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痛下决心,再也不对孩子大吼大叫,再也不无视他的感受,再也不唠叨……
然而,臣妾做不到啊!
啊谷昨晚躺下不睡,一直喊,妈妈妈妈,过来嘛。
往常我只要温和而坚定地说,啊谷,睡前仪式已经完成了,睡觉时间不说话了哟,妈妈就在隔壁房间,现在希望能专心看书。
他一般喊两下就不喊了,自己睡着。
今晚不睡一是下午睡太久,二是可能觉得我在陪弟弟睡。
这是他独立睡觉的第三阶段,弟弟在家睡。
第一阶段是分房分床,爸爸或妈妈陪睡。
第二阶段是分床分房独立睡,但弟弟在奶奶家。
过了一会儿,他换了个方式,大喊啊谷睡醒了,要起床。
我静不下心看书,怕他真起床着凉,又怕弟弟被吵醒,只好过去,心里烦躁。
坐在他床边,生硬地说理,你不是睡醒了,你是还没睡。安静躺一会儿就睡着了。
他硬说睡醒了。扯不清。
我换了个方式说理。天黑要睡觉,天亮才起床。
他问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是人,猫头鹰才天黑起床啊。
他又问为什么呢?
我……
他来劲了,一直问为什么呢?
我知道他是求关注,目光灼灼,但我不知怎么地,回避着他的眼光,只是说,妈妈也还没睡,妈妈在看书。言下之意是别怀疑妈妈在陪弟弟睡。
感觉他认真听了,盯着我的外套看一下。情绪平缓些。还是要求妈妈在这里陪嘛。
>>>>
我觉察自己的焦虑,希望速战速决,如果说理和往常的方式不能奏效,我就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而他也会太晚睡。
但这是我的焦虑,和他无关。将课题分离后,我看清自己有迁怒他的迹象。
于是开始感受他的感受,认真看他的神态和眼睛,他那么需要陪伴,乌亮的眼睛闪着泪花,因为我刚才过冷的表现,他可能还有点难过。
大概我自己的能量已经很低,我知道孩子此时需要共情,却没有说出口;我知道可以直接表达我很累,却也不想表达。
就是那种木木的状态,不知道你有没有过。
三天的高负荷陪玩,每天早上7点两宝就醒了,没午睡因为要看书,感冒有些复发,一直咳嗽,还有事情没完成,他太迟睡不好…这些让我的能量杯见底,我用最大的努力仅能保持表面平和,但完全没有共情的能力。
我说妈妈不能待太久,咳嗽会传染给你。但是妈妈爱你。
他说,啊谷感冒也没好。
他的意思是不怕传染,其实,他没事,只是希望我在身边。
我撑着笑容,温柔地把他的手放进被子里,没想到他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拉近脸颊,不让我离开,恳切之情让我感动又内疚。
我摩挲着他的手,说,妈妈摸摸你,亲亲你,另一边来,各种亲昵之下,心里连接上了,他终于被安抚好,自己入睡中。
>>>>
我离开他的房间,感觉能量恢复了一些,因为和他的连接。
回想当时发生的一切,完全没有共情,虽然想到,但做不到。
那时我只有拥抱和亲吻他的力量,还是因为他的关注和接触先带给我力量。
幸而,我一直在觉察,在调整。
幸而,我的大脑还能课题分离。
幸而,拥抱能传递足够的能量。
他只是一个三岁多、在独立房间独立小床上睡觉、希望确认自己没有被抛弃的孩子,在弟弟上楼和我们一起睡觉的第三天。
前两天,他已出乎意料的乖巧。睡前仪式基本都是爸爸陪同,刷牙洗脚自己来,也没来吵弟弟,只是总要等我来说悄悄话。虽然我用了些小方法,尽力让他感觉公平。
也许就是因为前两天甚至前两个阶段的顺利,所以我才不能接受今天他的求关注。
站在孩子的角度,妈妈多么无情冷酷无理取闹呀。
对不起,因为妈妈小时候,情绪也常被无视被否定,妈妈习惯冷处理了。
>>>>
当能量低时,情商说下线就下线了,尤其是从小没有被共情的人,情感回应比道理回应难得多。
情商下线的几个表现形式,这件事上全部体现了:
“自我认识”方面:不能分辨自己的情绪来源,明明是自己焦虑,却对孩子生硬。
“自我管理”方面:不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能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我激励”方面:能量低时,不能及时觉察,焦虑抑郁,自暴自弃,迁怒别人。
“识别他人情绪”方面:不能读懂他人的期许,就算能读懂也不做出相应的回应。
“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很被动,需要他人主动靠近,正如我的拥抱在啊谷之后。
虽然正面管教和心理学理念告诉我不能怎么做,我调整好了;可该怎么做,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能量。
因为需要能量和儿时的固有模式做斗争,能量不足,再有决心也败下阵来。
教育真是个双赢的结局,育儿先育己。
孩子需要情商在线的父母,他们的童年,如果对待情绪的固有模式是健康的,那么他就不需要耗费那么多的能量来对抗,自然如沐春风。
>>>>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也有“做不到”的时候,和学习育儿方法同样重要的是,请好好照顾自己。
50天的写作打卡结束后,我开启了早睡早起的新50天打卡,过线上的人生,情商才会上线。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功课”,然后修炼自己、疗愈自己。
网友评论
很多时候还可以努力平复,但是偶尔就会失控。
看来失控还是没有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