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子过得真快,稍一松懈,就断更了。
有些事是讲时效的,如果不抓紧时间去办,拖延时日,会造成损失。写作更是如此。
错失时间,就是错失良机,会导致你人生的种种失败。
往昔不可追,都过去了,你追得回来么?你再年轻,也千万别以为“来日”真的很“方长”,从而放任自流,虚度时日,蹉跎岁月,虚掷了宝贵的光阴,以至一事不作,一文不写。
来日自有来日事,要做的事或许更多,一件件的接踵而至,你做得过来么?
其实,当年你刚上小学的时候,教科书和老师就告诉你:“寸金难买寸光阴”、“今日事今日毕”,这样的道理十分明了,你怎么就忘记了呢?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忘记时间呢?你明白的,何必我饶舌!

2
凭空想象,你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你只能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写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事。
亲人、朋友、同事、乡亲、邻居,有缘认识而有所交往的人,哪一个没有自己的人生故事?
一个个去想,一个个地写,一件件事叙述,写着写着,这人物形象,便会丰满起来,内容也会渐渐的充实。有了这个基础,你就可以进一步构思,展开想象,更扎实地写。
在写作的过程中,那些记忆中的生活细节,将会如泉水似的涌出。源头活水,就是你长久的读书积累,生活积累。
有了深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你自然便有了切实的体验和感悟,你将它以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3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工作和生活都有了切实的保障的前提下,如果你真的有兴趣写作,业余时间就当集中你的精力,专一地进行写作,那效果肯定会明显一点。精力过于分散,你就很难做好一篇文章。
“春风无意乱翻书”,你是人,非春风。如果你随便翻书,读书只读到书皮,便又去翻翻旧日记,看看旧稿,再随意写一段文字。如此分心,你必将一事无成。
读书时,你就认认真真的读书。选择一本已经过文学史肯定了的经典名著,通读它,琢磨它,做点读书札记,以加深印象。不能随意的翻翻,就塞回书橱里,又拿出另一本翻翻,这样的话,毫无益处。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好书不厌看还读,益友何妨去复来”。凡读书之人,谁不语熟能详?那实际行动呢?就看你的了。
看自己的日记、旧稿,更当一丝不苟。发现不当的词句、错别字,立即改过来。将那可有可无的赘言,坚决删掉,何必同它“客气”呢?你容得下它,读者容不得你!
这世界,认真读书,认真治学的人,可多呢,有专门“捉字虱”者,他并不是与你我有什么矛盾,什么“冤仇”,而是为了纯洁我们祖国的语言。
当你拿出原先写下的日记,塞在抽屉的手稿,边看边琢磨时,如果你想起了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生活细节,就当补充进去。尽力写得充实一点,有趣一点,简洁、生动而流畅一点。
那怕是已经发上平台的文章,获得了简友的好评,也当回头看看,将那可有可无的字句删掉,能修改得更完美一点,难道不好吗?致臻致善,当是一个写作者最理想的目标。
人世间的事,谁看得那么准呢?写着写着,或许某一瞬间,真有一个编辑看上了你的某篇文章,向你约稿呢?你手头的积稿,真拿得出去才行!这种好事,中外文坛都有先例。凡看过些作家轶事的人,谁不知道!
人世间的种种技能,都有其规律,只是一般的手艺人,只顾谋生,无暇去总结他的实际经验罢了。
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能写出《天工开物》的,不就是明朝的宋应星一人吗?能写出《本草纲目》的,也只有李时珍。
俗言:“蛇有蛇路,蛤有蛤路”。看来,写作应该是有路可行的,那就是长期的写作实践。写得多了,思路渐开,工多手熟,写出来的文章也渐有看头,这是很自然的。
一样米养百样人,各有志气,各有兴趣,但唯有独立的性格,独特的经历,独特的生活体验,独立思考,独立创作,才会有真正属于你的作品产生。
“创作你的创作”,就是这么回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