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读书
刘邦对吕雉感恩戴德,没有她,刘邦恐怕还是个混混

刘邦对吕雉感恩戴德,没有她,刘邦恐怕还是个混混

作者: 王玄陵小文库 | 来源:发表于2022-08-01 17:15 被阅读0次

    刘家和吕家的联姻,是一段典型的高攀婚姻,而刘邦的高攀最终也得到了回报。

    刘邦后来能够抓住机会起兵成功,多亏了两个贵人的相助,一个是岳父吕公,另一个就是正妻吕雉

    山东单县人吕公是个高人,他培养的几个儿子女儿也都不含糊。刘邦这个人虽然有野心、有智慧,但是混迹沛县的那段时间总是混混沌沌,正缺少高人的指点和贵人的帮扶。

    岳父吕公就是指点他的高人,而吕雉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就是帮扶刘邦的贵人,如果不是幸运地攀上了吕公一家,刘邦未来的命运真的是很难预料。

    吕后为刘邦的起兵是立下汗马功劳的,所以终刘邦一生,对她都是很尊重的。从司马迁著《史记》开始,只有历代帝王的传记才能称为“本纪”,而吕后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是帝王却被列入“本纪”的人,这也是对她功绩的肯定。

    可惜因为后来的变故,吕后成了大汉400年王朝的噩梦,她的历史形象也越来越被妖魔化,她成了贪婪和恶毒的代名词,所有人都带着有色眼睛去看待她。

    但如果我们摘下有色眼镜,会发现,能娶上吕雉是刘邦最大的幸运。

    单县名门,奇人吕公

    吕雉的父亲吕公,是一个被严重忽略的人物,按照时间推算他生于战国后期,他的壮年时代应该还是处于战国,所以他对于战争肯定是不陌生的。

    秦始皇当了12年皇帝,在这期间吕公并不安分,在单父结下了仇家,不得不举家迁到别的地方去躲避。

    大家试想一下,什么样的仇怨以至于需要全家搬走,普通的顺民百姓会惹下这么大的麻烦吗,在户籍制度严格的秦朝一般人敢随意迁离故居吗?

    事实上,在秦始皇当皇帝期间,为了躲避仇家而迁居的例子不是没有,你可以看看那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跟吕公几乎同时因为避难而迁居的还有项梁,项梁带着项羽从现在的江苏宿迁迁到苏州,而项梁那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魏国大梁的名士张耳,曾经是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跟吕公应该是同龄人,他曾经也为了避难从现在河南的商丘逃到淮阳。

    所以,吕公一族在战国末期,应该是士大夫阶层这是可以肯定的,而且他肯定还不是那种落寞的士族,而是战国末期当权的士大夫阶层。

    吕公懂得相术,这在当时都是为君王贵族服务的学问,不是一般的平头老百姓能学的。

    吕公为了避难,从现在山东单县举家迁到江苏徐州,古沛县在秦朝时期是个大县,秦朝末期这里曾经一度成为泗水郡的治所。

    根据秦朝的行政制度,大县的一把手称作县令,小县的一把手称作县长,而吕公跟沛县的县令是故交好友,所以他决定去投靠沛县的县令。

    而吕公投靠沛令并不是高攀,相反沛令还需要巴结他,《高祖本纪》记载:“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重客”相当于贵客的意思,可见堂堂沛县县令对吕公还是要高攀的。

    吕公一家到了沛县安顿以后,县令老爷特意宣扬出去,说自己府上来了贵客,而且在府上摆下酒宴为贵客接风,所以沛县所有头面人物都带着礼金去祝贺吕老爷一家的乔迁之喜,可见吕公是多么体面的人物。

    根据史书的记载,我们了解到吕家的家庭成员,吕公的正妻被称作吕媼,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吕泽,一个叫吕释之;还有三个女儿,老大叫吕长姁,老三叫吕媭,吕雉字娥姁排行第二。

    除了大姐吕长姁查不到资料以外,其他的兄妹四人都是挺厉害的,尤其是吕雉,这也可以看出吕公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是很成功的。

    这样一家人,在沛县是非常显赫的存在,想来吕公之所以找个县令来投靠,可能也是因为找个小官自己的生活可以更舒心一些吧,而他的交际圈子里比县令大的恐怕不在少数。

    我们反观此时的刘邦,在沛县还是个端不上台面的角色。

    门楣光耀,沛县新贵

    上一篇文章,我们用5000多字来介绍了刘邦的成长,和起兵以前的准备工作。

    而此时的刘邦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

    好不容易混上了一个公务员——泗水亭亭长,上面靠丰邑老乡萧何罩着,下面有很多门客和弟兄混得很熟。虽然说在下层的人缘还不错,但始终是狗肉包子上不了正席,根本融入不了沛县的上流社会,就更不要说能干成一点什么事情了。

    此时的刘邦,贪酒好色但又没钱没地位,整日间浑浑噩噩,除了平时处理他亭长的公务,经常就是和狐朋狗友们吃喝玩乐。因为穷,吃饭喝酒还经常要到酒店里赊账。

    虽然一肚子野心,自命不凡,也积累了不少的人脉,但始终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正在这种状态之下,吕公一家人来到了沛县,县令大人在府里设宴接风,沛县的官面上的头面人物都去捧场。刘邦大小也是个干部,所以肯定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向来懂得经营人脉的他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主吏萧何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兼县政府秘书,他在宴会中负责接待和主持工作。他告诉客人说,送一千钱以上的人坐在堂上,送一千钱以下的人坐在堂下。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前来巴结捧场的人有多少。

    刘邦也来了,可是他是个标准的月光族,身上根本就没什么钱,把自己全部的积蓄拿出来恐怕都不够让人笑话的。

    所以他在进门之前,干脆高呼“刘邦贺万钱”,然后径直地向堂上走去,实际上一分钱分子都没随。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吕公听到了声音以后也起身出门相迎,当然了解刘邦的人心里都在暗笑。

    最终吕公也知道了他是吹牛的,但是他还是成功地坐到了堂上,这说明他给吕公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

    我们稍加分析实际上也不意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已经好几年了,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安分守己的给秦国当顺民,而刘邦这个人野心勃勃、自命不凡,自己穷的吃不上饭还养着一群宾客,在他身上能看到很多战国贵族的影子。

    一个人只要有野心有能力,离成功就只差一个机会了,小机会能获得小成功,大机会能获得大成功,而吕公就可以给他提供机会。在秦朝这种改朝换代社会动荡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大的机会,那么刘邦将会贵不可言。

    这一点,刘邦非常对吕公的路子,因为吕公本身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再加上吕公懂得相术,我们先不说这个相术到底灵不灵,但至少当时吕公认为刘邦是贵人相,种种原因都让吕公对刘邦刮目相看。

    从心理学上来讲,人的行为具备趋利性,所以任何人作出任何行为都肯定是有原因的。

    刘邦不是个傻子,更不是个疯子,明明一文不名却嚷嚷着“贺万钱”,难道仅仅是为了做到堂上可以吃得更香吗?

    当然不是,我们看刘邦的行为,虽然表面上荒唐,但是背后一定是经过慎重思考的。因为想通过钱引起吕公的注意,他刘邦不具备这个实力,所以只好利用口呼“贺万钱”的方式。

    这是一次没有本钱的豪赌,赌对了获益匪浅,赌错了无非还是让人把自己当无赖,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迎娶吕氏,登堂入室

    看着刘邦当众出丑,身为主持人的萧何还在给刘邦打圆场,萧何说:“ 刘邦这小子就这德性,整天吹牛说大话,干不成什么正事儿,您老人家别介意。”

    萧何和刘邦是旧相识,两个人是丰邑的老乡,刘邦在丰邑游手好闲的那段时间,萧何作为县里的高官也没少照顾他。一直以来,萧何都把刘邦当成是一个小老弟来看待。

    可他没想到的是,刘邦这一次赌对了,刘邦摇身一变,老母鸡变鸭了。

    当吕公决定把自己最喜欢的二女儿嫁给刘邦的时候,当初那些在酒宴上嘲笑刘邦出丑的头面人物们恐怕要惊掉下巴,嫉妒地眼珠子都要绿了。

    同样是去吃了一顿饭,他们白搭上钱什么也没得到,而刘邦呢,不但一分钱没给,还拐走人家一个大姑娘,从一个不入流的泥腿子一下子就跻身于沛县的名流之中了。

    老爷子刘太公知道这个消息时,想来做梦能都笑醒了,自己这个最不争气的“无赖”儿子,竟然捡了这么大一个便宜。

    男人先成家后立业这都是在论的,根据秦朝法律,男人成家以后就要离开父母单独出来生活,这样是为了更多的征徭役和赋税。看刘邦成家以前,身无分文,四处赊酒蹭饭,整日跟着一帮子狐朋狗友瞎混,活脱一个二流子。

    可结婚以后情况就大为改善,刘邦依然在泗水亭当他的亭长,而吕雉给他生了一男一女,自己把两个孩子拉扯大,等孩子稍大以后带着孩子下地干活,刘邦只是隔三差五的请假回家探探亲。

    不但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还有人给他养孩子,还种田养活他。

    在结婚以前,刘邦在沛县的人脉仅限于底层,在上层社会根本没有立身之地。虽然有萧何这个老乡罩着他,萧何也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小老弟而已。

    可攀上吕家之后,很快就跟县里的高层打成一片,以萧何、曹参、夏侯婴的代表的高层官员都和他成了好友,甚至从以后的表现来看,颇有点为刘邦马首是瞻的意思。

    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史书上本着为尊者讳的理念没有记载,但是想来离不开吕家的权势地位吧。

    藏诸深山,积蓄力量

    刘邦替县里押送役夫往咸阳,结果还没走出沛县人就跑了不少,刘邦干脆把人都遣散了,自己也带着一帮人逃到芒、砀山间躲了起来,从沛县名流变成了逃犯。

    服徭役的百姓敢成批量地逃跑,这个时候也可见秦末社会的动荡不安,刘邦笼络住了一帮人“落草为寇”,已经有了趁乱做一番事业的想法。

    刘邦流亡在外的时候,沛县里经常流传着他的传说。

    有的人说,秦始皇之所以不喜欢南巡,是因为他常说东南之地有天子气,所以他不愿意往南走,而刘邦一行人不就藏在“东南之地”吗?

    还有人说,刘邦当初逃往芒、砀山的时候,路上曾经遇到一条大白蛇,白蛇是白帝的儿子变得。刘邦喝醉了,接着酒劲把白帝之子斩了,路上又遇到了一个老妇人在哭诉,说她是白蛇的母亲,自己的儿子被赤帝的儿子斩了。

    还有人说,刘邦的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这是传说中的帝王之相。

    还有人说,刘邦一行人藏在深山里,吕雉和很多人常去找他们,结果每次都能找到,因为刘邦所在的地方,上空总是飘着一团云气,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天子气吧。

    由此可见,在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刘邦藏在芒、砀山间的一两年间,已经在给自己造势了。这种掉脑袋的事情是不可能交给外人干的,能托付的只有自己的亲人,刘邦的两个兄弟都是老实巴交,显然也不适合。

    所以,这种事情只能托付给吕雉和他的两个兄弟,另外根据史书记载,我们还能发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狗肉店老板樊哙。

    因为沛县内流传着刘邦有天命的传说,所以很多年轻人都跑到深山里投靠刘邦,刘邦也得以聚集了数百人。而且根据后来刘邦攻打沛县的情形来看,刘邦手下的几百人,显然是不是乌合之众,而是有组织、有武器的队伍。

    不管是在城里造势,还是安排城里的青年投靠刘邦,还是在城内城外之间传信,刘邦都需要有靠得住的信使。从历史字缝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样的信使还远不止一个人,但是我们能确定的只有吕雉和樊哙。

    班固《汉书》说,樊哙曾经跟随刘邦“隐于芒、砀山间”,而萧何、曹参在安排人出城寻找刘邦时,安排的也正是樊哙,可见樊哙是刘邦和萧何之间的信使无疑。

    那么,樊哙为什么会成为刘邦的心腹呢?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吕公把自己的小女儿吕须嫁给了樊哙,这样一来樊哙和刘邦就成了连襟,而樊哙实际上是吕氏的心腹,这也是后来刘邦为什么要除掉樊哙的原因。

    在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的那一年,刘邦已经在沛县城内和城外形成了两支势力。城外是以他和樊哙为首,带领着几百个有组织的沛县青年;城内是以萧何、曹参为首,以官职地位为刘邦提供便利。

    所以,后来沛县县令(怀疑这时候县令已经换人了)想要起兵响应陈胜的时候,萧何、曹参出面拖住了他,并且建议把在外流亡的刘邦等人召回城。

    后来计谋被县令察觉,刘邦一行人被拦在城门外,刘邦只是在外面射了封书信进城,县令老爷就被人谋杀了,而且县里一个叫彭祖的人直接把大门打开,放刘邦一行人进城,刘邦这才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沛公”

    史书说,沛公的位置是萧何让出来的,因为萧何不想做出头鸟,这实际上是为尊者讳。因为如果不这么说的话,就会暴露出刘邦起兵的真相,就打破了刘邦“受命于天”的神话。

    而帮助刘邦前期起兵的重要功臣,不管是城内的萧何、曹参、吕氏兄弟,还是城外的樊哙,都是得益于吕家。如果不是当初跟吕家结亲,这种杀头的买卖,刘邦怎么可能找到这么多人帮他。

    后记

    刘邦开国以后,曾经跟大臣们约定:“非刘氏不能封王,非有大功者不能封侯”。而汉元年,刘邦和项羽刚刚攻入咸阳那一年,刘邦只是区区一个汉王,他就封岳父吕公为临泗侯。

    这个时候,刘邦手下封侯的人还非常少,而临泗正在刘邦的老家泗水郡,可见刘邦对这位老爷子的感激。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没钱没人没关系的创业有多么艰难,从后来的刘备就看出来了。

    人的成功三分靠打拼,三分靠贵人扶持,剩下的四分看天意。

    刘邦能从一个不入流的沛县混子,抓住机会一跃成为沛公,从此与天下群雄逐鹿,最终创立了大汉王朝,可以说离不开吕氏一家的贵人扶持。

    所以,刘邦这个好酒好色的人,纵然再无情无义,对吕雉始终是礼敬有加。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却怕老婆,这正是因为吕雉一家给了刘邦太大的帮助。

    刘邦以布衣身份而成为天子,这在汉朝以前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汉朝一直宣扬汉高祖刘邦的“天命”,自然也就尽可能的隐藏刘邦的这段发家史。

    但是读史者不得不察,我们从历史的字缝间,还能清晰地看到刘邦的幸运。

    世上的成功没有那么多偶然与侥幸,一个人就算拼死拼活,很多时候如果没有贵人扶持,机会来了也没有能力去抓住。然而,贵人扶持,也是要自己去争取的。

    人都是利己的,如果当初吕公不认为刘邦是贵相,也不会主动将女儿下嫁给他,所以贵人也是相互高攀的。

    如果刘邦当初不嚷嚷着“贺万钱”,恐怕贵人也不见得会发现他,可见,寻找贵人本身就是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

    文|王玄陵

    参考资料: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资治通鉴胡三省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邦对吕雉感恩戴德,没有她,刘邦恐怕还是个混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th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