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的艺术,主要指视觉艺术。
“艺术是教育整体系统中无用的附加装饰”,这是我们很多人的真实观念。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我们的观念里,艺术与其他发展领域——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是分离的,割裂的。
认知语言与我们日常所重视的“学习”应该最息息相关,所以非常重视;社会情感,随着情商概念的普及,现在也非常受到重视,除了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系统培养情商。但是因为艺术与生存的距离比较远(艺术能当饭吃?是不是听着很耳熟),所以是“无用的附加装饰”。
那么艺术有价值吗?艺术的价值是什么?
艺术的价值
1.情感的升华渠道健康成人心灵的基本控制,有三个方面:控制冲动(口欲期冲动、性、敌意)、忍受情感(情绪调节)、升华渠道(兴趣爱好、运动、艺术)。
升华(sublimation)是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御机制之一,是指“把不能接受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通过某种渠道转化为社会期望的行为”。是最理想的防御机制,精神分析学家们通常认为升华是唯一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
升华渠道,就是指我们能够将体验到的情绪,通过兴趣爱好、运动、艺术等途径表达出来。特别开心的时候,可以跳舞;特别悲伤的时候,可以听音乐;特别焦虑的时候,可以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音乐,几乎是我认识的人中性格最平和的一个,也有很多其他的小的爱好。可是她老公经常有意无意说她小资,喜欢的都是没用的东西。
我说,“可是他脾气暴躁,想控制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大喊大叫来宣泄情感,这就是因为他没有这些没用的东西,不能将负面情绪用合适方式表达,所以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方式来表达。而且形成这样情绪处理方式的人,成长过程肯定也很艰辛与痛苦。”
所以,看似无用的艺术的第一个价值是:情感的升华渠道,对于成人与儿童都是如此。换句话说,艺术其实与情商、情绪控制调节息息相关。
2.自我效能感
艺术能让儿童获得一种自我效能感,让他们觉得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效解决一项特定任务的感觉”。它有4个来源:亲身掌握的成功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社会性劝说)、唤醒水平(生理和情绪状态)。儿童在艺术创作中获得自我效能感,主要来自于“亲自掌握的成功经验”。
首先,儿童通过感官和行动来直接接触物体和材料,发现材料在手中的感觉,材料在不同表面上的形象,以及如何用双手改变材料。这个过程是对材料的探索。
接下来,在熟悉材料媒介的特性后,他们会发现材料和要表现的物体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比方一个圆圆的面团像球,压得扁平的五角星的橡皮泥像海星,纸张卷成圆锥形就是一个冰激凌,卫生卷纸筒可以做成望远镜和手电筒。
最后,在他们熟悉了各种材料的使用技巧与特性,他们就可以创造出更多想表现的事物,并且不断增加细节。他们会主动思考想要表达的事物的特征,并将脑海中的想法实践出来。
这样整个的创作过程,不仅让孩子对更多材料有了清晰的认知,而且锻炼了想象力、计划能力(准备做什么,如何做)、动手操作能力,最重要,将自己的想法、情感、观念和行动结合在一起,最终展现出来。这整个过程,会让孩子体会到喜悦,享受整个过程。这也是孩子的“心流体验”。这种艺术体验,会让孩子获得自我效能感。
3.艺术创作可以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发展领域,一般都包括个性社会性情感发展、交流语言读写、数学与科学技术、身体和动作发展、认识世界、艺术与创造性发展等几大领域。
艺术对其他领域的发展也都有很大作用,换言之,艺术与其他发展领域不是割裂的分离的,是相互促进的。
个性社会性情感发展领域:艺术对个性社会性情感发展的促进作用,“艺术是情感的升华渠道”已经清晰证明。而且,艺术创作可以带给孩子的喜悦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也能使孩子抒发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强烈情感。
交流语言读写领域:艺术对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①儿童在创作过程中,都会伴随着自言自语、语言解释等,随着作品的发展,孩子会将作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这是一只恐龙,它的名字叫...,它现在要...”。而且,很多小宝宝的语言训练,就是父母描述正在做的事。所以,艺术创作过程的语言描述,是一种很好的语言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以及思维的流畅性。②艺术作品能记录创作者的想法,并能将这些想法传达给他人。艺术被认为是儿童的第一种语言(Koster,2005),通过作品,儿童的想法变得有迹可循,有形可见。
身体和动作发展领域:艺术对身体和动作发展领域的促进是不言而喻的。艺术会促进孩子精细运动的发展,锻炼大小肌肉动作的控制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例如,孩子从小开始握住画笔画画,不断体验握笔的姿势力度等,会非常有利于后来的书写,因为精细运动能力从小开始锻炼。
最隐蔽的障碍:我
即使艺术创作有这么多的益处,可是很多父母的担心来自于自己,认为自己没有接受过任何艺术训练,不具备艺术素养,“我不可能是一个能够引导孩子创作的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指导儿童具体进行创作,不要忘了,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很多颇有成就的艺术家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画出五六岁儿童毫不费力就画出的图画。”。问题的关键在于“将信任、支持和没有竞争的环境以及尊重孩子的创作的氛围”传递给孩子。
如何支持
父母如何支持孩子的艺术创作?
在做妈妈后与做妈妈前,我有一个很大的转变,是发现了环境的重要性。不是说以前不知道,是以前没有切实的感受。这样的感受有很多,举一个例子:噗噗刚出生后,自己养孩子时,才发现为什么很多家庭是和孩子一起在同一张床上睡,为什么在五六岁以后“分床睡”的问题是家长咨询的热点问题,而不是一开始让孩子在婴儿床上睡。比方很现实的,温度,过了采暖季,即使开空调,室内温度可能也只是维持在不冷的程度上,离舒适的温度还是有一些距离。更何况,很多地方是没有暖气的。
当时噗噗睡在小床上,每一个看到的人,都觉得是怪事一样。我当时就在想,这样的环境,对于这件事是不支持的,不仅仅在于事情做法的对错,观念的异同,也在于环境的现实性。
其实孩子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环境。
父母对于孩子的艺术创作的支持,第一个方面就体现在环境上。
1.给孩子布置一个固定的“艺术区”
很多人一听,肯定觉得我家又不住别墅,就这一亩三分地儿,怎么给孩子布置艺术区。艺术区是指,有个专门的地方,放孩子画画做手工品的材料,固定下来,孩子每次想画画了等,就可以去这个地方寻找自己的材料。噗噗的“艺术区”是一个筐,放她最常使用的蜡笔、颜料、食用色素、画刷画笔、画画围裙帽子等,还有很多不常使用的材料放在其他地方。这个“艺术区”大小如下:
当然,如果家里空间,可以有一个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和专心创作的安静区域,比方现在很多家庭都会刷一面黑板墙来让孩子涂鸦。噗噗目前使用的是磁力墙贴,因为手残党想起刷墙就害怕,瑟瑟发抖。
如果有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创作大型艺术作品,就更好了,比如摊开长卷绘画纸卷,孩子可以有更大空间来创作一个几米的巨作。这个空间一般来讲,可以是客厅阳台,或者户外。
2.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
这个总结了第一部分,因为图片多,为了美观,所以做了一个大图。
我们给孩子提供材料时,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材料,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去探索多种媒材的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次给孩子提供过多的材料,避免孩子因为过多材料而没有办法好好深入探索!慢慢引入一种材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深度了解探索每一种材料。
平时多储备,用时少提供!
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平时多储备,用时少提供”。
3.展示孩子的作品
随着积累,孩子都会有很多作品,三维立体的手工作品、雕塑作品、陶艺作品,二维平面的各种绘画作品。展示孩子的作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创作被重视。也可以通过展示回顾作品,而让孩子学习更多的艺术知识,并拓展理解。
很多父母的做法是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留下,其余作品拍照来保存。家用投影仪也越来越多走进现代家庭,也可以使用投影仪来展示孩子的作品。因为屏幕大,可以看清楚很多细节。
关于父母如何支持孩子的艺术创作,还有一些其他的部分,下次再谈吧。
注:本文所指艺术,为视觉艺术。
总结
艺术的价值:情感的升华渠道、自我效能感、对其他发展领域的支持
最隐蔽的障碍:我
创设艺术环境:固定艺术区、多样化材料和工具、展示区
如果想不起来文章说了什么,可以快速回头浏览一遍哦,会更有助于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