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原则》,这本书是作者的一次英雄之旅,英雄总是会有一些法宝,达利欧的法宝是:机器。
谈到机器,我们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装置,想到各种各样的精巧构建,达利欧的机器也是这样。
什么是机器
记得大话西游里的月光宝盒么,许下目标,给予回报,达利欧的机器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实现我们目标的月光宝盒。
要理解机器,首先要理解目标。要去实现一个结果,首先要明确目标。
不要混淆目标与欲望。合理的目标是你真正需要实现的东西,欲望则是你想要但会阻止你实现目标的东西。
最近经常跟小伙伴讨论减脂,我经常会听到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自己非常快的瘦下来。
我一般会反问:瘦下来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么说是怕存在混淆。瘦下来背后,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可以是充沛的精力去做事,可以是更专业的形象去社交,人人不同,想清楚了才能形成目标。
快速瘦下来是一个欲望,速度这个欲望反而会阻碍我们实现我们的目标,所以这个是要区分清楚的。
永远不要因为你觉得某个目标无法实现,就否决他。你要放心大胆的去做,总有一条最好的路。
这才是一个英雄应该说的话呀。把人生看成一场游戏,这个游戏最好玩的是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
当我们做到那些自己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当我们成为那种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满足,这是目标的力量。
参加目标课程的时候有个让我难忘的环节。我定了个目标,说今年要挣1万块。老师会直接反驳:能不能放大十倍。
我下意识抗拒:怎么可能做得到。接下来的关键来了,老师告诉我:如果想都不敢想,怎么可能做得到?
目标是源泉,为我们不断前行输出动力。
机器升级决策
目标就是要实现的,这是机器的功能。我们对机器的一般认识是帮我们做事,但更大的作用是帮我们决策。
如果人们过度重视决策的直接结果而忽视后续和在后续的结果,我们就会很难实现目标,因为直接结果跟后续结果的直接追求性通常是相反的。
直接结果是感性,后续结果是理性。人是感性的动物,只是偶尔会思考,千万不要依赖自己的理性。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外力的支持,机器能帮我们从感性的漩涡中拉出来,强迫我们在理性的轨道中进行行驶。
当我们面对食物的时候就是一次决策,直接后果是我们会获得口福的满足,后续的后果是会给我们带来健康的影响。
一次两次的决策不困难,但长期呢,真的可以长期去克服直接后果的诱惑吗。这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于外力,比如说工具,伙伴,借助各种各样的支持,这些都是我们的机器,而且是决定性的因素。
有一句祷言我特别喜欢:
上帝啊,请赐予我胸怀,让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请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能够改变的事,请赐予我智慧,让我能分辨两者。
很多人会被勇气,被胸怀抓住,这句话的关键是智慧。只要我们能够分辨两者,后面的事情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分辨。现实中判断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人天生不具备统计能力,也很难去评估每个因素背后的影响。
这时候需要有这个机器。
我见过的最简单的机器叫清单,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列出清单,清单上的事情我们关注,清单以外的事情我们不管。
这个方法特别简单,但是极为有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部电影《萨利机长》。
美联航飞机在哈德逊河上引擎失灵,情况极为的紧急,要在河上迫降,萨利机长的第一反应是让副机长拿出紧急迫降的清单,按照清单一步一步执行。
飞机平稳的降落,无一伤亡,媒体称为“哈德逊河奇迹”,萨利机长把决策交给机器,创造了奇迹。
机器的设计者
如何来搭建一台机器,关键是要把自己定位清楚。
把自己想象成在一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并明白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实现更好的结果。
我们首先要去突破自己的边界,所有的设计、事情、我们自己和帮助我们的人全都是这个机器的组成部分,全都是我们要去影响的。
机器并不是一个人的事,随着能力的提升,影响的扩大,就是在不断帮助建造更大的机器。
解决理论知识问题,有四条路径:人、事、网、书,但我们经常会陷入到一条路径中,站在机器角度,需要做的是去打破执念,用更大的视角去考虑,所有这些外部的资源都是机器的组成。
区别作为机器设计者的你和作为机器中工作者的你。
定位不清就会纠结。这条原则能帮助我们不纠结。
机器设计者和工作者的定位不同。设计者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机器不断运转下去,哪怕牺牲掉一些个人利益也是值得的,达利欧也一直在这么做。
定位自己是工作者我们如何能对自己下手,要想建好机器,要把自己从工作者拉升到设计者。
职场里有一句话叫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什么位置会决定思维方式。这是视角的改变,要追求更大的提升,我们要更加主动去改变。
如何搭建机器
我们到底要如何才能搭建机器,不是有想法就一蹴而就,要经过四次打磨。分别是简化、原则、算法、决策。
简化:撇掉无关的细节,把重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呈现出来。
四个步骤好比四个加工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简化。简化条件,简化关联,修剪决策树。
思考并不是越多越好的,不确定性无法仅仅通过思考来去除,只有能开始启动就可以,后面可以交给现实来帮我们完善。
使用原则,我们要相信,所有眼前的情况都是类似情境的再现,将自己的思维慢下来,将我们的决策标准作为一项原则写下来,留给将来。
原则是跟我们时间连接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过去的时间和现在的时间连接在一起,在时间上的积累。
为什么大家看《原则》,和达利欧的四十年连接,时间的积累很可怕,尤其是当我们不断去做。
将原则转化为算法
需要将原则形成一些可执行的步骤,只要步骤清晰,标准明确,让人无误的执行,消除理解的障碍。
达利欧的算法思想,源于他的投资经历,他是最早用计算机辅助获得巨大成功的投资家,并不断推广到了的管理领域,到个人生活领域,不断的复制成功。
这是经历决定的,但从也不限计算机算法,只要是可落地,可执行的,都是算法,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清单,能帮助去解决问题即可。
人和计算机共同协作决策。
看到这里小伙伴可能会有疑惑,机器是不是就是人工智能,达利欧给了我们提醒。
在深刻理解人工智能之前,不要过度信赖他。
任何决策如果无法说明背后的逻辑,对我而言都是无法容忍的。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搭建机器,但是人更加非常重要。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黑盒,知道能做什么,但是不知道是怎么做的。当我们真正面临风险,面临危机的时候,是很难应对的。达利欧的态度很明确,接受而不依赖。
用思考改变世界
机器的创造并不是机械的过程,而是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没过,我们只是给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但最终到底怎么做取决于个人的发挥?
这是思考的体现,是把我们的思考可以在空间上扩展,在时间延续,真是极其最终的效果。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错觉,要再跟我对话,这是无数达利欧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对我们进行讲述。
机器并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高深,机器是把思考力量不断的放大。
思考每个人都可以,只要不断的去做就可以,我即标准,与人无关,不断的突破自己。
达利欧的目标是改变世界,他不端用思考形成机器,而用机器可以改变世界。
我的终极目标,是创建一部运转得极好的机器,我只需在一旁坐着等美好的事情发生。
精读索引:
亲历英雄之旅 -读《原则》(一)
思考改变世界 -读《原则》(二)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