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散文和诗读书
只要记忆的河流不止,人就可以诗意地存在

只要记忆的河流不止,人就可以诗意地存在

作者: 北烟胧月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07:35 被阅读60次
只要记忆的河流不止,人就可以诗意地存在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及至而立之年的我,总会在午夜梦回之时亦或所见所闻中,突发感慨,诞生出一缕浓浓的哀愁。

时光就像流水,顺流而下,记忆里的那些人,那些旧事,一件件的顺着流水远去。就如我们曾经那么拼命地爱过一个人,最后竭尽全力的想抓住,但无功而返。

生命中有些人,有些事,我们无力改变,也无力去强求。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却又那么有情。

时间可以让爱情增温,也可以让爱情消磨。时间会见证一切的不平凡,但也会让你庸人自扰。时间会让故乡变成记忆,也会让记忆里铭刻着深深的烙印,那些向往的人,刻骨铭心的往事,还有值得珍惜的乡愁终会在时间的洗礼下变得越发珍贵。

小时候的我们总觉得长大了我们就能展翅高飞,离开父母的怀抱,去探索未知的一切。一方小城困住的不只是我们的身体,还有那颗向往自由的心。

那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也许等我们长大了,世界会变,人心会变,就连我们的故乡也会变。昔年后,我有了美好的生活,幸福的家庭,可是丢失的却永远是那份童真和再也无法看到的故乡。

犹记得,初中那年,曾经在课本上读过一篇诗歌,那首叫做《乡愁》的诗,让我记忆深刻。

十几年过去了,很多的记忆已经淡忘的成了白纸,可这首诗却让我至今难忘。或许是这首诗的内容让我触动,或者是作者余光中写的太好,这首诗让我每到一个年级总会生出不同的感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是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描述了余光中身在台湾却思念中国大陆的浓浓情意。上学时读这首诗,我会以为余光中是回不了故乡,回不到大陆才有了如此的乡愁。

而今再度读起余光中的书,我才明白,余光中心中的对大陆的乡情,不只是他怀念曾经在中国大陆生长的人和事,还有他作为文人对中国古代唐宋时期文化的怀念。

余光中是一位文人,他一生辗转世界各地,写作风格也从西式后来转成更具有中国古典文化气息。他的写作风格多变,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或细腻,或大气。

只要记忆的河流不止,人就可以诗意地存在

在这本《就这样走到了故乡》的散文合集中,收录的余光中先生的《我的四个假想敌》。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这本书中最精彩的一篇文章,也是最打动人心的一篇。

文章中,余光中先生把对四个女儿的爱通过假想敌这样的方式体现了出来。他爱他的女儿,更希望女儿可以冻龄,永远陪在他的身边。

女儿渐渐长大了,他对女儿的掌控越来越弱。他心里的失落感越来越重,有那么一刻,他都想到未来如果没有孩子在身边该是多么孤独无望。

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小情人果然不假,余光中先生讨厌所有接近他女儿的男生,更不惜用了美国诗人奥格登•纳什的这首《由母婴之父来唱的歌》的诗来体现他心中的抓狂。

这首诗中描写了作者说他生了女儿之后,惴惴不安,感到不知什么地方正有个男婴也在长大,现在虽然还浑浑噩噩,口吐白沫,却注定将来会抢走他的吉儿。

于是作为父亲的他,每次在公园里看到婴儿车中的男婴,都不由神色一变,暗暗想道:“会不会是这家伙?”想着想着,他“杀机陡萌”,便要解开那男婴身上的别针,朝他的爽身粉里撒胡椒粉,逼他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而去,去娶别人家的女儿。

作为父亲,即便是有名的诗人,他们也不甘心自己的女儿被其他男人娶走,因此足见诗人把未来的女婿当假想敌,恨不得将他们除之而后快,方能让他安心,但奈何这一切都不可逆转,非人力而改变。

余光中对于四个女儿的爱,让我羡慕,虽然我也有父母,我们家也是四个女儿,可我的父亲却并未有此想法。我们就像他的包袱,随便就丢出去了,更不可能伤心的哭,也不会为我们的未来担心。或许而今他最多可以在我们日子很穷的时候施以援手,这大概就是万幸了。

每一个女孩都希望被父亲宠爱,被丈夫宠爱,被孩子喜爱,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余光中女儿的待遇。这就如人言,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果然如此。

《就这样走到了故乡》这本书的开篇以余光中对女儿的爱作为开始,第二篇《日不落家》相比起开篇《我的四个假想敌》,这篇则更加体现了乡愁的意境。

《日不落家》这篇里,余光中女儿长大了,她们四姐妹都已经分散在世界各地。以前四个女儿常在他的身边,顾之复之,出入腹之。而今,他们都已远去,剩下二老,除了“寒暄”并无二法。

只要记忆的河流不止,人就可以诗意地存在

每每思念孩子,余光中看到夫人电话里的问候,看到她大包小包的给孩子寄东西,不禁感慨,所谓恩情,是爱上加上辛苦再乘以时间,所以是有增无减,且因累积而变得深厚。所以《诗经》叹曰:“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如我们小时候玩的老鹰捉小鸡,父母是老鹰,孩子就是老鼠。刚开始孩子是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只能在他们的羽翼下尽情的玩耍。等到孩子们渐渐长大,游戏规则被他们变通,范围就会越来越大,父母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直到最后,更是逃出他们的包围圈,四散而去。

淡淡的哀愁,浓浓的思念?余光中对女儿的爱,在字里行间体现的分外明显。他的想法唤起了我内心的感伤,想到我的父母,即便他们并不如余光中爱女儿一样的深沉,但他们对我们的爱又何尝少呢。

中国人对待感情一向内敛而深沉,从不轻易言爱,更不可能向西方人一样贴面轻吻。所以对于父母之爱,他们只能通过“寒暄”来表达,出门的声声叮嘱,临行前的目送,电话声里的句句叨叨,老年后孤苦无依都让人想起就心痛。

也许有一天我们老去也会如此,看着儿女远去,想挽留可却无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有必须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谁也不会永远属于谁,谁也不会和谁永远在一起。多少次的擦肩而过才换来今生的有缘相见,这就如著名作家林海音和那个人的遇见。

林海音爱看早报,家中隔一段时间就积攒了厚厚的报纸需要清理。来她家收报纸的人很多,可她却唯独喜欢那个诚实的他。许多年来他她总记得他说的那句让她感动的话:“我的称头是没有错的,做生意就要老实,一点都不能乱来。”

这句话,林海音每次收报纸的来,她都能听见他说,以至于这句话就像是一个人的信任牌,听多了也就成了习惯。然而有一次,林海音的老公心血来潮,他自己把报纸不知用什么东西称了,林海音叫来了那个老实的小伙来收报纸,这一次让她发现了一直隐藏的真相。

此后的许多日子,那个深沉而老练的声音再也不见了,受到欺骗和侮辱的她想原谅他,可是他再也没出现过。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信任一个人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靠近,但是如果破坏这种信任关系,可能一件小小的事都能让这种信任变成伤害。

在《就这样走到故乡》这本散文集中,林海音把她遇到的人和事以及那些怀念和伤害写于纸上,这篇《豆腐一声天下白》写尽了她对人与人之间事物的认识和感慨,大概人都是如此,怕被欺骗。

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作家对生活的发现,对生命无常的解读,对人生的感慨。我们一生曾经去过很多地方,还有那些即将要去的地方,那都是我们的人生。

每一段记忆都值得珍藏,每一份信任都值得珍惜,每一份深情都值得珍爱。我们曾经遇见了很多人,去过了很多地方,爱上了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如这些作家一样看透生命,当我们看清了生命,希望那个时候,我们仍然可以满怀深情,见多了人世依然能保持真心,依然动情。

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代人的生命记事,这些文字道出的是他们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感恩和怀念。愿深情不被辜负,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看清人生真相,却仍然怀有温情的人。

只要记忆的河流不止,人就可以诗意地存在。

只要记忆的河流不止,人就可以诗意地存在

相关文章

  • 只要记忆的河流不止,人就可以诗意地存在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及至而立之年的我,总会在午夜梦回之时亦或所见所闻中,突发感慨,诞生出一缕浓浓的哀愁。 时光就像...

  • 枫林诗话

    枫林诗话-诗与存在 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是诗意的,人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的”,又说:“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

  • 庄倩:生活,亦苟且,亦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 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其实,只要诗意地活着,...

  • 河流·存在

    我听见 时时刻刻 在层层叠叠的浮藻下面 被满池的烂泥盖得 严严实实 心脏在牢房里跳动 琴键,天使,礼拜日的唱诗班 ...

  • 时间与初恋

    生活的马车永远不停止,我以为时间的河流冲刷一切记忆,我以为只要我将记忆封存在心中最深的地方,便不会在深夜回忆起,我...

  • 人,诗意地栖居

    这两天在看到了以前收藏的一篇卿文光的文章后,内心再一次掀起了波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是怎么学起哲学来的》。本身卿...

  • 人,诗意地栖居

    人,诗意地栖居 《花园:谈人之为人》,作者:美国,罗伯特·波格·哈里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文化生活译丛,苏...

  • 人,诗意地栖居

    当生活充满艰辛 或者会仰天倾诉 仰望星空 凝视明月 背上行囊 踏遍重山 趟千条河 行万里路 重峦叠嶂 ...

  • 人,诗意地栖居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首《人,诗意地栖居》的诗,原诗是这样的: 当生命充满艰辛,/ 人 或许会仰天倾诉:我就欲如此这...

  • 人,诗意地栖居

    文/真韵 01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缺少一颗发现美的眼睛。 2016年是我截至目前为止最难熬的一年,那个冬天极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要记忆的河流不止,人就可以诗意地存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dz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