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非90后好书推荐婚姻育儿
《无声告白》,那些不曾被我们理解的爱

《无声告白》,那些不曾被我们理解的爱

作者: 青砚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7-04-21 00:53 被阅读0次

            伍绮诗的《无声告白》我是去年下半年看的,当时最深的感受是:2014年度亚马逊最佳图书第一名,实在是实至名归,这是我这几年内读过的最有感触的一本书。书中故事情节简单却内涵丰富,其中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等等。

         但读后留给我思考最多的依然是关于“爱”的话题——父母对子女之爱,在我看来,这也是压死莉迪亚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些年,我常听人说起有一种父母,被称之为自私功利的父母,我想,读完此书,应该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把玛丽琳归为这一类吧。玛丽琳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最终因为家庭原因没有成功,她希望女儿莉迪亚能够继承自己的梦想,所以,从小就让莉迪亚学习医学相关知识,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做准备。

            读完这本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想,玛丽琳是自私功利的母亲吗?毕竟她为了实现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绑架”了女儿的人生与梦想。

           直到我提笔写下此文,思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玛丽琳不是自私功利的母亲,这个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自私功利的父母。

            因为在玛丽琳的眼里,实现自我价值——当一名医生,是人生幸福的至高点,她让女儿努力去做她认为最幸福的事情,是自私和功利的吗?当我们试着拨开层层行为的迷雾,看到的依然是深深的爱:在你还不知道什么叫自律的时候帮助你自律,在你还不知道怎么取舍的时候帮助你取舍,这就是天下父母他们的认识、眼界和高度,从这一层面上,他们都已经倾尽了自己所有的爱与力量。

           然而,明明是爱,为什么常常到最后却变成了利刃,刺伤了自己深深爱着的人?

          我常想,如果说父母一生中给到子女的每一个拥抱,每一声微笑,每一次鼓励,每一个要求,甚至每一句批评、每一顿训斥,都是用“爱”筑就的一个个千奇百怪,被层层包裹起来的最珍贵的礼物。

           那么,我们在婴儿期得到了最亲密的拥抱,喝到了最甘甜的乳汁;我们在五岁时得到了最心爱的玩具;在十岁时得到了及时的肯定、赞赏与鼓励;在十五岁时得到了成人般的尊重;十八岁时得到了来自父母的理解;……

             我们在刚刚好的年龄得到了我们应该得到的和真正希望得到的礼物——那些来自于父母恰如其分的关爱、帮助与要求。那么,那些爱的礼物,就如同甜蜜的糖果,幸福着我们的身心。

           但是,如果当我们一岁时得到了三岁的礼物;三岁时得到了七岁八岁的礼物;十五岁收到了十八岁甚至更为年长的礼物;不可否认,这些也一定是爱的礼物,只是它令我们挫败,就仿佛我们的成长永远都赶不上年岁的增长,我们就会变得看不清这些礼物的份量和真诚,它们于我们似有千金般沉重,我们没有惊喜,只有无助和挣扎……

           当爱的礼物来得太早,爱常常变成了利刃。

           书中,也正是这一份过早给到的沉甸甸的礼物,使莉迪亚最终选择走向了永恒的寂静。

            如果莉迪亚不是终结于16岁,而是有幸活到了61岁,当她回想起往事,回想起她曾经收到的来自于父母的点点滴滴的礼物,也许她会理解、她会释然,也许她还会满含泪水,心存感激,感恩父母曾经给到过她的每一份关爱。

           可惜,莉迪亚再也没有机会了,她永远留在了16岁,带着她的困惑和以及对父母的不解。

           爱,之所以不幸变成了利刃,不被理解,也只是因为它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里,在我们还很稚嫩的时候,稚嫩到没有足够的能力与智慧辨出它的真身。

           我相信:天下“自私与功利”之词,唯与父母二字不搭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声告白》,那些不曾被我们理解的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mr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