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江老师国学课堂《家训的意义》

江老师国学课堂《家训的意义》

作者: 江俊博 | 来源:发表于2020-01-31 09:30 被阅读0次

家训的意义

文/江俊博

在进行德育或传统文化教育时,许多学校推出的校本教材里都有一项重要内容:家训。如果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那么家训就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逐渐丰富多彩,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可谓是“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汉代蔡邕的《女训》,三国时诸葛亮的《诫子书》、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这些家训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子女,也影响了后代无数人。当然,最直接受益的是作者的子女,他们谨遵教诲,往往也都成了德才兼备的人。

以蔡邕之女蔡文姬为例,她博学多才,既擅长诗文书法,又精通音乐,著有《悲愤诗》、《胡笳十八拍》流传于世。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作诗称赞蔡文姬的五言诗:“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大意是说蔡文姬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受到了蔡琰的影响。

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教一直被后人盛赞,他有一则16字家训更是被传为美谈,“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在北京任官时,多次购买大白菜、茄子种子寄回,要子侄们半耕半读,连拾柴收粪这些小事也“须一一为之”。这种勤俭持家的原则,使曾家子侄避免了大少爷作风,曾国藩的儿子个个成才,孙辈中还出了诗人曾广钧、著名化学家曾昭抡,曾孙辈中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有影响的教育家和学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老师国学课堂《家训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ni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