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894年7月1日,英国驻天津领事面见李鸿章,表示英国公使欧格讷已经数次致电英国外交部,请求英国政府劝说日本与帝国从朝鲜同时撤兵,英国外交部也指示驻日公使与日商议,但到目前为止未获得日本的肯定答复。
李鸿章感谢英国的好意,同时表达英国政府只是口头表示是没用的,他建议英政府速令英国远东舰队司令带十余艘兵舰前往横滨,责备日本胁迫朝鲜之无礼,扰乱东方商务,严重损害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勒令日本从朝鲜迅速撤兵,再议善后。
中日两国的请求和默许,使得英国人觉得自己特别重要,所以欧格讷在获得英国政府授权后,于7月2日向帝国政府提出调停议和方案,这个方案有两个要点,一是整理朝鲜内政,一是确保朝鲜土地不被他人占据。对于英国提出的方案,帝国总理衙门在当天的会谈中没有拒绝。
与欧格讷的动作相配合,日本驻华代理公使小村寿太郎也于7月3日前往总理衙门,表面上是向帝国政府拒绝俄国人出面干涉,以为朝鲜问题应由中日两国直接协商,其实际目的就是要小村近距离观察帝国政府的反应,看看帝国政府还有什么新办法。
在有了帝国政府的同意后,欧格讷和英国驻日临时代办巴柴特反复电商,巴柴特向日本政府提出建议,以为帝国政府对于日本政府曾经提过的提案,有附某种条件再行协商之意,不知日本政府对此有什么想法,是否可以重新商量。
对于英国人的提议,陆奥表示,假如帝国政府同意为改革朝鲜内政由两国互派委员,且根据此精神,由帝国先行提议,日本政府不会拒绝再开会谈。
欧格讷接到陆奥的意见后,竭尽全力劝说总理衙门王大臣同意启动与日谈判,依然希望两国以远东大局为重,不要诉诸战争,和平解决争端。总理衙门对于英国人的好意不好拒绝,勉强接受。
在英国公使的斡旋下,总理衙门王大臣庆亲王等于日本驻华代理公使小村于7月9日下午四时举行会议。在会议上,帝国政府没有提出新的提案,只是重申日本必须先从朝鲜撤兵,如果不撤兵,帝国政府不能提出任何新的建议,于是经英国人居间调停的直接交涉毫无结果而散。
02
帝国政府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后退一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朝廷对李鸿章先前诱导英国人派遣军舰前往日本示威,用武力恐吓日本,让日本从朝鲜撤军,表示不太满意,甚至觉得不可取。
7月4日上谕表示,日本人挑衅,挟制朝鲜,假如事情真的很难收束,帝国应该自保藩封,不宜借助他邦,以后可能会另生枝节。如果按照李鸿章的方案,英国人将来再以耗费军费向我要求,帝国必将再陷两难境地。
因此,朝廷批评李鸿章这个借力打力,用英国人去恐吓日本的方案非但示弱于人,而且遗患无穷,并不是一条可行的办法。并要求李鸿章此后与洋人议论,务必格外谨慎,如果再轻率发端,一定拿该大臣是问。
二是总理衙门在欧格讷强烈要求重开与小村谈判时,曾经英国的方案通报李鸿章,问他的意见。李鸿章随即回复说,英国的方案不能同意,所谓“整理”朝鲜内政的说法,其实就是英国对待埃及的手法,朝鲜固然不会同意,帝国也不可能办得到。
正因为这两个因素,所以总理衙门王大臣与小村谈判时,根本没有答应英日两国已经讨论过的方案。总理衙门王大臣表示,按照《天津专条》两国应该同时撤退在朝鲜的军队,为首要之事,至于其他暂时可能顾不到。
小村表示,朝鲜目前不能算是平安,如果撤兵之后又变乱,恐怕还需派兵。总理衙门大臣表示,现在只需要一起撤兵,至于将来有事,将来再说,大不了再一起派兵。
至此,小村心中已经明白,与帝国的协商不可能再有结果了,于是他坚定无误地表示,事情未定之前,日本政府绝不会从朝鲜撤兵。日本政府诚心诚意愿意和帝国政府协商,不愿意添上其他国家。但是先前所说的几项原则,帝国政府必须先允许商办,然后才能谈到撤兵。帝国大臣至此也针锋相对地表示,日本必须先撤兵,然后才能谈到后续问题。对此,小村表示无法接受,此次会谈无果而终。
此次会谈结果当然出乎小村的预想,在返回公使馆的路上专程前往英国公使馆,当面向欧格讷指责总理衙门背信弃义的行为,以为中国人做事不厚道也不地道。欧格讷听后非常吃惊,不过他依然好言相劝小村,表示事已至此,除待他日寻找机会再谈外,也没什么好办法。
日本政府原本就对帝国政府的诚意抱有深深的怀疑,只是没有理由拒绝英国公使的好意,所以采取暂时观望的态度。现在,英国调停失败,反而使得日本政府获得了行动上的自由和道义上的优势。日本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英国政府的同情,也就容易赢得欧美国家的理解。
而且,朝鲜局势由于两国不断增兵已经趋于高度紧张,日本政府早已决定在战场上决胜负,因而除了道义上应付英国外,并不想在开战前浪费太多时间。帝国政府的态度为日本急于发动战争提供了非常好的借口,他们迅即利用这个理由断绝与帝国的外交关系。
03
7月14日,小村奉命照会总理衙门,以为朝鲜问题的关键在于内政不修,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日清两国勠力同心,因为日清两国之于朝鲜所有关系,日趋吃紧。基于这种认识,日本政府提议两国同心协力帮助朝鲜改革,不料清政府断然拒绝日本政府的好意,唯望日本从朝鲜撤兵。清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显然有意滋事,则非好事而何乎?嗣后因此即有不测之变,我日本政府不任其责。
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第二次对华绝交书”。
日本的挑衅如此挑逗,终于引发帝国大臣的愤怒,在第二天、第三天的早朝中,君臣普遍沉迷在帝国三十年发展所积聚的巨大力量上,皇上一力主战,并传懿旨主战,不准借洋债。皇太后甚至旧话重提,传知翁同龢、李鸿藻,暗示十年前中法战争办理失当,军机处彻底改组,希望各位大臣汲取教训,好好布置,打出帝国的气势来。
帝国政府君臣上下这些想法其实正中日本人下怀,日本人求之不得尽快走上战争这条不归路,在战场上好好教训帝国政府和那些不可理喻的颟顸大臣。所以陆奥在第二次绝交书送出后,立即给朝鲜公使大鸟发出如下电令:
英国调停已告失败,现在必须断然处置。
言下之意,战争是唯一的手段了。
按照陆奥的分析,总理衙门王大臣虽然表里不一,反复无常,但现在竟然将自己与英国公使约定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似乎难以令人理解。其实,仔细观察这些王大臣骨子里的隐秘,就不难发现他们所以不考虑后果如何,毫无顾虑地在北京、天津分别与英俄两国公使几乎同时举行会谈,这是因为他们不但从一开始就信赖俄国公使在天津的调停,而且衷心相信能够成功。
因为英国公使主张的意见,不如俄国公使的主张对帝国有利。俄国公使向日本政府提出的撤兵建议是6月30日,但7月2日就被日本政府所拒绝。而俄国政府7月13日再度照会。在这个照会中,俄国政府的真实意思虽不可知,但表面上对日本的答复还算满意。
所以当7月9日小村与总理衙门王大臣会商时,李鸿章和总理衙门不仅对俄国的强有力援助抱有希望,而且连在天津的俄国公使喀西尼本人,大约也不知道本国政府究竟将来采取什么样的方针。
所以,总理衙门一时同意采纳英国公使的意见,而又别有所待,也就不足为怪。帝国政府始终不愿放弃俄国人所提出的的更合乎自己要求的方案,只是不知道这个方案最后能否实现,所以还要对英国人的方案虚与委蛇,周旋一番。
后来,俄国人对日本的态度有所改变,李鸿章所以对俄国公使对俄国政府开始抱怨,英国公使不失时机派员前往天津与李鸿章密谈,因而李鸿章又促使朝廷转而请求英国公使再度出面调停。李鸿章真的是尽量不动用武力,真的是期待不战而屈人之兵。
朝鲜局面已经非常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公使非常着急,于7月16日再度拜访庆亲王,表示如果帝国政府能够保证改革朝鲜内政,英国依然愿意和各国一起劝说日本从朝鲜撤兵。然后庆亲王坚持帝国既定原则,仍坚持日本先撤兵。
第二天,欧格讷三次与庆亲王会谈,寻求解决方案,建议令日军撤往汉城以南,帝国军队撤往汉城以北,然后在商整理朝鲜内政等事情。
现在问题的症结在于,帝国主张中日两国先撤兵,再谈朝鲜内政改革;而日本主张先谈朝鲜改革,再谈撤兵。英国的调停也从这个地方着力,但中日双方始终谈不拢。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蓄意要使中日谈判彻底决裂,于是通过英国向帝国政府提出一个中方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的条件,迫使谈判破裂。日本政府的这个条件是,帝国政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适当手续表明对朝鲜内政改革的态度和安排,否则日本政府不再就这些问题与帝国进行会商。
此外,帝国如果在此期间再向朝鲜增派军队,日本政府即认为是对日本军队的威胁。帝国政府如果能本此宗旨与日本会商,日本政府当不拒绝。否则,那就各行其是,各走各的路吧。
反应迟钝的帝国政府不可能对日本的这些要求给予及时回答,日本人的意思就是不要中国人回答,或者中国人回答之前,事情就已经结束。然而,英国人对日本政府的这一做法很有看法。
04
7月21日,英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一项备忘录,指出日本政府此次对中国政府的要求,不仅与其曾经言明作为谈判基础之处相矛盾,而且超越其范围。现在日本政府决定单独进行此事,而且丝毫不许帝国政府过问,这就是蔑视《天津条约》的基本精神。因此,如果日本政府坚持此项政策,以致发生战争,日本政府应对其后果负责。
英国人的态度表面上看很坚决很强硬,其实和俄国人一样,只要日本人下决心承担一切后果,下决心与帝国一对一地打,英国和俄国一样,也会从偏向帝国转为局外中立。日本人已经充分测试到英国政府的这个底线,所以日本政府对英国的恐吓并不觉得是怎么严重的一件事情。
7月23日,日本政府向英国政府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强调日本政府此次要求于帝国政府的条件,并没有像英国政府所诘问的那样,超越过去作为谈判基础的范围,因为帝国之提议已与日本政府过去提出的条件有不少大不相同点,而且《天津条约》除了规定两国向朝鲜出兵时之手续外,无其他约束。
所以,英国政府若谓由此纠纷所产生之后果,由日本政府独自负责,日本政府敢信为不当。因为当初帝国政府若容纳日本提议或驻华英国公使之调停,与日本政府再开会商讨,事态当不致如此严重。
对于日本政府的这个表态,英国政府没有再提出异议,实际上就是默认了日本的看法,承认英国主导的调停至此失败。
英国政府迅即向日本政府提出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希望日本政府在今后不得不与帝国发生战争时,能够考虑英国在帝国的利益。并郑重告诉日本人,英国的利益中心在上海,希望日本政府不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与帝国作战。
非独立行为能力者请勿入内。本文纯属一个毫无远见和真才实学的小小房地产行业HR从业者的愚昧见解,仅供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