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四十五)商君列传

作者: JasonHistoria | 来源:发表于2019-05-02 23:01 被阅读6次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商鞅原本在魏国从政,他是一位得力贤臣,为魏国想出了很多不错治国的方法,但是,魏惠王搞得像青春期综合症一样,就是不听。

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听说秦国下令,国中求贤者,聚天下之贤能人才,后来又因景监以求见孝公,他与秦孝公在谈论霸道治国时,甚是投机,便君臣一心在秦国实行了变法。商鞅在战国时期是典型的法家人物代表,主张依靠严苛的法度来管理国家和人民。法令所到之处,百业兴旺,让秦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积累起了巨大的国家财富和强大的战斗力,变法取得了短期的成功。

变法讲究一个细水长流,变法短期的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成功,而是要看这个法则对这个国家的影响有多深,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熟话说得好,弹簧压得越低弹得越高,商鞅变法便是使用这一特质。压制百姓,然后在让百姓再弹起来,达到富国的目的。《史记》中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似乎效果很好,但实际情况是:老百姓所受的盘剥比重非常之大,始终在生存线上下挣扎,因为商鞅认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按商鞅的逻辑:百姓贫穷,就会有求富的动力;富有之后,就会“淫”;“淫”了之后,国家就会有“虱”,就不能壮大强盛。所以,国家必须想尽办法,在百姓富裕后“合理”拿走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再度陷入贫穷。如此循环,才会重新激发百姓的求富动力,他们为生存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求智,国家也不再有“虱”了。这种让国家富有而让老百姓保持贫穷的治国方法,可以使国一直强盛。

这么一看的确很有道理,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强盛,但是这样的严刑苛政之后,也为秦的灭亡又埋下了伏笔。

面对名士赵良的劝谏,商鞅并没有选择急流勇退,而是选择作为一个法者继续坚持。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为秦王,公子虔的同党诬告商君谋反,秦王派出快捕要抓捕他。商君出逃到函谷关下,想到驿馆住宿,旅馆主人不知是商君,说:“按照商君的法令,没有证件留客住宿要连带判罪。”商鞅长叹一声说:“变法更新的竟然到了这个地步!这就是所谓的作法自毙!”

他离开秦国逃到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拒绝收留他,并把他送回秦国。商鞅回到秦国,逃到自己的封地上,率领部属向北攻击郑邑,秦王出兵攻击商君,在郑邑的彤池杀死了商鞅,秦惠王残忍地车裂了商鞅示众。

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一个悲剧,商鞅想要做一番大事,但是毕竟一代君王一代臣,商鞅又是那种说好听点就是刚正不阿,说不好听点就是残忍少恩,这不仅代表着他个人的覆灭,也间接的导致了秦国的灭亡,不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但客观来讲商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干家,他不是那种一天到晚道貌岸然、夸夸其谈的儒士,因为他知道哲学不能当饭吃,吃饭才是最大的哲学。他也不是那些一天到晚只知道“某某曰”的礼学先生,因为他知道那些人除了一天到晚讲礼外,缺乏真正的作为。

商鞅就是一个不高尚的人,一个不纯粹的人,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但却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商鞅虽死,但秦法犹存。

相关文章

  • 史记(四十五)商君列传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商鞅原本在魏国从政,他是一位得力贤臣,为魏国想出了很多不错治国的方法,但...

  • 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

  • 吴起和商鞅:悲惨的变法者—吴起1

    吴起、商鞅的记载来自西汉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史记•商君列传》。二人虽然最后都为不同的国家服务,...

  • 小崔:谁还在乎那10万奖金?

    小崔:谁还在乎那10万奖金? 文、图 / 网风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 读《史记·商君列传》8

    《史记·商君列传》主要讲了以下内容 第一 谁是商君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

  • 【史记成语(三十九)】功业成与败——商鞅之死

    [成语]:内视反听 [释义]:视:指反省;反:指向外。主动反省检查,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

  • 读《商君列转》有感

    读完《商君列传》,感叹由然而生。 商鞅,史记曰: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商鞅为了...

  • 商鞅的性格特征

    商鞅的性格特征——读《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

  • 抄录《史记》之《商君列传》

  • 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课文中的《史记》皆为删减,而其中的故事和逻辑关系,皆因修改和简化面目全非,或许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却失去了原文的灵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四十五)商君列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bo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