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文化经典圣贤书友会国学经典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二十二章 圣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二十二章 圣道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1-10-09 08:55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二十二章 圣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上一章韩非子告诉我们要用“通权”之法来应对世事。世事多变,唯有通权应之。通权一般解释为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还有就是通达于权变。能够灵活应对世事变化,必是进行过周密的权衡利弊与得失论证。通达于权变,既是对各方权势的通情达理,也是对各方力量权重的通晓洞达,能平衡各方权势与各方力量,不拘泥于陈规旧俗,这才是真正通达。

韩非子的“通权”之论基于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世间事物总在不停的变化运动着,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让现有而过时的条条框框限制了我们思想与行为,无法实现创新与突破。韩非子的“通权”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处世的灵活性与包容性,我们从来不受任何思想与人的限制,我们只遵从于我们自己的最原始的内心需求,就是实用。

我们既不陶醉于自己灿烂的历史与文明,甚至有勇气打破它破四旧,踏着历史的尘埃勇往直前,同样,我们也不拘于对异族的偏见而努力接受学习一切先进的文明与思想。这就是中华民族与文明延绵不断的原因。

曾经佛教在中国是如此的强大与盛行,但很快君主们发现,这种讲究虚无与超脱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民众的心志与君权的根基,一场“灭佛”运动让中国人又回到了世俗世界,努力劳作,崇尚圣贤,务实前进。更为重要的是“佛家”的思想限制了中国人的心志,这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道德”的遵从自然性与天地包容性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种冲突直接导致了“灭佛”运动。纵观历史,但凡有一种思想与人限制了中国人的思想与步伐,都会被无情地推翻,推翻的原因倒不是它不好,只是阻碍了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中国人很讲究“通权变达”,根据时局的变化,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即进行权变以达至目标。我们也常说,智者通权变达,愚者刚愎自用。通权变达,是为了“和”,我们毕竟生活在由人组成的群体中,一切事都是以“人”为中心,和为贵,才是我们世俗世界所要追求的目标。但,韩非子说得很明白,“通权”的前提与基础是遵守法规。法以制事,事以名功,这是原则和底线。

在韩非子“通权”的思想下,一切不违反原则与法的事情都可以存在。韩非子认为“是以说有必立而旷于实者,言有辞拙而急于用者。”意思是:因此主张有言之成理但不切实际的,言论有词句笨拙但能立即付诸实施的。这两种言论都可以存在,《易传·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切实际但言之成理的形而上学可以存在,能解决问题但言辞笨拙地形而下学也可以存在。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实践总结后成为更高的理论。这就是通权后的包容,不拘泥于本本主义,只为实用与进步。

最后韩非子总结道“故圣人不求无害之言,而务无易之事。”意思是:所以圣人不强求挑不出毛病的言论,而致力于那些无可更易的事务。圣人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特性,就会缺点,就会犯错误。韩非子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以普通人的角度说出了这样的话。圣人不强求没有毛病的言论,天下的任何主义与学说都是站在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自然是有毛病的。但天下也有恒久不变的事,如事物发展的规律与人性,圣人就是要致力于那些无可更易的事。圣贤毕生追求真理,寻找人类和谐共生的办法,韩非子暂且找到了依法治国,但我相信还有比依法治国更好的办法。

【是以说有必立而旷于实者,言有辞拙而急于用者。故圣人不求无害之言,而务无易之事。】

企业文化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却给了我们行事的价值观与方向,这就是言之成理。操作规程语言直接但能有效解决问题,这就是急于用者。不同的言论,作用与价值不同,“通权”之论就是要我们既要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又要按操作规程的规范工作。承认存在,包容其在,不求无害,但务无易,这是最好的处世之圣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二十二章 圣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zf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