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应该”

作者: 2f6c4ed3da4f | 来源:发表于2017-03-28 20:52 被阅读24次

    生而为人,我们想要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无一例外,总会面对许多做“人”的困境。尤其是那些来自思想传统观念里的束缚。又尤其是“应该”这两个字。

    男人应该担负家庭的经济、应该成功、应该事业有成,你应该再多赚一些钱,应该坚强,不能脆弱;女人在结婚以前应该保持贞洁,你到适当的年龄应该结婚,美女应该不老;儿女应该无条件的孝顺,你应该快乐,你应该中庸,没有个性,你应该顺从,合群。应该,因为你应该。这该死的应该,让人失去了自己选择和思考生活的权利。

    正如《日本人妻》一文中写的那样,日本的婚姻家庭中很明显的存在这种“角色扮演”的情况。日本社会之所以能够支撑“女主内,男主外”的家庭分工,得赖于较高的工资水平;但如今经济不景气,日本男人也感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日本虽为发达国家,但算不上福利国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结束后,从民国时期倡导平权,到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鼓励女人工作,高喊“妇女能顶半边天”;再到后来的计划生育,倡导“男女都一样”,一定程度上对重男轻女的思想有所撼动。对于中国家庭来说,通常一个人工作难以维持开支,因此也多是双职工的家庭。

    但始终不像西方国家经历过几次深刻的女权主义运动,也没有平权教育的法律,始终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我们的平权是表面的,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工作问题上男方都支持女方工作,但对于家务和抚育孩子问题,社会家庭通常还是认为责任专属于女人。女人一旦怀孕生子就很可能停止她的工作,与社会脱节。因此在中国作为一个女人,通常既不能专职于主内,也不能毫无顾忌的主外,但也不能平等的与男人共同分担内外。而在婚姻选择时,女性也通常看中男性的地位和财产,认为男人应该比她更强,这也给不少男人造成压力。

    但无论对于哪一国的男人女人,我们或许都应该明白:你先要是你自己,然后你才是一个女人,一个恋人、女儿、妻子、母亲、员工。你首先应该是你自己,然后你才是一个男人,恋人、儿子、父亲、职员。我们从未思考过我们可以是怎样的,我们只是一再的被告知“应该”。生活的象征、意义、“理所当然”都随着语言的使用被发明巩固。

    是否男人就必须得事业成功?是否男人就必须阳刚、坚强,不可以柔弱,不可以女性化?娘娘腔、伪娘,这不是性别歧视,这是人格歧视。女人是否不可以中性,坚强,果断,女汉子、女强人也不是一种性别歧视,是人格歧视。

    我们相互歧视。歧视人格的多样性。我们觉得女人、男人就应该是典型的男人、女人。我们受观念所害也是观念的践行者。这种应该很容易滋生男人的大男子主义,认为金钱地位就是他唯一的象征,而缺乏耐心和温柔;这种应该让女人变得依赖而缺乏果断行动的能力。这都不利于男女形成完整的人格。

    曾经有人讨论过《玩偶之家》里的娜拉出走后会怎样。在那样一个时代,娜拉出走可能很难生存,然而把她放在我们今天的生活情境下,她完全可以自立。因此我想要告诉今天的有志向的年轻女性,抛开该死的“应该”的思想束缚,先成为你自己喜欢的人。重视自己内心的诉求,如论是选择工作还是选择爱情。将生活选择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要有勇气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去到更宽广的地方去。不要因为你是一个女人,而必须像一个女人。

    但如果温顺是你的本性,安宁是你的选择,平淡生活是你的追求,也不用艳羡另一些女人的生活。因为,无论你选择了什么,是基于成熟的考虑和内心感受做出的,都值得被尊重。因为每一种生活都要为此付出许多的努力,没有谁更好。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依循自己的心意生活。重要的不是“应该”,而是你怎样会幸福。

    “应该”不仅绑架了女人还有男人,女人不是天生的,男人也不是。男人应该勇敢,担负家庭经济,不应该脆弱——所以我们很少看到他们哭泣。其实,在每一个男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女人也一样,曾经我们都一样是孩子,后来我们成为了男人女人,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男人和女人把彼此从社会和文化赋予我们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我们做自己吧。

    我们不是男人和女人,而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和这样的一个女人;我们不是典型的男人和女人,而是富有人性和个性的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应该相互理解和包容。家务不是女人的义务,挣钱也不是男人的责任。对于两个独立平等高度自主的男女,这是可以共同协商和探讨的问题。

    实际上我能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年轻男性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更多的男人也赞同女人工作,也希望自己能兼顾家庭,有时间和孩子相处。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来说,其实他们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共同分担家庭责任。实际上,追求平权是男女双赢的体现。性无别,爱亦无别。

    没有人有权利告诉我们天生应该是怎样的,但却是我们自己定义了自己。每个时代都在定义,我们需要做的是审视当下已然的存在是否都是“存在即合理”。观念可以被流传和习得,我们的观念和定义也会因为我们行为的改变而受到重视,有一天成为一种可以选择的新观念。我们不是被动的生活,我们可以主动创造自己的生活、形象和角色。而当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是,我们比以前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有这种机会。当今的社会是处在相互联系的网路之中的,而当今中国女性的实际地位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独立女性越来越多,无论对于男人女人,我们都有比以往更多的机会说出自己的生活态度,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倡导集体主义,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然而一个更为开放包容有人性的社会会关注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即便是极少数人的利益。每一个人的愿望都受到尊重的社会才是真正和谐的,幸福的。有时候,在这种传统里,我们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被一些人用“以大局为重”进行道德绑架,有时候这种情况体现在团体中,有时候他体现在一个小的家庭环境中。然而这种妥协有的时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和睦,换来的不过是表面的风轻云淡,然而被压抑的人性总是想要寻找出口,反倒会在一些特殊的时刻爆发出来。

    因此,对于“应该”我们需要警惕。我们不仅要警惕别人对我们的“应该”是不是那么理所当然,我们是不是因此感到压抑;我们也需要警惕,自己会不会有时候也会以“应该”要求他人,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虽然儒家的思想里也有许多“应该”的道德要求,但有一句说得极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要被“应该”束缚,也不要用“应该”去束缚别人。少想一点“应该”,问一问自己和对方喜欢什么吧。如果有应该,那么一定是:你们应该做一些真正让彼此快乐的事,别把时间浪费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071ef5848630:每篇文章都如此深刻独特,看得让我们又羡慕又惭愧。由衷佩服!
        2f6c4ed3da4f: @小路猎人 谢谢你的赏识😘

      本文标题:该死的“应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js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