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鸣凤在竹
1-
“新搬来一位邻居,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面包店的老板马丁问妻子道。
“叫什么名字?”
“包法利,包法利啊!他的名字叫查理,她叫珍玛,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妻子和儿子都漫不经心地调侃,只有马丁把这件事儿看得很重。
“怎么会有这样的巧合?在福楼拜写出著作的地方,诺曼底,来了这样的一对夫妇,真是太巧合了!”
“……”
马丁七年前继承了父亲在诺曼底的面包店,每日生活安详又平静。他喜欢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随身携带着这本书,对里面的人物和情节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叫爱玛,和这个新来的英国女邻居名字只差一个字母,女邻居叫珍玛,而男主却和男邻居完全重名——查理·包法利。
福楼拜虚构了一个感到人生无趣的女人,这样的角色成为了一个普遍的概念,成为一个原始的意象。
马丁认为珍玛也会成为那样的女人。因为珍玛虽然很漂亮,但是她却是一个忍受不了平庸生活的女人。
因为爱玛很久以前也是一个平庸的女人,总想着过上层社会的生活。
她年轻漂亮,却嫁了一个懦弱的丈夫。眼前局促的生活,让她很落寞,希望能够得到一份浪漫的爱情。总是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后欲望让她走进了死亡的深渊。
经营一段不被世俗所允许的感情,最终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最后爱玛服毒死去了。
眼前的珍玛和过去的爱玛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珍玛并没有读过《包法利夫人》,马丁却处处做对比,联想着一切有象征意义的人或事。
图片来自网络2-
查理·包法利和珍玛刚刚结婚,从伦敦来到了诺曼底乡下。
诺曼底风景秀丽,散发着淡淡的田园气息,有大家喜欢的葡萄酒和面包。
查理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人,他会修理,每天身上都有浓浓的油漆味,衣服上挂着木屑,但是他的脾气很好。
珍玛长得很阳光,靓丽,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姑娘。
他们来到乡下以后,和面包房师傅马丁还有法国女人薇姿做了邻居。
珍玛的美貌深深地打动了马丁,马丁总是关注珍玛的生活,故事就从马丁的视角开始展开了。
他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别人都在愉快地聊天。只有马丁痴痴地看着珍玛,他感觉珍玛的表情有淡淡的忧郁。
在她的灵魂深处,一定等待着发生什么,她就像不幸的水手睁大绝望的眼睛,在生活的寂寞里四处游荡,遥望天边朦胧的月色,找寻着一叶白帆……
看着眼前的珍玛,马丁心里闪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他感觉珍玛也会像爱玛一样有一段婚外情出现,那是一段孽缘,马上就会发生。
3-
一切都是缘分也是契机,珍玛在乡间小路散步的时候,被马蜂蛰了,过敏了,马丁和海尔韦把她送进了医院。
海尔韦是一枚小鲜肉,来诺曼底自家的城堡复习,准备法律考试。
这样的邂逅,让珍玛和海尔韦相识了。当珍玛和海尔韦再次相遇的时候,就在马丁的面包房门前。
马丁吸着香烟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他依旧痴恋着珍玛的美貌,看到两个人热切地交谈,心中又闪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他们之间常理中的对话,都和马丁的想法如出一撤。马丁脱口而出的话语,就是珍玛和海尔韦之间对话的内容,几乎一字不差。
“上次那事过后,您怎么样?”
“嗯,挺好的,谢谢,您呢,还好吗?”
“再好不过了,谢谢!”
“……”
马丁感觉眼前的一切就像自己导演的一场戏,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两个人赤身裸体地交织在一起,这想法让他感觉很爽……
小镇那么小,珍玛和海尔韦在超市又相遇了。海尔韦热情地为珍玛介绍葡萄酒的品质,并邀请她去城堡做客。
某一天,珍玛的红色轿车真的开到了海尔韦的城堡,只是她不知道,马丁在后面跟着呢。
马丁想到孤男寡女在一起肯定会如胶似漆,很是嫉妒,却又自欺欺人地想,或许两个人不会那样子,他们在一起或许只是喝喝开胃酒,仅此而已,但珍玛脖子上的红印泄露了所有的秘密。
马丁非常固执地感到珍玛越来越向爱玛的人生轨道靠近,他不愿意看到死亡的结局。他也想做些什么,想劝珍玛停止。他认为珍玛冲进了一个没有未来的故事中,这故事会毁掉她,就像鲁道夫毁掉爱玛一样。
爱玛·包法利的人生迅速浮现在他的脑海中。爱玛厌倦生活的平淡,两度偷情,最后走投无路选择了自杀。
他假装海尔韦给珍玛写了绝交信,珍玛没有发现他的阴谋,接到信后很是悲伤。
图片来自网络4-
农村的房子里总是会有老鼠出现,珍玛为了灭鼠准备了一些鼠药。
马丁看到这些鼠药,大惊失色。他可能没有意识到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是脱口而出的却是药死老鼠的同时,有可能也会药死其它的生物,比如说他们都有一只爱犬。
影片中,珍玛的鼠药出现过好几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想可能珍玛会服毒自杀,不太敢确定。感觉珍玛即使不是服毒自尽,她的死也肯定跟鼠药有关。
这个时候,我突然间想起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那部影片的开头,男主和女主在火车站相遇的时候,就有一个人卧轨自杀了,这也为安娜后来的自杀做了伏笔。
而《新包法利夫人》中的珍玛,如果看影片的前半部分的话,她的死应该是服毒更加合理。
但结局却不是这样子的,珍玛最后是被面包噎死的。让人感觉有点出乎意料,细想也是合理的。影片多次表现珍玛买面包的桥段,也有珍玛安静地吃面包的镜头,一片一片地撕开,放在口中,很享受的样子。
马丁做了好吃的面包放在珍玛的门口。这个时候,珍玛的丈夫查理已经知道了她的出轨行为,愤怒地离开了家,家里只有珍玛一个人。珍玛听到了敲门声,打开门进来的却是她的老情人——帕德里克,手里拿着马丁的那份面包。
她的这个旧情人是一个渣男,百般乞求珍玛和他重归于好。无奈珍玛已经幡然醒悟,不想再过这种沉沦的生活,当即拒绝了他,旧情人就和她争执了起来。
面包就放在眼前的桌子上,珍玛随手拿起面包,一片一片地撕着放在嘴里,一边吃着,一边和渣男争论……
突然间珍玛被面包噎住了。老情人从后面抱住了她,想帮她捋顺,把卡在喉咙里的面包吐出来。
此时,查理回来了,他想通了,想跟珍玛重归于好,但是回到家里,看到两个人那样抱在一起,很污的画面,他误解了珍玛。
两个男人厮打了起来。谁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都很愤怒,错过了最佳抢救的时间,珍玛最后躺在了地上,死去了。
故事很老套,也很俗气,就是一个女人出轨的故事。
5-
但是整个影片,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是美丽的诺曼底田园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道两边开满了鲜花,古老的城堡令人感觉回到了中世纪,院子里的花草整齐有序,窗户和门的周围爬满了绿植,空气中弥漫着面包和葡萄酒的香味……
影片拍摄的视角也很独特,是通过马丁的眼睛来展现珍玛的生活。马丁在暗处,说白了也就是在偷窥别人的隐私。偷窥本来就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能够激起观众很强烈的探索欲望,让你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脚步往前走,随着他的眼睛去看这个故事发展的走向。
另一个就是全方位的视角,让你感觉自己站在高处,你的视野覆盖了整个的画面,覆盖了珍玛全部的人生。你看到了故事的开头,也看到了故事的结尾。有一些狗血,但是看得还是很痛快。
再就是这个故事的定位很特别。不管是人名还是地名都有其特殊的意义。诺曼底是福楼拜的故乡,他的成名作《包法利夫人》就以这里为创作背景,前面也说了,珍玛的经历与《包法利夫人》里的爱玛有一些惊人的相似。
有点像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中的人名大多用的是谐音,用这样的手法来预示人物的命运。比方说,甄英莲,甄士隐,贾雨村,霍起……,对应的就是真应怜,真事隐,假语村,祸起……,这里就不过多举例了。
故事不紧不慢,紧紧扣住人心,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知道哪一个环节,哪一句话,就触动了你,就会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在故事里面,私下里想不明白的一些问题,在那一刻就迎刃而解了。
死亡是珍玛最终的结局,她好像没有别的选择。
影片的结尾和开头做了呼应,他们又来了新的邻居。这个新邻居叫安娜,联想丰富的马丁真的想到了安娜·卡列尼娜,竟然和我的想法一样。他当然想到了新邻居会不会卧轨自杀,而我想的却是爱玛是不是珍玛的前生,这个安娜又是不是珍玛的来世……
影片到此结束了,把这些疑问留给了观众,意犹未尽。镜头拉得越来越远,依稀还可以听到马丁热情的介绍,看到新邻居的笑容。周围的树木和建筑都撒上了淡淡的清雪,时间已经走向了冬季。起身离开,就好像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网友评论
故事不紧不慢,紧紧扣住人心,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她年轻漂亮,却嫁了一个懦弱的丈夫,眼前局促的生活,让她很落寞。她希望能够得到一份浪漫的爱情,于是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后欲望让她走进了死亡的深渊。
不通顺
我的第二句的主语是“眼前局促的生活”;第三句的前一句是原因,后一句是结果,后一句的“她”不能省略,前一句再用“她”就显得啰嗦了……个见!
上了首页,祝贺!
但结局却不是这样子的,珍玛最后是被面包噎死的。让人感觉有点出乎意料,细想也是合理的。影片多次表现珍玛买面包的桥段,也有珍玛安静地吃面包的镜头,一片一片地撕开,放在口中,很享受的样子。
到底是珍妮还是珍玛?晕了!
珍玛
嫁给丈夫?是不是有重复累赘之嫌,改成却有一个懦弱的丈夫或者却嫁给了一个懦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