要元素,从胎儿时就表现为随着母亲呼吸一样的节奏,听着童谣、语音、音乐的节奏进行感知,到了两岁多以后,慢慢的可以控制手部肌肉,从点,线开始可以画圆,这些音乐和美术的元素构成婴幼儿最早期的审美体验。
作者认为,想象是儿童审美的第一要素。
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也是希望重视儿童尤其是学龄前的审美教育,不要把认知教育的位置放在审美教育之上。其实,现在大部分家长也都有共识,认知优势带来的成绩优异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尤其是要对已然到来和并将持续升级的智能时代,单纯靠考试和成绩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竞争,而想象力和创造力必然是孩子未来核心竞争力所在。
早期审美的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会逐渐形成孩子的形式记忆,影响孩子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而这些的确是要在0-7岁之前予以重视和强化的,从六七岁开始,孩子逐渐过渡到前运算阶段,开始发展理性能力,缺失的想象力的培养在理性发展到来之后也较难再培养。就像我们成人,再去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去想象显然是比有逻辑思考难多了。
“认知”的落点是“懂得”,审美的落点是“愉快”。我们家长往往会陷入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其他的孩子都懂了,会了,我的孩子还不懂,还不会。尤其是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对孩子认知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是作为一个理性家长正常的诉求。读过此书,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再次明白,在孩子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感性和理性,审美和认知的同等甚至更高的重要等级。
我自小对舞蹈美术都有热爱,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幼童发自内心的对于美的东西的自然追求,但毕竟也没有天赋和优势,所以并没有在艺术上有任何深入学习。但我知道,在成长过程中,有那么多无聊的寂寞的孤独的时刻,是文学作品陪伴着我,慰藉着我,成为无法安放的情绪的庇护所。
当孩子的琴声飘荡在耳边,不大的家中回响起美妙的节奏时,一个家的趣味性和幸福度可以骤然提高。任何一个孩子都理应接触到音乐绘画和舞蹈,这是属于孩子的阳光和空气,也必然要成为成人之后的心灵栖息之地。
详细阅读笔记参考笑微鸟的公众号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N9cri6smUYZPyCyx8nuq3g

3. 交流讨论
文平:木心说过一句话,没有审美是绝症,再多知识也解救不了。
黎:前段时间思考最希望孩子拥有的美好品质,其中第一条就是审美。一个没有审美的人,是无趣的。

五、天边:《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
做好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应对纷繁杂乱的工作和生活。
1. 为什么读这本书
自从去年6月辞职回家全职带孩子,发现当妈妈并不轻松,经常分不清哪些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分不清轻重缓急,每天都过得很焦虑。

2. 这本书的内容
现代人普遍面临忙、盲、茫的状态,本书提供了3个核心习惯,帮你不仅能完成每天极重要的任务,同时可以处理好纷繁的杂事,不遗漏、不拖延,同时通过周、月、年为单位的自我检视和回顾,发现自己的成长轨迹,找到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事情坚持下去。真正的高效率不在于做的事情够快或者够多,而是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吃青蛙、清空收件夹和每日检视这3个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专注地工作。
高效的人并不是每天做很多小事,而是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所以,我们要勇敢地吃掉“最丑”的青蛙。同时,吃青蛙不能只靠生吞活剥,要有方法地吃,一口一口吃掉青蛙,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
清空收件夹分三步:收集杂事、将杂事加工成行动、贯通收件夹与行动提示系统。
“每日重开机”,不只是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系统重开机,也是对自己的人生重开机。
使用时间管理系统帮助我们推进任务,久而久之,系统会产生一些“阻力”,需要定期重开机,清空CPU及RAM内存,让时间管理系统恢复应有的速度。
每日检视:我习惯把每天早晨作为检视时间,先回顾自己昨天已完成的事情,接着选择今天的三只青蛙。
每周检视:每周我会留出一小时的安静时间,检视自己上一周做的事情,并且做好自己未来一周的计划。

3. 交流讨论
黎:天边谈到的三本书,都结合了她自身当下所处的境况,并且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可以看到她想通过阅读来改变自身的意愿特别强烈。对天边的建议是聚焦,在做阅读分享的时候。
晓莹姐:分享了秀音的例子,第一次在竹子林参加读书会的时候是比较生涩的。经过一年的成长后,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
笑微鸟:分享了一本书《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天边:非常感谢黎姐的点评、还有大姐、秀音、笑微鸟、文平的分享和建议,第一次体验线上语音分享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听到自己从来没读过的书。
同时感谢自己大胆的参与分享,收获非常大。
印象最深刻的笑微鸟的建议,分享自己的很多心得,把妈妈当成一份重要的工作,能把孩子照顾好,教育好,把家里打理好,并且坚持阅读和学习,就已经很棒了。

六、总结
1. 这是咱们第二场6点读书会。今天笑微鸟和天边是第一次参加,笑微鸟对阅读广泛的涉猎,精准的点评,让我们很赞叹。天边说出了她的一些困惑,大伙给出了各样的建议鼓励,这真是一个温暖的群体。
2. 去年读书会时,我们大都是阅读一些成长工具类书籍。而今年大家的阅读书籍中有越来越的经典类书籍,人物传记类书籍。这是一种进步。
3. 读书会开完,笑微鸟和文平都赶着上班去了。今年猪年开工的第一场读书会,噢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