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此可谓尽人皆知的“识人”箴言。但在《曾文正公嘉言钞》中,却别有一条:
“专从危难之际,默察朴拙之人,则几矣。”
其意义是否只是“常识”中的“危难之中方显英雄本色”或“危难之中见真情”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量一番了。
曾公所言称为“嘉言”,当然就不是“一般”或“常识”上的意思与价值了。其关键词则在于“危难”的非同寻常,“默察”的方式方法并其内容“朴拙”的意义不同于一般。
曾公何人?居高官要位之人,系于政治军事成败。所以,其所言“危难”即是关乎政治、军事成败的紧要关头,其所要“默察”的“朴拙之人”即是在政治、军事的紧要关头能否真有能力担纲重任之人。换句话讲,是为成大事而透视人的根本品质。当然,在普遍性上讲,人的根性品质却也是在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这与“危难之际见真情”是同一逻辑。
曾公所言作为“嘉言”,其“精妙”何在?或者,其“独特性”是什么?就在“默察”二字。对此二字的义涵,该怎样看待和把握呢?
现实而求是地看,堪当大任之人不是一时一地就能透辟识别和准确选拔而出的,至少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因而,这“默察”便是相对长周期的默默观察,不轻易给出评价性结论。此为要义之一。其二,自古及今,我们都是一个“长于议论人”的国度,无论官场、战场、商场,对于“能干事的人”,往往都是褒贬不一的议论纷纷,“能干者”本人于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故而在任职做事上是多有“隐蔽”行为的,所以,曾公主张在“危难”中“默察”其“朴拙”,也就是“察质”——质朴所在,“察真”——率真所在。当然,这也不是一次性的。其三,更深层次的“危难之际默察朴拙”则是一个人在平日与危难中是否始终能够做到言行一致,关键是平时所言在危难中是否能够变成真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宣称自己于危难中可堪重任,但真正到了危难之际,驾驭危难则是未必人人然了。所以,“危难之际默察朴拙”就不仅仅是战胜危难的人品了,当含有驾驭危难的卓越能力为要害。成就一番大业的人,要害的品质不就在于这二者吗?
还有一点不容遗漏,这就是:如此识人者本人必须同样具备这样的品质能力——勇于战胜危难,善于驾驭危难。道理很简单,这就是能够“照鉴”真人者,必为“真镜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