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村行

作者: 卓君务 | 来源:发表于2018-03-15 12:44 被阅读447次

    蜿蜒便道缠山冲,潺潺溪水潋芳容。

    晨雾半锁云头山,春风吹开樱花红。

    越野三轮上毛垭,粽叶蜂蜜解新农。

    峻岭峭岩红军村,精神品格后人从!

    1、

    3月9日,箸名作家余艳女士在张家界市委礼堂,举行《守望初心,传承信仰》报告会。3月10号,余艳在张家界新华书店举行《守望初心》新书全国首发。《守望初心》一书是讲述桑植的红色历史、红军及红嫂的故事。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那些人、那些事的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传承与发扬。也就是这两天,我与田克清老师和陈克新等一行人驱车去了龙潭坪,去了龙潭坪的毛垭~如今的红军村。去实地感受当年红军的生活,革命的精神,去了解这块红色土地当今发生的变化,去展望红色儿女美好的明天。

    3月9日下午,抵达龙潭坪镇已近下午5点。听说我们来了,红网张家界论坛版主马先星,书画家谷晖、镇领导谷副书记、红军村周主任及蜂传万里公司老总覃政兰等都来和我们相见,就如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覃政兰还特意安排了我们的吃饭与住宿,让我们深为他们的热情与友好而感动。

    或许是我等没有任何职位的牵绊,我们一起,谈了许多话题,从当年的红军战斗到今天的扶贫攻坚,从偏僻的恶劣环境到美丽的自然风景,从落后的农村现状到山区的产业发展,从过去风土人情到现代的文化变迁,……无话不谈,畅所欲言,直到深夜十二点方散。


    2、

    10日清晨起床洗漱完毕,7点多我们就向红军村(原毛垭)进发。车驶出龙潭坪八一路,田野间许多错落有致的楼房点缀,一派新农村的景象直往眼里撞,天蓝得没一丝云彩,太阳的光辉开始从山尖尖上往下移,清新而略带潮湿的空气沁入肺腑,给人注入美好的心情。车行不到两公里,逐渐拐入山坳。两山一夹,公路边一条小溪缓缓随行,左弯右行,清澈的河水不离不弃。

    突然,开车的小陈惊叫:“哟!好美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克清大哥紧接着:“是的,太美了。”于是小陈把车停了下来。

    我等一行人紧随下车,向前面望去,一幅美丽的仙境图展现我们面前。低处的山清晰明亮,树、草、公路、溪流相互融洽一起,和谐相处,中间的山被晨雾遮挡得一片迷蒙,隐隐约约,山顶的峭壁映衬在太阳光下熠熠生辉,就似是建在蓝天之上的一座宫殿。此情此景,就似自己处于天界之中。于是我们手中的手机都高高举起,不停拍摄,记录这美丽的风景、美丽的瞬间。

    于是我们几个不约而同问覃政兰:“这看到的是什么地方?”

    “这是云头山,往前面走,就是云头山村。现在我们左拐,就进到毛垭村,也就是红军村的地界了。现在这云头山也并在了我们红军村。”

    3、

    我们继续上车,向左拐进了红军村地界。公路成了全上坡状态,向上爬的之字形的公路很窄,两台小车相遇,亦得小心翼翼才可错过。好在上下的车不多,行驶得还很顺利。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贺龙及其跟随者就是从这里跋涉上的毛垭,在毛垭建立起了红军苏维埃政权。

    车往上行,路越来越险,上面是悬崖峭壁,下面亦是悬崖峭壁。这么险的路,可以想象当年红军行军的艰难。那时人走上来,肯定得凿岩窝、搭树梯才能爬上毛垭。就是后来红军村修这一条公路,一锤锤、一凿凿,肩挑背扛,用锄头、大锤、钢钎修了好多个年头才修通的毛路。直到2010年才在市政府的资助下铺通3、5米宽、4公里长的这条水泥路。在这条4公里路上,我们就下了好几次车,因为这沿途每一处,都是绝佳的风景,总是忍不住要观赏、要拍摄。那悬挂的峭壁呈现不同的形态,上面隐隐约约有红军战士战斗的场景,上面又似曾刻着每一个曾在这里战斗过的红军战士雕像。

    走完水泥路,出现了一块不大的平坦之地。这里修有红军村村部,村部虽然还较新,只是已好象弃之不用。因这毛垭已和云头山和桥头等三个村合并,村部已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在这毛垭,当年仅100多口人的村庄,就有30多人毅然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军。从1928年至1936年,贺龙三上毛垭,8年间建立了四届苏维埃政权。这里的苏维埃政权曾经是中华苏维埃六县联合政府,是当时湘鄂赣最活跃的苏维埃政权。

    毛垭的村民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当年这个一百多人的村庄,为驻扎在这里的几百红军战士提供着食宿,还有30多人参加到红军队伍里。曾经仅有二十多栋木房,被镇压红军的反动军队烧掉的就有15栋。在红军队伍中,毛垭籍的战士战死在战场的就有8位。毛垭这个红色的村庄,在中国革命道路上曾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走在这条路上,徜徉在这片土地,由不住你不生出敬仰。

    现在的红军村,留存有许多红军的遗址。出名的有云头山红二、六军团某部防务部,遗留有城堡、残垣、石板路。有红军洞,里面留存有红军战士制作弹药炼硝的灶台。还有10名红军战士因弹尽粮绝、不愿被俘,集体跳崖的的遗地。这10名红军中还有两名是女红军战士。

    再,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将军,也出生在这毛垭村。

    4、

    红军村,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2万多亩绿色沃土上的新时代村民,勤劳、朴实、善良、聪慧,他们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传承红军精神,续写一篇篇新时代的传奇故事。

    车过毛垭村委会,没有了水泥路,我们继续前行。我们这一次来红军村,一是缅怀先烈,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探访毛垭的致富能人~覃政兰。我们一行要去看看他的养蜂基地、蓝莓基地,他欣然答应。但去他基地的路还很差,当我们的车到原来的毛垭村老书记家后,就再也不能往前走了。覃政兰请了辆三轮车,路很徒、弯很多,三轮车慢慢地、摇摇晃晃住前开,真有点担惊受怕。当我们问起路怎么修得这么差时,覃政兰说:“这两公里多路是我捐钱修的,因我资金紧张,只筹集到十四万多块钱,没办法,只能先修成这样了。这里面有两个组,修通了大家总方便些的。”

    终于我们到了覃政兰的养蜂基地与蓝莓基地。看了他几十亩蓝莓,长势喜人,去年有两亩多开始在挂果。蜜蜂基地上,散放着几百个蜂箱、蜂桶,蜂进蜂出,采花夺蜜,忙个不停。看了基地之后,我们便从村民与村干部口中了解这个人。通过了解,让我们对这个烈士后代的创业带头人肃然起敬。

    覃政兰,1978年出生,红军村红军烈士的后代,红色基因的继承人,家中三兄妹。由于父亲被五步蛇咬后,失去了一只手。母亲长期劳作,患有类风湿。由于父母残病,家庭困难,覃政兰10岁才上学,还要供养弟妹上学,仅上过三年小学就辍学了。只有14岁,覃政兰就出门打工,扛起养家的重任。他开始在宁乡大成桥当挑煤工。17岁,转到郴州的煤矿挖煤,后来承包煤矿巷建,在那里干了八年。当覃政兰正准备回家创业时,他的人生出现拐点,在2002年农历6月初8,煤矿塌方,覃政兰和他的两个伙伴被压在塌方下面,一个人当场死亡,一个腰椎骨折,而他,双腿被砸成粉碎性骨折。

    噩运一来,接着一个个来,覃政兰谈了三年、准备谈婚论嫁的姑娘悄无声息地走了,几十万存款为了他这双腿,也跑得不见了影儿,还欠了近十万元的债务。瘫痪在床的两年时间,由于身体与精神的折磨,他曾尝试自杀。父母的精心陪伴和照顾,让覃政兰懂得了生命的珍贵。两年之后,覃政兰终于可以拄着双拐下地了。

    覃政兰是个不服输的人,尽管已经一无所有,他看到家中的几桶蜜蜂,就琢磨开了。当年红军靠这蜂蜜养伤、治病,祖辈有许多单方,他决定把养蜂作为一个产业做起来,他用电视、网络、书籍拼命学习,又拜当地老蜂农实地学习,用家中几桶蜜蜂做实践,终于在养蜂方面摸出了许多道道。在第二年他就获得了一万多元钱的收益,第三年再上台阶,获得了5万多元的收益。在养蜂上取得了成绩,他又开始寻求蜜蜂规模化养殖,筹款20多万元,政府扶持他13万元。联合四个乡镇22个残疾人,成立了桑植县启锡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自己担任理事长兼法人代表。又帮村里到苦竹溪组修通了2、3公里毛路。2014年,覃政兰在县民政局和县科协的支持下,又成立了桑植县生态养蜂专业技术协会,全县14个乡镇63个村民小组274户养蜂户加盟其中。

    覃政兰为了自己与各蜂农的长远利益,他为蜂蜜注册了“红军蜜”商标,红军蜜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常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他不满足现状,又投入许多资金研制蜂产品,进行深加工。他借助互联网与红军当年的传下来的方法,进行蜂蜜美容产品的研发。试制出了蜂蜜香皂、蜂蜜口红、蜂蜜唇膏、蜂蜜柚子茶及蜂蜜面膜等系列产品,从而在2016年注册成立了张家界蜂传万里农业有限公司。

    覃政兰,红军烈士的后代,不忘乡亲,帮村上修路,悄无声息投入扶贫,解决十多个残疾人就业。他虽然拄着双拐,但他比正常人站得更直。

    5、

    岁月沉浮,日月更替。红军村这片洒满红军鲜血的土地,生长在这里的人们,会让这片土地变得越来越厚实,越来越富裕。

    这片红色的土地,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着幽美恬静、美仑美奂的自然风光,有着独具特色的红色历史遗迹、红色文化。可以在这里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在纷繁复杂的人事困扰中,为心灵找到一种依托和慰藉。

    红军村在脱贫攻坚的大战略下,这里的村民依托当地的花蜜养蜂,依托天生辽竹叶进行粽叶加工,已开始走向富裕之道。

    在张家界西线旅游的大战略下,“红军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六县联合政府”与“张家湾天梯”,将会联为一体,成为一条红色旅游的精品路线。

    青山不老,红军精神永不朽!

    缅怀先烈,传统品格久传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军村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oc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