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自由七艺?
“ 自由七艺(the seven liberal arts)是从古代到中世纪晚期甚至更晚西方的常规课程,或者说是西方人的基础教育。它包括与语词有关的三艺(trivium)和与数学有关的四艺(quadrivium)。三艺指语法、修辞和逻辑(或辩证法),四艺指算术、音乐、几何学和天文学。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自由技艺”(liberal arts)现在是指“大学或学院旨在传授一般知识和培养思想能力的一些课程,而不是职业课程或技术课程。”在现代的大学和学院中,自由技艺包括神学、艺术、文学、语言、哲学、历史、哲学和科学等学科。国内有时将“自由技艺”译成“通识教育”,有时译成“博雅教育”,甚至译成“文科”。 ” ——页290“译后记”
按照顺序,可能是“语辞辨数地天乐”;
语,七艺之基,首先从认字开始,在西方主要指拉丁文及其著作的学习;
辞,主要目的用于演讲;
辨,主要训练逻辑思维;
数,数之学,不光是数字与算术,是后四艺之基(包括音乐,尤其其音调、韵律)
地,几何学,其实最初是测量土地所用;按照这个逻辑,建筑可能是包括于此;
天,天文学,观察天象;
乐,音乐,主要从数学角度来看,按照一般理解,是放在第五,数学之后,我之所以列在七艺之末,因为按照中国的六艺,“礼乐”乃是第一,乐教之要紧,先于“语辞辨数地天”。(虽然西方的乐教与中国乐教不同,前面已经说了,西方是从数学角度切入的。)
2、自由七艺有何用?
“在自由技艺的整个漫长历史中,自由技艺始终包含一组相互关联的学科,一直被看成是在位一个明确的可取目标作准备。……在中世纪,数目被固定为七种的自由技艺仍然是这种古希腊意义上的教育统一体;它们旨在为真正了解《圣经》做准备。”——页252-253“第九章 天文学”
在我们今天看来,学这七艺已经很厉害了。但实际上,它们不过是基础教育,就像中国古代的“小学”。目的是为“大学”服务的。《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西方的七艺,则是为了要能学习《圣经》。
2005年我进复旦的时候,复旦正好趁百年校庆,推出一项改革,大学新生第一年,不入所学的系,而是打乱,进入四个书院,学习“通识教育”。现在我明白这是在干什么了,学校有心恢复大学的意义,虽然这些该在高中就完成,而且初初起步也举步维艰。
我在高中时选的是文科,本科读历史,研究生读先秦文学,信的是基督,遵的是圣经,每一项,都似乎是“无用之学”,今天想来,都是主的恩典。
3、自由七艺有何缺?
从七艺的设置来看,许多都是属于中国古代所谓的“文”,即“礼乐射御书数”的第三类“书数”。按照孔子的说法,要先学作人,再学“文”。《论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另外,自由七艺,似乎偏重理性,缺失情感教育、体育;
因此,不管自学或教育孩子,不可以为七艺就是我们的全部,就是我们的目标。
4、自由七艺如何补?
从生在中国的基督门徒的角度而言,可能有如下提醒:
1、不重生则无教育;给死人化妆是无益的!
2、教育服从大使命;我们不是为教育而教育!
3、要学习中国经典;都像基督,却有不同!
4、要吸收普遍恩典;心胸要开阔,不过不要被带跑!
5、本书可如何阅读?
照“译后记”所言,本书乃是“英语世界几乎唯一一本专门讨论自由七艺的著作”;原书出版于1983年,此译本出版于2016年,这许多年过来,或许有新作,但此书应该绕不过。
读者可根据需要来读。我是因为要了解其历史,所以买来读,不过因为实在太“文盲”,书中说到具体的学问,我就完全不懂,虽然此书是演讲记录(佩服那些听讲的人!)。
我能读的就是一、二、十章。
附目录如下,供大家检阅:
第一章 自由七艺与字典学问
第二章 研究自由技艺的动机
第三章 语法
第四章 修辞
第五章 辩证法
第六章 算术
第七章 音乐
第八章 几何学
第九章 天文学
第十章 超越自由技艺
每章后附英文书目(不过你会去看吗?我暂时不会)
6、本书其他信息何?
科学源流译丛12之12、(美)瓦格纳编,张卜天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6;978-7-5357-6025-8;58元;1983年原版;
封、折、名、版、总序、目、白、序、白、正文10章、索(英)、译后记、折加介、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