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关于财商培养的文章,有好几个朋友看了后,说了孩子偷偷拿钱或者其他小朋友来家里拿走了小东西的事情。
两个孩子是会从妈妈钱包里拿钱,其中一个孩子平时是个“乖宝宝”(妈妈的话),把妈妈着实惊着了。还有两个朋友分享了,孩子朋友来家里玩,会悄悄把孩子的小玩具或吃的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带走,迷你小汽车、小印章、糖果等等。
图片来自网络我相信很多父母遇到这样的事情,可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心理:一方面隐约觉得孩子这种行为可能并不是我们认知上的“偷”;另一方面,如果不是的话,定性太轻的话,会不会孩子以后会持续有这样的行为?“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这些孩子的行为,更确切的说法是,都拿走了不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无论是妈妈钱包里的钱,还是朋友家里的小东西。
而且他们的年龄都在四五岁到七八岁之间,如果是更大一些的孩子呢?十几岁的孩子呢?
确实不同年龄,因为认知能力不一样,行为的含义也不一样。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也不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为什么会拿?
其实拿别人东西这件事,很小的小宝宝就开始了。比方光明正大去抢自己看中的伙伴手中的玩具,并且在告知要归还的时候,很愤怒很生气。
但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这样的行为在慢慢减少以及隐蔽化。也就是上面说的悄悄拿走什么东西。这两者性质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是什么导致孩子的这些行为呢?
1.物权概念的不清晰:孩子会去抢别人手里的玩具,或者偷偷拿钱或者拿玩具,有一个可能性,是物权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晰明了。或者,是虽然知道东西不属于自己,但意识不到拿走东西的“严重后果”。
物权概念是逐渐发展的。从孩子一岁开始,差不多要几乎每天都在强调的一件事就是:这个是他的/这个是你的/这个是大家的我们的......就是这些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强调,以及孩子认知能力与社会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他们会慢慢认识到: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主人,不同的东西所有权归属也不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2.道德发展: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持续不断发展的,一直延续到成年。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2-5岁是自我中心阶段,也是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前道德时期(premoral period)。
这时期,儿童对社会规则没多少意识。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做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他们往往在这个时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如果他认为是真的,就是真的;他想要某件东西,那件东西就是他的。
这些想法导致孩子得出不真实的结论,而孩子真诚地以为他自己想的都是真的,是对的。这也使得孩子在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没有愧意。
所以,两位妈妈反馈说,在和孩子讨论拿钱的问题时,孩子并没有强烈的不安感(害怕受惩罚因为自己做错了)和悔意,都还比较平静。孩子的心理,可能就是上面这个原因,他并不认为他拿钱是错的。
虽然他们都知道钱是妈妈的,包括拿玩具的小朋友,他们知道东西是别人的,虽然也知道这种行为可能不属于值得提倡的行为,但也不会想得过于严重。
会有人说,也有孩子会有强烈的道德感,这个问题很复杂,可以以后单独写一写儿童的道德发展。
也可能会有人有疑问,即使孩子们的道德发展物权概念并不特别清晰,但是也不是所有小朋友都会去拿东西,到底什么样的原因会促使有一些孩子,会更多出现这些行为呢?
图片来自网络3.权力的需求:有一种可能性,是权力的需求。会去拿妈妈钱的小朋友,很多都是应该到了有零花钱的时间,却还没有零花钱,或者仅仅有一点点零花钱。他想购买的东西,他没有那么多钱来购买。或者他想购买的东西,总是被否定。
就好比,夫妻两个人逛超市,如果你每买一样东西,都要被对方品头论足,然后还常常被否决,我想每个人心里肯定都不舒服。
同样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他平常几乎没有权力,来决定他自己喜欢什么东西,想得到什么东西,而总是被大人安排和决定。那么,他的权力的需要就没有得到满足。
他肯定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得到满足。上面说到的四个小朋友里面,有三个小朋友,家庭管教都比较严格。
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情境性顺从(situational compliance),孩子的服从主要是基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强制和控制,而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同这些规则。
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没有在身边。孩子的各方面需求,可能不仅仅是权力的需求,很有可能都没有得到满足,所以,这个孩子,是四个孩子里,唯一一个常常这样做的孩子。
其他孩子是偶发行为,而且可以说,这样的偶发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正常情况,孩子会在错误中有更深刻的学习,并从中吸取到更多经验和思考。
但如果不是偶发,而是常常发生,那可能就要引起重视了。可惜的是,他的父母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些在发生。
图片来自网络4.得到自己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东西:这一点和上一点权力的需求有重合,但并不完全一致,权力的需求是这个原因的其中一种情况。
孩子很多时候会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现实生活中,他没有途径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这里面有的时候是家庭教育过于严格,孩子无法自己做主。
但也有其他情况,比方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养育理念等等情况。当东西的诱惑力过于强大,孩子可能无法控制住自己想要这件东西的欲望,就会发生拿走这件东西的行为。
图片来自网络5.获得力量感与快感:不得不承认的是,有的孩子,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在这样的行为中,获得力量感与快感。“你看,我厉害吧。”我想大家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都可以发现这样的身边人的存在。
有的孩子会把破坏社会规范的事情,看做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当然这个原因,应该不属于上面四个孩子的理由,因为他们的年龄与能力都还没有到能这样思考的阶段。这个原因,更多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一种心理。
图片来自网络6.周围影响:还有一种可能性,也是大孩子更多一些。如果孩子加入了一个团体,为了得到团体的承认,或者受团体影响,他可能也会出现更多负向行为,包括偷拿钱或者偷东西。
7.获得关注或者转移火力等等:还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各种负面行为,包括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为了获得关注或者为了转移更强大矛盾带来的火力等等更深层次的原因。
比方有的家庭可能存在巨大的家庭矛盾,孩子又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会通过自己制造问题,来将父母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暂停他们之间的争斗。
或者父母长期不关注自己,孩子感到自己不被看见,不受重视,也会通过负向行为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哪怕是训斥与打骂等负向的关注。
或者是管教严格的家庭中的孩子长大了,也有可能会做负向行为,来释放自己长期以来受到的压抑与焦虑。
还有一种情况,处于高压下的孩子,也可能通过负向行为来发泄压力等等。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更适用于大一些的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怎么回应
当发现孩子有这些行为的时候,怎么回应呢?是等着孩子自己坦白吗?还是允许孩子一次这样的行为,先装作看不到?希望孩子最后会还回来,比方拿走小玩具的小朋友?还是借此机会,好好严肃告诉孩子,做人要诚实,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钱?又或者,东西这么小,也就一块钱,就默认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1.不要明知故问:有很多父母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并且已经确定就是孩子做的时,会用问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这里的小鸭子不见了?你见到了吗?”“妈妈钱包里的钱不见了,家里也没有别人,是你拿的吗?”“你拿了钱了吗/你拿了一辆小汽车吗?”
这种自然的提问,会给孩子传递一种混乱的信息,因为这样的问法表明对面的大人还不知道他做了什么事。这就会诱使孩子去说谎。
这同时是不是也在传达一种信息,就是成年人也是不诚实的,问一个明明知道答案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2.孩子的感受与行为:我想无论是上面提到的哪种心理,很多父母都会希望孩子通过这件事能够知道:这件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发自内心认识到以后不可以再这样。
很显然,这样的目的,没有办法通过严厉的惩罚得到,也没有办法通过轻描淡写地几句话得到。前者,孩子可能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错了,甚至还会形成对父母更强烈的压抑的愤怒。后者,会使得孩子会这件事不够重视。
所以,在考虑到孩子的感受的情况下,去给孩子示范一次诚实的理解的坚定的处理危机的行为。
图 片来自网络3.引导训练:怎么和孩子讨论这件事呢?
①如果孩子拿钱了:“我注意到我钱包里的钱变少了,家里也没有其他人拿。是你拿了妈妈的钱出去买东西了吧(陈述事实)。妈妈最开始意识到钱变少了的时候,非常震惊,也很矛盾(描述自己的感受)。我仔细思考了一番,但是妈妈还是想听一下你的想法?”
然后最重要的是,寻找出彻底解决这件事的解决方案:和孩子一起商讨一下,孩子的零用钱,以及明确孩子可以自己做主,买他想买的东西。具体方式,参考这里:财商教育┃用零花钱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与消费观
图片来自网络②如果发现孩子拿别人的东西了:“我发现我们家多了这个玩具,这不是你的玩具,这是谁的玩具呀(真的不知道是谁的)?你很喜欢这个玩具,所以也想自己有一个(表达孩子的感受)。但是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不可以拿。小朋友发现自己的玩具丢了,会非常伤心的(向孩子解释对方的感受,引导孩子理解)。我们现在去把东西换回去吧,妈妈和你一起去。”
如果这个东西是可以给孩子买的,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同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他的愿望可以有其他得到满足的途径,而不需要去拿别人的。
而且孩子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除了物质的满足,还有心理的满足,包括拥有这件物品的欲望的满足。这都会促使孩子更配合去归还物品。
还有就是,要和孩子一起去,而不要让孩子单独去,除非孩子表示他自己完全可以处理。一是他可能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二是他可能缺乏足够的力量去支撑他做,他就会退缩。三也是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态度,无形中就传达了这件事不被允许,即使没有大声吓止。
图片来自网络③如果小朋友拿自己孩子的玩具:“宝贝儿,你喜欢这个小印章,也想要一个(表达孩子的感受)。你可以问一问XX,他可不可以将这个印章送给你。他同意了,你就可以拿走了(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东西确实不可以送人,比方比较贵重或者比较有纪念意义:“宝贝儿,你很喜欢这个玩具,也想自己能拥有一个(表达感受)。可是,这个是xx的,是别人送他的生日礼物,也是他收到的礼物中最喜欢的(说明原因)。这个玩具应该摆放在那个白色柜子里,它平常就在那放着,你把它放回去吧(给出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好了,今天的分析就到这里,如果还有更多的情况,欢迎和我交流。
今天就酱!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