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个好玩的故事叫《脚鱼》
听到这本绘本的名字的时候,我就非常好奇。
听说过飞鱼、旗鱼、剑鱼,但脚鱼是个什么东西?
带着好奇打开了这本书,终于明白,这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小故事,而这个脚鱼到底是什么呢?
它是一个小朋友的生日礼物,而且这个生日礼物非常的不一般,因为——
它会说话,而且它说的话只有小主人公多多能听到。
这条小鱼不仅仅会说话,而且还能够从鱼缸里出来和多多一起跑;
从家里跑一直跑到外面。
即使外面有那么多的危险,但是一根系在多多喝小鱼身上的绳子就可以解决这些危险,让世界变得安全。
这样的生日礼物不要太神奇啊!
好玩的后面还有,
跑累了,多多开始和鱼一起游泳,在空气里游,到鱼缸里游,游得不亦乐乎。
游到——嗯,留个故事结尾做悬念吧。
那么这条脚鱼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再回到故事的开头这页,我们一起来猜上一猜。
二、亲子关系中,最好的爱是什么样的呢?
猜到了吗?
没猜到的话,看下面这几句对话——
多多:“就要一条脚鱼。”
妈妈:“你想要一条小鱼?”
多多:“是的,就要一条脚鱼。”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克服前面层出不穷的小情况,比如发音不清楚。
象多多的“脚鱼”则是这种情况或者轻微的舌系带短造成的。
这和亲子关系中最好的爱有什么关系呢?
不妨继续来到故事的开头。
当多多说想要“脚鱼”的时候,妈妈表示了理解、同时也接纳了她的发音。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在后面这部分:
多多生日只要一条小鱼,但是为了这条小鱼,就先有了一个大大的鱼缸、一些漂亮的水生植物,还有好多的水和鱼食。
这其实正如我们给出的爱。
当我们要给孩子一份爱的时候,这份爱的背后其实并不简单。
需要有足够的支撑。
比如今天在新闻里看到了一个报道,说一个90后的27岁妈妈,因为半年前和丈夫离婚,于是只要一不开心就拿4岁的亲生儿子出气,看到东莞厚街镇通报里爆出的孩子照片,我都无法忍住眼泪。一个4岁的孩子,全身没有一个完好的地方,眼睛一点都不夸张地变成了熊猫眼。
这样的妈妈能给出爱吗?她连怎么爱自己、自己的内在情绪发生了什么、怎么处理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够好好地去爱自己的孩子?——一个4岁,话都说不清楚,却要承担父母分开、母亲狂暴的孩子。
所以,养育孩子就如同养育一条小鱼。
当要付出爱的时候,需要先学会看到自己、爱自己。
当你给出一碗水的时候,你就要有一桶水。
而蓄满这水桶,需要成长。
这份成长要先于孩子,甚至先于婚姻。
同时,父母还要放下焦虑,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就如多多的父母,将她和脚鱼的空间留给他俩一样。
这样不焦虑的状态,同样需要成长。
只有当父母好好成长了,才能用足够的爱,支撑起孩子的成长和快乐。
三、有爱的孩子会长大
而《脚鱼》中的妈妈做到了。
她不急不躁,不焦虑、不催促,接纳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
在这样的环境下,多多慢慢的长大了。
我记得外甥女小的时候,喊姥姥,总是发成“脑脑”,直到幼儿园快毕业,她才终于自己练习,把“脑脑”变成了“姥姥”。
多多也在成长。
看似这个发生在一天的故事,不知道已经在多多家上演了多少天。
她的发音创造了和别的“小鱼”完全属于不同类的“脚鱼”。
是的,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多多后来能够正确说“小鱼”的时候,她依然叫自己的鱼为“脚鱼”。
在家庭的接纳里,这条“脚鱼”也真的和别的鱼不一样起来。
她陪伴多多克服了孤独、克服了对外面世界和黑暗的恐惧,克服了成长中的小磕绊。
终于有一天,多多长大了。
即使她能够说对“小鱼”,这条鱼对她而言依然是和别的鱼不一样的“脚鱼”——因为只有多多明白,“脚鱼”带给她的快乐、陪伴和勇气。
有父母的爱,还有自己成长的空间,孩子才能够坦然地接纳自己、将对外界的恐惧转化成探索的勇气,也才能够在回忆童年的磕磕绊绊时,内心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幸运的“脚鱼”。
我是爱儿童心理和绘本的二宝妈,曾经的英语老师,现在的育儿达人,欢迎和我一起共同探讨科学育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