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教育教育婚姻育儿
为什么父母给了孩子无限的爱,孩子却越变越自私了?

为什么父母给了孩子无限的爱,孩子却越变越自私了?

作者: 忻帝Cindy | 来源:发表于2017-03-13 10:28 被阅读0次

           曾经有位家长问我:“我的儿子5岁了,家里的大人都很宠着他,从不让他吃亏,什么好东西都先给他,可是我现在发觉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了,上礼拜孩子爸爸不小心吃了他的蛋糕,他为这个事儿哭闹了一整天。我们很担心他的性格会变得自私自利,没有一点宽容心。请问有什么办法解决?”

           孩子越来越自私,心中总想着自己、没有别人,一方面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被众人当成中心、习惯了家人对他 “无条件的爱”;另一方面是他还没有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无缘无故对你好、没有谁会天经地义地给你无微不至的爱。当孩子们认为自己得到的爱非常容易、非常便利的时候,他自然不可能意识到他得到的这一切本不是天经地义的。也许家人倾尽所有、不求回报地给了孩子一切,但是也恰恰因为这样,导致了他缺乏一颗感恩的心。

            当家长们对孩子付出了无尽的爱,可收获到的却是孩子的自私和冷漠,我想每个家长都会痛心和疑惑吧:为什么被爱包围着长大的孩子,却不懂得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表达爱呢?是什么让孩子变成这样的?如何爱孩子,才能让他们学会回爱父母、学会感恩?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乞丐到一个男人家里去乞讨,男人给了乞丐十块钱,第二天乞丐又去了,男人又给了十块钱,就这样,持续了两年。两年后的一天,男人只给了乞丐五块钱,十天后,乞丐终于忍不住问:“你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只给五块呢?” 男人说:“因为我结婚啦。” 乞丐顿时大怒,一巴掌打向男人,怒骂对方“你竟然拿我的钱去养你的老婆?”

            老话说得好,“一碗米养出恩人、一斗米养出仇人”。在“给与”和“接受”的人际关系中,人的情感是很微妙的。在“一碗米”的施与中,接受的那一方会受人际基本规则和道德良知的影响,产生了感念和感激的情感;而如果给与的剂量过大,达到了“一斗米”的程度,那么接受的一方会产生依赖性,渐渐地就意识不到恩情的重量,也不再受道德良知的牵制和约束,他们一旦得不到给与,随之而来的情绪就是不适应和仇恨。

           社会上这样的案例有很多,比如少年为了讨要上网费杀死母亲、上海留学生为学费问题用水果刀刺伤接机的母亲、男子因炒股票和欠债 逼家里卖楼换钱不成 便杀害父母等等。

           这些血淋淋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意识到,家长在爱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爱的“剂量”是否合适的问题。

           剂量少了,孩子没有了爱的能力;剂量多了,孩子不懂得珍惜眼前所得。

          所以,我们要警惕优越的物质环境容易让孩子不懂得珍惜,感受不到人间冷暖,认为一切所得都是理所应当的;另外,我们还应该警惕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让很多成年人忙着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忽略了对人生、对精神、对灵魂、对道德良知的探寻和反思,更忽略了对孩子进行道德本性的引导。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缺失了感恩课,父母没有意识到平时要教给孩子知恩、感恩、报恩,是对他们将来形成一个完整、完善性格的重要环节,那么将来品尝到恶果的还是父母自己。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加上感恩这堂课,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注意引导孩子感念别人的帮助,并转化成自己的善良。

           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要让孩子看到和感受到周围的人是怎么爱自己的。比如可以让孩子看看妈妈怀孕的照片,父母可以和孩子讲讲妈妈在怀他的时候,经历了哪些困难和艰辛,让孩子知道自己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过程,这其中倾注了很多人的爱;另外,也可以经常和孩子说一说父母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而辛苦地工作,祖辈们为了协助父母照料自己而坚持陪着上下学、买菜做饭,无微不至,这样孩子就能感知到大人正在承担繁重的家庭责任,只为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说说 各种职业的人们 为我们在这个城市 更好地生活 所付出的努力和辛劳,知道环卫工人在寒冬里扫雪,为的是不让走在路上的我们滑倒,知道交通警察在烈日下执勤,为的是让我们的出行更安全……因为孩子年纪小,所以家长在为孩子讲述别人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事情时,尽量讲得越具体越好,一些 案例和故事 容易被孩子记住,也更能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知恩图报的情感。

            第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在感恩、尽孝方面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比如平时在家中吃饭,父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给老人夹菜、为老人盛饭;也可以在闲暇时带着孩子陪老人聊天、耐心聆听;当家中老人身体不适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为老人按摩、捶背、询问病情。这些都是看上去非常细碎的小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有着极大的示范影响,让他们知道了感念长辈、回爱长辈的方式方法,也为他们种下了一颗感恩的心。

           第三,别对孩子百依百顺,父母适当地也需要“计较”孩子的付出。孩子对父母提出的要求,父母要知道辨别,满足要求是有条件的,不能满足要求也需要告诉孩子理由。当孩子只把好吃的留给自己,甚至和别的孩子争抢自己心爱的玩具,没有想着和别人分享的时候,这就是父母必须和孩子“计较”的小事了,因为他似乎只考虑自己当下是否享受,而不在乎别人是否拥有,这时候家长需要提点一下孩子,告诉他们在自己拥有心中所爱的时候,心里也要装着别人,顾及和关心一下别人是否也想得到。让孩子知道获得“恩惠”的权利不仅仅只有自己拥有,别人也同样需要。久而久之,孩子才会逐渐走出自我中心,拥有宽厚仁爱的善心。

            最后,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给与。平时都是大人照顾孩子,给与孩子无尽的爱,但是当大人偶尔生病了、或者是非常繁忙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让孩子反过来报以家长“反哺”之爱呢?比如,帮父母倒一杯水、洗一件衣服、倒一次垃圾……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能够帮助孩子拥有感恩家人、回爱家人的情感经验,这些都是无价的经历,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恩惠”其实是一种双方的互为往来,而不是理所当然的单程票,这也是一种创造幸福情感的能力。

           古话有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如果一个人拥有了感恩的意识,他才会更接近心灵的安定和温暖,因为他已经有了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做出了感恩的行动,他就会感受到来自全世界的爱和善意,因为他已经有了创造幸福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感恩的心,这才是帮助孩子懂得爱、学会爱、创造爱的最佳途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父母给了孩子无限的爱,孩子却越变越自私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df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