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摇摇晃晃,终于走到最后一天。
本想着平日里工作繁忙,可以通过假期调养调养,开开眼界,回回元气,没成想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大家圈在了家里。
待在家里,避免交叉,是预防疫情最好的招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每个人都该尽一己之力,群防群治,让国家度过难关。
可如何在家里待得有水平、有特点,待出境界,可是千差万别。发发朋友圈,刷刷新闻圈,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天八卦。等待到无聊、发慌、难受、委屈,才想起生命在于运动,在于找出自己该有的姿势,无奈假期结束了。
生活常是这般阴差阳错。准备好了的,最后没用了;还没准备好,却时限已到,心急火燎地赶鸭子上架。回头想想走过的路,这样的情形枚不胜举。实在太多。
就说春节,乡下人的习俗是要准备年货的,很丰盛,很地道,需要忙活一两个礼拜;而城里人却不同,很多人并没有置办年货的习惯。觉得不用准备啥,到时啥都会有;眼下啥都挺方便,吃啥有啥,用啥买啥,压根不用理会自己缺什么。
可如今想想,过日子真的不能大大咧咧。年货准备足了,足不出户便能吃香喝辣,好不自在;没准备好的,有上顿没下顿,每顿饭都过得紧巴。说到底,还是得养成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习惯,过日子不能不靠谱,想哪是哪。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人,好比商家们,准备得很扎实、很周全,想着这个年可以热热闹闹、收获满满;结果,心血付之东流,满盘皆空。
那到底是准备好,还是不准备好呢?突然发觉,我们所面对的,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或是变得有些复杂烧脑。生活到底怎么了,世界到底怎么了?究竟是原本就多磨多难,还是偏对自己情有独钟?究竟是努力重要,还是选择重要?
这些问题,实际上有个共同点,就在于我们过多地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
寄希望于身外之物,本身就和赌徒无异。耗费精力孤注一掷,想多赢多赚,层层加码,甚至连最基本的承受底线都没当一回事。功利心太盛,总会蒙蔽心智,意见听不进去,性情偏执霸道,最后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而相反,那些自认为聪明绝顶,觉得事事理所应当,得失随意,处处随波逐流,对生活、对际遇漠然视之,追求狭隘的无为,梦想着天上掉馅饼,最后同样会平淡无味,一无所获。
心不能太软,软到无心无意;也不能太强,强到无知无畏。让心回归到正常的节奏与本色,才是人活一世长期要修炼的功夫。
面对万千世界,动与不动,全在乎心。心之所安,意之所坚;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唯有修的内心清澈,知己知人,方能明势而动,顺势而为。看看身边,人就能清楚自己的处境;看看天空,人就该懂得日月的轮回。一棵树,一片草,一朵云,何尝不是自己形形色色的身影呢?
心无旁骛,性归本真,时时修心养性,才能无往而不利,成人达己,活得实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