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首诗,是前天简书日更之作。
构思、修改过程中,对南宋姜夔的一句话颇有体会——
“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
诗定稿后,回想了一下,主要在两个层面下了点“精思”的功夫。
(一)文字层面
第三句修改较多,主要在两处:
第一处——
“春来(应)爱闲观景”,原为“春来(必)爱闲观景”,改“必”为“应”。
为什么?
——“必”字太肯定。事无绝对。本是推测之词,用“应”更准确。
第二处——
“春来应爱(闲观)景”,原为“春来应爱(观闲)景”,闲与观交换了位置。
这又为什么呢?
“观闲景”——景物本无忙闲,观者闲,景方闲,故改为“闲观景”,即“闲来观景”。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闲观景”,是有我之境,景因我之“闲心”观照,而著了“闲”的感情色彩。
(二)思想层面
关于“闲”,哲学家周国平有精彩论述:
“所谓闲,是指没有非做不可的事,遂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闲的可贵就在于此。”
工作之余,闲来锻炼身体,是自由选择;身体强健,无疾病困扰,方有“闲心”观景。
锻炼和观景,互为因果。愈锻炼,身体愈健康,愈有心情观景;愈观景,愈热爱生活,愈要锻炼,延年益寿,观更多美景。
文学、艺术,人类一切精神创造,都是闲暇的产物。
美感来自闲暇。
有一类人,工作狂,没头没脑地干活,不懂享受闲暇。
还有一类人,懒汉,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既不劳作,自然也不知闲暇为何物。
这两类人通常是不会锻炼的。
锻炼,是惠及身心、造福一生的事情。
长期坚持锻炼的人,通常不仅身体少病痛,精神也少困扰,是最有闲心观景(象征性说法,是抬头仰望星空)的,而且,此时红尘万物常常新鲜如初见,人则好奇如儿童,天真、纯朴,对精神事物敏感、灵魂健全……这就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思想。
悟语:
诗的灵魂是美,美的特质是匀称合度,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要做到这地步,需要对于美的本能判断力,而这种判断力,除了无意识的熏陶外,主要来自一丝不苟的精思习惯的养成。
水波杨山,一个用旧体,写新声的格律诗人。
微信号:18503872092,欢迎交流。
道歉信、通知书与征询函——学诗悟语之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