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天如何做教师 教海文荟
斯卡斯代尔高中的五堂数学课(王晓春)

斯卡斯代尔高中的五堂数学课(王晓春)

作者: 161f09651b9e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06:32 被阅读88次

  今天听了五节数学课。

在斯卡斯代尔高中,数学是主科,每周四节课。学校的分层教学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今年高中数学课共开了16个层次的课程。我听的第一节课课程代码是432,我问格雷格这是什么意思,他说,4代表课程,也就是数学,3代表年级,学生来自十年级,2代表层次,在这个年级里属于比较低的水平。

  我进入课堂,教师是一位黑人男青年,三十多岁,名叫瑟奇。他十分友好,热情的跟我打招呼。我找了个位置坐下来,认真听课。

  这节课教的内容是代数,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教师花了半节课的时间复习有关幂的一些运算法则。在上海,这是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必须掌握的内容,应该不算有难度,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常常感觉很困惑。

瑟奇教法还是很不错的,比较偏向新式。面对程度不高的学生,他循循善诱,步步为营,每次都尝试让学生回答。学生倒也诚实,只要会做,都会举手。不过每次举手都不超过三分之一。有些学生也会主动提问,教师总是停下来,耐心解答。部分学生程度实在不佳,有一名学生在2P=1的方程前面,竟然不能很快得出P=1/2的结论,在教师两边同时处以2的提示下,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第二节课的代号是444,属于较高水平的课。上课的是一位女教师,名叫伊丽莎白。她不喜欢在黑板上演算,而喜欢写在纸上,一边写一边实物投影给全班学生。

  一上课,她就进入正题。这节课的新授课内容是角和差的三角公式。在中国,这是十年级以上的内容。在一个单位圆中,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余弦定理,伊丽莎白熟练地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然后借此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以及相应的正弦公式。

  公式推导出来之后,伊丽莎白教大家怎么去记这些公式,然后发放练习纸,让学生熟悉如何运用这些公式。整节课十分高效,看得出,教师很有经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直接,与中国的应试课堂十分相像。

第三节课代码是431,是程度最低的一个班。学生与444班级是同样的年龄,却只能降级上低一年级的最低层次的课程,学习能力可想而知。

课上教的内容是几何,竟是最简单的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的辨别。这个内容在上海,七年级的学生初次学几何时,属于入门知识,谈不上有难度。教师是一位白人青年,三十出头的年龄,名叫亚当。最显眼的是他的光头,闪闪发亮。亚当讲解还算清楚,也比较耐心,可能是学生程度太低的缘故,教师明显缺乏激情。

第四节课我又回到了黑人教师瑟奇的课堂,课程代码424,这次他教的是九年级新生的最高程度的班级。同样是几何,已经涉及圆的内容,几乎与上海的教材同步了。甚至有关相交弦定理和切割线定理等内容,上海的教材已经不列为考试项目,但依旧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这节课应该是一节习题课,学生针对之前的作业进行讨论,教师请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课堂效率有待改进,但学生表现出来的进取面貌和思维能力让我印象深刻。

最后一节课是422.5,表明这个班级学生程度较低,但尚有希望,于是每周有五节数学课。这节课教的内容是解析几何。

  教师克雷格在黑板上出示了一道题目,给出A/B/C/D四个点的坐标,然后求证AB和CD平行,并且线段AC与BD互相平分。

学生做的很快。两名学生上讲台,在电子白板上解答。第一题用的方法是求各自直线的斜率,说明斜率相等。第二题则是求各自线段的中点,说明正好是同一点。涉及的计算都很简单,难度大致相当于中国七年级的内容。

随后教师在黑板上对曾经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

如何证明三点共线

如何证明线段平分

如何证明线段垂直

如何证明线段相等

如何证明线段互相平分

  对于学生来说,只需要掌握规则,做题套公式即可,并没有什么特别有难度的内容。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不错。

我对这五节课四位教师的评价是:

  中老年女教师伊丽莎白教法老套,某种程度上甚至比中国教师还僵化,但是教学有效率,学生成绩应当不差;黑人青年瑟奇上课有热情,教法活泼,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但是课堂驾驭能力略显不足,对数学知识和体系的理解有待提高,白人光头青年亚当缺乏激情,上课从头至尾是一个语调一个速度,下面有两个学生昏昏欲睡,另一位白人青年克雷格则显得稚嫩,课堂纪律控制还有些问题。

总体而言,四位教师没有出现知识性的差错,且高程度班级学生涉及的数学内容还是有一定的知识难度,他们在美国应该算是不错的数学老师,但在上海,以重点中学的水平来衡量,其教学能力达不到平均水平。

斯卡斯代尔高中的数学课程在美国高中体系中,学术程度较高。尤其是那些高水平班级的学生,早在十一年级即开始接触微积分。不过,在课堂上,教师更强调的是如何套用公式解题,而题目的变化远没有中国学生做的题目那样灵活。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记住公式,理解例题,回家作业就基本会做,考试也能顺利过关。要是在中国的重点中学,数学课上即便能听懂,回家作业也很煎熬,考试更是很可能不及格,因为一些重点中学的传统就是平时测试的平均分在及格线左右。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学生在12年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到的磨砺与洗礼远非美国留学生所能想象,因此在世界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一点数学学习的成就也是理所当然。

点评:

  前面我们看了斯卡斯代尔高中的好几个课例,数码摄影课,英语课,历史课,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得到了一些启发。可是在这同一所学校,五堂数学课给我们的感觉却完全是另一个样,除了分层教学以外,没有多少新意,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让人无法恭维。要知道这所学校可是相当于我国的尖子学校啊!

作者还说:

  在美国,我看到的所有数学课,几乎都是灌输式。教师讲解一个概念,随后讲例题,随后学生练习。不管怎么说,中国国内对于满堂灌的教师主讲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太容忍,美国高中数学却大都是这样的模式。每每听到社会学科的课再听数学课,我就很纳闷,都在同一所学校,都是在民主社会下成长的教师,咋差距就这么大呢?

美国相当一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连中国乡村代课教师的水欧诺个都不如,这很可能是美国当今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这些孩子长大后,有一些人也去做数学教师,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恶行循环。

据作者说,物理课的情况也差不多。斯卡斯代尔高中的文科教学如此生机勃勃,却为何一到理科就这样泄气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作者认为,一种可能是,数学与文学及社会科学不同,前者收敛,后者发散,也就是说,数学常常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学生解一道题,答案通常是唯一的,即便不唯一,也十分有限。相对来说,文学与社会科学就大不相同,很多观点甚至会截然相反,相互矛盾。因此社会科学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方式十分灵活,小组讨论,个人主题陈述,项目研究等都会被用上。教师甚至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鼓励学生提出有争议的观点,还有一种可能是美国小学教师包班制有关,数学常是教师的弱项。

愚以为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学科特点与社会风气,作者说数学收敛,文科发散,其实不完全是发散不发散的问题。数理化本身也都是发散的,几乎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只不过它们的“围墙”比较明显。数理化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有自己的专用名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自己特殊的思维方式。其知识体系是“独立于日常生活之外”的,其用语也不是日常语言中的线、热,水完全是两码事,教师必须重新解释,而且解释时还要排除日常用语的干扰。当然,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理化,但这种联系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加以解释,我们常常是感觉不到的。因为数理化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进行这些学科的教学时,就只好多用讲解的方法,以便把学生带入门,这就很容易走向灌输式教学。反之,文科,社会科学,它们与生活的“兼容”程度就要高的多,比如语文,课本上的用语基本上都是日常用语,无须教师特别解释,于是教师也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发散”了。你会发现学生不管喜不喜欢数理化,学起来都比较认真,不敢缺课,而语文课,即使是好学生,少学几篇课文他也不在乎。记得有人说过,理科知识是树状结构,文科知识是水状结构,有道理。树状结构的知识确实适合按部就班来讲,而水状知识,就可以变着花样进入了。这就是文科教学五彩缤纷,理科教学相对沉闷的原因,哪国都有这个问题。

  这么说,岂不注定了理科灌输式教学的命运了吗?倒也不是,其实数理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把数理化教的风生水起。但是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他必须是科普高手,而且是复合型人才,因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往往不是一个学科能解释得了的。记得中央电视台播过一个节目,说南方某地有个“喊泉”,只要有德的人向它喊几声,它就会冒出泉水,后来科学家去考察了一下,原来这是个间歇泉,每6分钟冒一次,与喊不喊没有什么关系,其原理则是初中物理的虹吸现象。物理课引进这样的案例,不是很生动吗?问题在于,物理的知识体系很完整,光搞一个“喊泉”是不行的,所以理科面对整个知识体系,可能还是灌输的办法效率较高,其实世界上并没有绝对先进的教学方式,只看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合适,用在什么地方合适,用到什么程度合适,即使文科,有时灌输也是必要的,甚至死记硬背也不可缺。

  再谈社会风气,美国社会比较重文轻理,律师等职业是最受欢迎的,就业也容易(美国人爱打官司),人们从小就轻视理科,长大了当了老师,理科也好不到哪里去,当然容易向强项文科去发挥,于是就造成了作者万玮老师看到的这种偏科瘸腿的局面。但是这并未妨碍美国出理科的尖子人才,我想这主要是因为那些天才学生没有受到压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国教育比较善于大面积培养中级,初级人才,不大善于培养尖端人才,尤其不善于培养大师(真大师)级人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斯卡斯代尔高中的五堂数学课(王晓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gt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