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让,原名刘光义,后周到宋朝初年将领,祖籍涿州范阳(今河北涿州)。
刘廷让出身将门,他的曾祖刘仁恭在唐末五代时期割据一方,占据着幽州地区。
后来,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发动政变,囚父杀弟,其祖父刘守文被刘守光所杀,年幼刘廷让跟随父亲刘延进逃到了中原地区。
成年后的刘廷让身强体壮,且武艺高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周祖镇邺,以隶帐下”。郭威称帝后,刘廷让在禁军中任职,“补内殿直押班,累迁龙捷都校”。
柴荣即位后,刘廷让参加了与南唐的战争,因屡立战功得到了升迁,“以功领雷州刺史,再迁涪州团练使、领铁骑右厢”。
赵匡胤即位后,刘廷让依然得到重用。他与赵匡胤、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刘守忠、刘庆义、韩重赟、王政忠等九人结为“义社十兄弟”。
刘庭让先是“转江州防御使、领龙捷右厢”,并且在960年升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江宁军节度使。
北宋初年,战事频繁,刘廷让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先是参与平定李筠的叛乱,接着又领兵北上,防御北汉的袭扰。
964年十一月,赵匡胤发兵两路讨伐后蜀,王全斌领兵从陕西进军,刘廷让则率军从湖北溯江而上。
在曹彬的辅佐下,刘廷让军纪严明,攻破夔州后,一路势如破竹,万州、施州、开州、忠州纷纷主动投降。
后蜀灭亡后,蜀地发生了全师雄领导的叛乱,叛军占领了许多州县。刘廷让领兵与叛军作战,击败全师雄,俘获上万人。
第二年,赵匡胤下诏褒奖战功,刘廷让“以功改领镇安军节度”。973年,刘廷让来到地方任职,实际上是被免去了兵权。
三年后,赵光义即位,由于刘廷让的原名与皇帝相同,因此被赐名廷让。
986年,宋太宗发起的雍熙北伐以失败告终,宋军在岐沟关之战遭到惨败。
为对付辽军的进犯,宋太宗启用了包括刘廷让在内的一批老将,让他们镇守边地。刘廷让先是担任雄州知州,接着出任瀛州兵马都部署,统率着数万宋军。
这年冬天,辽军进犯北宋边地。刘廷让分出精兵,让李继隆率领,作为全军的后援,然后他率军与辽军在君子馆展开大战。
辽军骑兵包围了数万宋军,由于天气寒冷,再加上李继隆没有支援,导致宋军惨败,“廷让一军皆没,死者数万人,仅以数骑获免”。
辽军趁势长驱直入,“陷深、祁、德数州,杀官吏,俘士民,所在辇金帛而去”。
宋太宗知道君子馆战败与李继隆有关,所以没有追究刘廷让的责任,还让他担任知雄州兼兵马部署。
此次战败的责任者李继隆虽被逮赴中书推问,但也无罪释放,引起刘廷让的不满。
同年秋,刘廷让患病,宋太宗派御医前往医治,刘廷让上表要求回京城,未等宋太宗批准即擅离治所南归,因而被下御史台按问,被削夺官爵配隶商州(今属陕西)。
宋太宗闻讯很生气,要有关部门处置刘廷让,最后的处罚结果是“削夺在身官爵,配隶商州”。其子刘永德、刘永和亦被贬官。
在发配的路上,刘廷让感慨万千,为宋朝效力二十七年,居然落得如此下场,于是绝食自杀,终年59岁。
宋太宗得知后,也感到自己的行为有些过火,“太宗念之,赠太师。
(资料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