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期盼已久的细雨终于飘飘洒洒姗姗而来……在经历了十几天的干燥除湿模式之后,大地敞开衣衫,一点一滴将雨水揽进怀里。空气中有一种尘土被浇灭的气息,不一会儿,这种气息慢慢褪去,树叶、小草的清香弥漫开来。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假日的校园因为这场雨格外安静,我们把车子停到了学校正门前的停车场,徒步前往几年未曾谋面的老房子。还是那条笔直的水泥路,还是这条枝繁叶茂的林荫道,久违的亲切感扑面而来。这条路远离教学区,教师的宿舍楼和集资房依路并排而立,每栋楼之间空旷的场地上正在施工,那些跟我年纪相仿的樟树被一个个花池圈养起来。建筑残留在路面的一些沙子不时地随着步伐调皮地蹦到脚丫里,但是它丝毫不影响我们前行的兴致。

我们的老房子在这条路的尽头,在建的围栏直接通到房子的墙根处。远远望去,楼道里停着两辆废弃的摩托车,整个单元的三户房门都紧闭着。因为没有带家门钥匙,我们只能在四周看看。房子的右侧原先是一块空地,两颗樟树硕大的树冠下,荫翳蔽日。一到夏天,整栋楼的老师和家属们,就拿着小凳围坐在一起,择菜的,玩扑克牌的,织毛衣的,拿着蒲扇闲聊的.....纳凉娱乐,好不热闹。
女儿小的时候,每每分身法术之时,大伙儿就轮流抱着玩耍,丫头是在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们的怀抱中长大的。还记得楼道前面的水泥地有一块凸起不少,大家总是爱把丫头放在上面,逗她那是一个高山。蹒跚学步的宝贝,小心翼翼地站在上面,然后使尽全身力气,一跃而下,扑到大人的怀里,人群就会瞬间笑成一团。而丫头总是会在大伙儿的笑声中再次登台、乐此不彼,表演得格外卖力。如今,这块纳凉宝地铺上了彩色的花砖,那小小的高地也早已不见踪迹影,学校整体规划建设后,没有一块死角,一切看起来那么整齐划一。
让人惊喜的是满墙的爬山虎没有因烈日的炙烤枯萎,一条条绿色的丝带从墙角开始延伸。下面的叶子虽然落得所剩无几,但是藤曼依然努力向上攀爬,最上面的枝条已经超出这三层小楼 ,而且越往上,叶子越发葱翠浓密。当年楼上的汪校长栽下它们时,不过几寸长,经历几个春秋之后,才长到二楼,而那时,他们一家已经搬到县城了,真正应了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午后的校园,没见到几个人影,再加上女儿对这片成长之地毫无记忆,不停地催促折返,我们也就没有过多停留。
回到停车场,忍不住四周环视。教学区的几栋高楼焕然一新、错落有致,新建的操场面积囊括了当年的几排平房,环形跑道外围亭台轩榭、绿树掩映,对面的湖泊碧水泱泱,风光旖旎,两岸的垂柳青丝摇曳,美不胜收...... “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十年了,到底是白驹过隙,时过境迁。重温故景回望经年,一切近在眼前,一切又如梦如烟! (原文发表于《今日怀宁》报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