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扰,一种尊重孩子内在成长节律的大智慧,父母不用惯性思维框住孩子,孩子才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体验属于他的无限可能”
这句话让我想到我儿冬冬小的时候,今天就来写一写吧。冬冬到五六个月的时候能坐了,每晚我都会带他玩一个“喂瓶宝宝吃豆豆”的游戏,就是拿一个营养快线的塑料瓶,用勺子把玻璃球一个一个的“喂”进瓶子里去。东东竟然一玩儿就能玩一个小时,他很守规则,玻璃球掉了,他捡起来重新放在勺子里,绝不会用手直接装到瓶子里去,我坐在旁边看着,(我怕他把玻璃球放到嘴里去,给吃了),有意思的是,他一次都没有吃过!每次都很专注。
玩儿过的类似的游戏还有:用筷子夹豆粒儿、用细绳串珠子、剥豆荚等等。
记得冬冬四岁左右的时候,特别喜欢玩沙子,而且总是把一个碗装满沙子,再倒进另一个碗里,乐此不疲,我有好几次想“指导”他,都忍住了。
“若父母用自己的全部认知去教育孩子,最好的情况,孩子也不会超过父母,若父母对孩子的灵魂心怀敬畏,只是给予关注、陪伴,而不打扰,孩子自然会成为大众眼中的奇迹。你过去走过的弯路,可能正是孩子未来开拓的蓝海。”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在爱的陪伴下,不打扰就是对专注力最好的培养。孩子们精神世界我们无须全部了解,但需要时常放下成人已被高度训练过的头脑的假想,带着敬畏之心去体验。”
“若真心为孩子好,爱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但是怎么爱?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打着爱的旗号”控制孩子。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给的爱是孩子需要的吗?
《正面管教》中说我们爱孩子,要温柔而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规则。
爱,不是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你达不到的,可以明白地告诉他,他会理解。
爱,不是帮助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衣食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让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是让他去体验,他能够做的就让他去做,做不好也没有关系,只要在做,就是在学习。有学习的心态,就会越来越好。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都上大二了,煮个面都不会,她总是做的饭像饭,菜像菜,碗筷端到儿子面前,看着儿子吃,她自豪地说,自己这个妈当得尽职尽责,我不以为然。
爱孩子,不是完全以孩子为中心,没有自己的生活。而是好好爱自己,发展自己的爱好,自己活好了,才能有能力去爱孩子。
爱孩子,要有边界。要清楚且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理解自己,照顾他内心深处的小孩儿。
那么,规则从哪里来呢?
“在两个清楚自己感受的人之间,自然会形成规则,而且是流动的,灵活自在的规则。面对孩子没有被层层防御包裹的心,我们要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自由选择,成为他自己。”
“别用我们狭隘的恐慌束缚孩子无限的可能。”
“孩子的未来,一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及”。
“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感受,体验各种事物,别用我们狭隘的头脑去限制孩子,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都教给孩子,孩子肯定比我们优秀。”
对于孩子们的未来,我拭目以待,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