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啊学问

作者: 清心记 | 来源:发表于2024-01-20 19:10 被阅读0次

今日继续读论语。发现论语里的道理有时太平常太简单了,简单到我们太轻易看过之后就抛之脑后,太容易忽略。而其实每一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都是不易的,真正做到也必不是一般人了。

其道理有时候又太高远了,好像遥不可及,所以也很容易就抛之脑后了。

南怀瑾老师说,看书看过了不深入,虽知道了很多知识,但知识不一定就能成为学问。

关于学问,南老师还说:

“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论语别裁》第11页

“假使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只能说他文学好;这个人知识渊博,只能说他见闻广博,不一定能说他有学问。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做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学问。”——《论语别裁》第22页

“大家要知道学问的根本是什么呢?‘君子务本’。

文学好,知识渊博,那是枝节的,学问之道在自己做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

所以‘本立而道生’,学问的根本,在培养这个孝悌,孝悌不是教条。换句话说,培养人性光辉的爱,至爱、至情的这一面,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别裁》第18页

今日读到“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南老师说:具备道、德、仁、艺这些要点,才叫学问。

“如无高远的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

没有相当的德行为依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

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

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

所以这四点统统要,后人对这四个重点都有所偏重。”——《论语别裁》第280页

道、德、仁、艺,反观自己真的是哪个都太欠缺太欠缺了。

如何能够均衡发展?我们是不是太容易偏重艺而忽略道、德、仁?有时仁与德或许还有稍微的重视,那貌似遥不可及又或许近在眼前的道是不是就完全不顾了?

如何让我们学起道理来又有趣又能不断实际去做呢?是个问题。

希望圣贤的教诲仍然能够引发我们的一些些反思并让我们真正地去付诸一些行动。

相关文章

  • 戊戌日记 2018.6.6 周三

    晚上读书读到“讲大经纶,只是落落实实。有真学问,绝不怪怪奇奇。”心有所悟,是啊,做学问,讲学问,只要实事求...

  • 那天她究竟说了些什么?来,让我们来做拼图⑻~~~

    这是78分钟《大学问八讲》里面《啊朋友再见》段落: 这是21分钟《大学问》里面《啊朋友再见》段落: 哦,《啊朋友再...

  • 使用

    人世间最高的学问 不是学问的本书 而是使用学问的学问

  • 学者

    生活是门大学问!和家人相处是学问,和朋友相处是学问,和同事相处是学问,和伴侣相处是学问,和孩子相处更是学问。在这么...

  • 求学问,需学问。

    焦点幸福教师 坚持分享第1348天2020.11.16周一 昨天在周口观摩顾只能老师的《生问课堂,魅力数学》课之后...

  • 学问

    师古师法师自然, 多看多听亦多悟; 纸上谈兵无意义, 勤学苦练是关键。

  • 学问

    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我们兄妹仨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 学问

    “勿为研究而研究,勿为整理而整理。” 这是今日在阅读张舜徽先生《中国文献学》一书绪论结尾里的一言。当时反复盯着...

  • 学问

    文学以情动人,哲学以理服人,艺术以美诱人。

  • 学问?

    在腐败面前,给你权政,你会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革命 ? 眼前的一切是真实存在吗?假如我是一颗小草你会对我怎么样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问啊学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es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