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话说三百六行,行行出状元,算命一行也是如此。
相传清水县县城黄三镇有个算命先生,名叫黄高运。黄高运从小就喜欢一些易经八卦,后来慢慢地学会算命和八卦,而且比较擅长测字。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逐渐提高,逐渐地,在当地小有名气,由于认识的人多了,三六九流黄半仙都能认识一些,消息也比一般人要灵,再加上测字算命也比较准。因此被当地人称为黄半仙。
黄三镇有三兄弟,是当地的小地痞,老大叫王龙,老二叫王虎,老三叫王豹。他们欺软怕硬,与衙门里的一些衙役勾结,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取保护费等。
2.
本来三地痞也不会对黄半仙找茬,毕竟黄半仙跟一些衙役混得也不错,但世上小人难防,黄半仙跟别人说三兄弟坏话也传到三兄弟耳朵,再加上一件保护费的事情,三兄弟就与黄半仙结了梁子,准备砸黄半仙的招牌。
正逢初六,是当地的集市日。闲来无事,三兄弟又到集市上来逛街,此时集市上人来人往,三地痞每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左哼哼,右哼哼,一边哼着淫调,一边大摇大摆地往集市中前进。
而引起他们注意的是在黄半仙边上的一个小地摊,只见地摊上摆着一叠叠碗。地摊卖碗的人是新来的,他好找不找的,偏偏摆在黄半仙的边上。
老三王豹一看到新来的在这里摆摊,马上瞪着眼,恶狠狠地说:“卖碗的,谁允许你到我们的地盘摆摊的!”然后伸出一手,勾了勾手指,大声地道:“快点,把地皮费和保护费先交上来!”
“大爷,我……刚来,不……知道规矩,让我先卖一点再交,可以吗?”卖碗的战战兢兢地回答道。
“地皮费和保护费一共500文铜钱,先交300文,其余的卖了再交。”王虎凶巴巴地嚷道。
“什么,要500文铜钱,我的碗卖光也赚不了500文啊,这有没有王法!”一听到要交500文,卖碗的义正辞严道。
3.
俗话说强龙难斗地头蛇,何况普通的百姓。
“王法?我们就是王法!”王虎拿起一口碗,在手里转起来,上下打量着,然后眼也不看地把碗往边上一抛,“啪嗒”一声,碗瞬间落地,碎成一片。
黄半仙见状,连忙匆忙迎了上去,对三地痞非常客气地说道:“三位大爷,摊主新来,不懂规矩,看在我的薄面上,您们先宽容一下,等下一定让他给大爷奉上。”
然后又对卖碗的道:“你身上还有多少铜钱,先拿来!”
卖碗的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排出了几十个铜板,摊开手正准备数的时候,被王豹一把全捋了去。
“看在半仙的面子上,我先饶你一次,等下回来给我补上!”王豹大声吆喝道,看到卖碗的目前确实没油水可榨,王豹也特意顺水人情。
4.
当三地痞消失在人群中后,黄半仙连忙对仍吓得发抖的卖碗人道:“卖碗的,他们你惹不起,抓紧打包走吧,快点快点!”
卖碗的连忙打包碗后,匆匆忙忙地往三地痞反方向的路上逃走了。
过了半天,三地痞再次回来,一看,发现卖碗的竟然不见了。而且有人打小报告,说是黄半仙怂恿走的。
一看卖碗的已经跑了,本来三地痞就有气,现在又有人说是黄半仙怂恿走了。
真是气上加气,火上加油,新债旧债一股脑涌上心头。
三兄弟把火气全部对向黄半仙。
“老XX,竟敢断大爷们的财路。你以为你真是半仙啊,你就是黄鼠狼黄大仙吧,哈哈,喜欢放屁的骗子一个,今天老子就砸了你的招牌。”王豹大声地说。
5.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听要砸黄半仙的摊位,许多测过字,算过命的还是帮着说话。
“三位大爷,你们砸了卖碗人的碗,也拿了他身上的钱,我让他走,也不过分吧。你们这么砸我不服!”黄半仙也据理力争道。
“不服是吧,好,今天老们就让你心服口服!就让你测字,让大家看看这个老骗子的嘴脸,测不准的话,我们爷仨就砸了你的招牌。”
“好,测不准我自己摘招牌!”黄半仙应声道。这个时候,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三位大侠,您们想测什么字呢?”黄半仙道。
“老大,测什么字好啊?”其实三兄弟明白,其实他们三个连半个字都不认得。
老大转过身,四处看了看,突然,他看到有人牵了一头猪进入市集。
6.
“就测猪字!”
“好,天灵地灵猪也灵,犬者猪,此猪,油光满面!再看老大印堂发亮,一周内必定有人请吃。”
“一周个屁,爷们一周内没人请吃,还混个啥!”
“两天内必定有人请吃!”
“好,算你过关!老二来!”
“我也测猪字!”王虎话音刚落,周围一片嘘哗,测同一字,不是明显要砸招牌吗?
“犬者猪,此猪珠光宝气,再看二爷印堂亮铮铮,两天内必定有人送衣也!”
“跟爷们拍马屁也没用,我也测猪字!”见老大老二都测猪字,老三二话没说,还没等黄半仙来问,就脱口而出。
围观的人都叹了叹气,看样子招牌必定被砸,同一个字来测,测出不同的结果,真让人悬乎。
“犬者猪,此猪有眼无珠,看三爷印堂发暗,两天内有小灾!”
“别给我瞎蒙,XXX,什么小灾,涉及哪方面的给我说清楚!”
7.
老三王豹听到老大老二还能送吃送穿,自己竟还有小灾,心中顿时不快,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冲着黄半仙大声嚷道。
“有受皮肉之苦之兆!”
“老XX,老爷皮就痒了,也没人敢动老爷,两天后爷们不仅要砸了你的招牌,还要剥了你老XX的皮。”老三王豹骂道。
三地痞走后,旁边的人都替黄半仙捏了一把汗,寒暄了几句后都各自散开。
三地痞逛完市集后也分道扬镳,各干各的事。
老大王龙一边往家里走,一边哼着小歌。而事也凑巧,碰到养殖户李四,李四多年前也曾让老大多次帮助垄断养殖市场。此时,李四刚好从外地回来,赚了一大笔钱,一看到老大,连忙迎了上去。满脸笑呵呵地道:“大爷,这么巧,您还没吃晚饭吧!走,晚上我来请客,咱们去香艳楼!”
“好哥们!走!”老大拍了拍李四高兴地说。心里一想,坏了,被那黄半仙说中了,但又一想,同一个字,他说对了还要找他算账,纯粹瞎蒙,于是他就与李四喝酒寻花问柳去了。
8.
再说老二王虎,第一天什么事都没有,而第二天中午准备回家的时候,迎面走来卖衣服商人张三,张三也是一个混混,曾经多次让王虎帮资金周转,借高利贷,一直欠着老二的人情未还,张三也没料到在此地会碰到老二,自己口袋又没钱请吃饭,连整袋的衣服也是花言巧语骗来的,仅仅付了些定金。
见躲也躲不过,张三就硬着头皮主动出击,皮笑肉不笑地迎上去。
“哇,是二爷啊!”
“妈的巴子,原来是你这个混小子!看你红光满面的,是不是发大财了!”
“二爷,哪里话,大财哪有,发点小财够吃够用,一直想感激二爷,本来请二爷吃饭,这不,都换成衣服了,二爷您不嫌弃的话,多拿几件。”
“那我就不客气了。”老二王虎二话没说,直接拿了上十件上好的衣服。一边拿衣服一边心里在想,你这个小骗子,一直骗请老子吃饭,请了多少回了都没见你请,这次老子让你大出血。
9.
而老三王豹,一直到第二天下午都没事,于是他喝了几斤黄酒,想去寻花问柳,正当他有点醉熏熏出来在街上走的时候,突然看到有顶花轿中有位美女,他二话没说就去调戏,花轿连忙匆匆离走。没过几分钟,老三突然脑后生风,嗡地一声被人打到身体,紧接着棍棒紧随而至,没几下老三就被打得头破血流,全身青一块紫一块的。
“连县太爷的千金都敢调戏,我看你活腻了!”
老三听到这句话,顿时心凉了一大截,吓得屁滚尿流,灰溜溜地逃走了。而心里更恨黄半仙,竟然诅咒他。
第三天,三地痞行气冲冲地来兴师问罪。此时,许多乡邻也来围观。
“你个XX,竟敢诅咒老子,老子先剥了你的皮!”老三王豹如凶神恶煞般地冲上来就想行凶。
“你们也不能太不讲理,先说半仙有没给你们测错!”许多乡邻也迎了上来阻止道。
“测对也是瞎蒙,是被他蒙对了,同样的猪字,为啥结果就不一样呢!”老二也气势汹汹地道。
10.
“对啊,半仙,你解释一下,不然我们也不好帮你说话!”相邻们道。
“既然这样,我就让你心服口服。”黄半仙接着说道:“为何同名同姓同生日时辰,会不同命。犬者猪字,猪也是如此,猪圈的猪在叫第一次必定叫饿,第二次必定叫冷,所以,第一个猪字,猪在叫,主人必定喂食,因此老大有得吃,第二个猪字,猪在叫,必定猪圈潮湿,主人必定来添稻草,因此老二有衣服穿。”
“为何第三个猪要挨打啊?”有乡邻仍疑惑道。
“第三次猪叫,那是讨打。吃饱了睡暖了还叫,不是吃饱了撑着,不打它还打谁?”
大家一想,确实如此,以前农村,猪是圈养的,猪的习性大家确实最明了不过了。
随着大家的喝彩,三兄弟顿时服了。
11.
人怕出名猪怕壮,半仙名气四方扬。
三地痞的事情很快传遍了清水县。黄半仙的名气更是如日中天,即使提高了一倍的收费,他的摊位前的人是经常排成长龙。
一日,一群山上的强盗也闻名而来,强盗的头子叫朱八,带着一伙人下山准备打劫。黄半仙正准备收摊的时候,朱八来到黄半仙的面前,朱八写了一个弯弯斜斜的工字并拿出了一锭纹银放在工子上,道:“半仙,莫急,先给我测’工’字,测本大侠的生意,准了赏你,测不准,一分甭想要!”
“天灵地灵字字灵,工字,上横天,下横地,中间一棒捅天地,但天高地广,犹如蚍蜉撼大树。”
“放肆!胡说八道!”一听到蚍蜉撼大树,朱八一听极不高兴。
“大侠,莫急,莫急,还没说完,但此工歪歪斜斜,又为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进宅必定天翻地覆之兆。有大作为,大作为……”
“一派胡言!”朱八怕黄半仙泄露机密,拿起纹银立刻大摇大摆地往城里方向走。黄半仙隐隐约约听到一句:“听说这妞是县城的第一朵花,哈哈,老大这回有压寨夫人了……”
黄半仙正看着一群强盗进城发呆的时候,突然,有人在他肩头一拍,他吓了一跳,一看原来是衙门捕头的张斌,张斌为人正派,与黄半仙平时关系较好。
“半仙,你也给我测个工字,看我此次能否有立功机会。”原来张斌一直在关注朱八等强盗的动态,也一直派人跟踪,但强盗狡猾,一直抓不到。
“天灵地灵字字灵,工字,上顶天,下立地,顶天立地男子汉,苦心经营工合力,工力合成即成功,此工有大功告成之意。”
黄半仙说完,又把强盗的话说给张斌听,张斌一听高兴极了,如果知道强盗打劫的具体地方,那还怕抓不了强盗,县城的第一朵花不正是李员外家的千金么。
张斌连忙道谢,并丢下半两纹银匆匆地走了。
12.
预先埋伏,关门打狗。
张斌孤独一掷,将李员外家安全转移并与官兵衙役们全部化妆潜入李员外家,弓箭手四面埋伏。
恶有恶报,时辰来到。
等朱八等强盗半夜进入李员外家正准备打劫的时候,顿时噼里啪啦响成一片,很快地强盗全部落网。
张斌立了大功,受到了县太爷的奖赏,而张斌夸黄半仙测字准的消息也让县太爷更加相信黄半仙是神人。
真是好运来挡也挡不住,也正是黄半仙发迹。
此时,皇帝在全国发布告,寻找奇人破案,邻国送的一颗夜明珠失踪多天,一直未有结果。
这个时候,清水的县太爷赵淋岂能错过这个机会,连忙将黄半仙推荐了上去。
一推荐上去,黄半仙也突然想到师傅也曾给他算过有发运迹,曾经有四句话。
皇恩浩大时运高,运高劫数也来到;犹如乘船风浪口,趁早归隐把命逃。
这四句话他一直未解,现在终于有些明白了。
要说看相测字,毕竟在古书上还有明文记载。但要来破案,毕竟隔行如隔山,岂不是自寻死路。
看来运来躲也躲不掉,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13.
黄半仙战战兢兢地来到宫里,皇帝命令他三天内破案,否则人头落地。
黄半仙当场吓得有点尿裤子,在众官员的监督下,强忍着来到寝室,他软绵绵地扑在床上一边哭泣,一边骂着县官赵淋道:“赵流儿,赵流儿,我看你要先死,你这个千刀万剐的,要满门抄斩……”
由于方言的原因,流儿说成牛儿,而赵牛儿刚好是赵尚书的小名,在外面偷听的尚书当场吓尿,根本没继续偷听,连忙逃回家里找了替死鬼,把夜明珠当夜上交。
第二天早朝,皇帝封赏的时候,黄半仙战战兢兢地还蒙在鼓里,他跪在大殿唯唯诺诺,稀里糊涂地就被封了国师,奖励了一大堆金银财宝。原来尚书怕自己事情暴露,把功劳全归黄半仙。
14.
伴君如伴虎,边上的奸臣更是豺狼虎豹。
丞相刘安岂能容得下黄半仙。
一日,趁皇帝到丞相府走访,丞相就奏本要求见识国师的法术,黄半仙还没说测字,丞相早就安排了大木柜 上来,要求黄半仙猜测里边的东西。
黄半仙吓得冷汗直流,看样子今天必死无疑了。
大祸临头,躲也躲不过了。黄半仙楞了楞,心里憋屈啊,心想我黄鳖今天难逃一劫。
然后情不自禁地道:“黄鳖,黄鳖啊,你死得……”
黄半仙刚想继续说,话就被打断了。
“还能活吗?”丞相以为黄半仙猜对了,问道。
“必死无疑!必死无疑呀!在穷乡辟水还有活路,到皇城是死路一条。”黄半仙感觉自己必死无疑,说出了心里话。
“国师,高!高!果然是神人啊!竟然一算就中!”而丞相却以为黄半仙说的是他煮了的黄鳖,他惊奇道。
原来丞相把一只金黄色的鳖煮了叫黄半仙算,没想到黄半仙竟然说中是黄鳖。
然而丞相根本没想到黄半仙从小就有一个小名叫黄鳖。
当地风俗,当地认为小名越贱,不会被邪鬼注意,小孩就容易养大。于是,黄半仙小时候家里人从小就给他取了小名。
15.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国师,寡人的寿元是多少,替寡人算算看!”皇帝很有兴致地问道。
黄半仙明白,如果说出皇帝的寿元必定是死罪。因为皇帝都要别人称万岁,如果说短了必定死路一条。
黄半仙故作镇定,特意看了看皇帝的脸色,然后道:“万岁洪福齐天,比微臣晚十年。”
“大胆,竟说万岁的寿元只比你多10年,万岁,国师妖言惑众,罪该当斩。”丞相连忙参了一本。
皇帝一听很有道理,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万岁,待微臣说完再斩不迟!”黄半仙连忙说道。
“准,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罪当斩!”皇帝道。
“微臣自幼习得师傅一些法术,师傅曾说,微臣没有富贵命,如果到宫中为官,微臣容易短期内夭折,但是,如果去外面云游,吸取天地精华,寿元必然能达几千岁以上,而且如有机缘或许能得道。”黄半仙见死里逃生,心里稍微镇定下来,找了借口想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听完黄半仙的话,皇帝转怒为笑。一场风波终于平定了下来。
16.
回宫后,皇帝又一想,国师的道行确实不错,还得让寡人再确认下,如果能在寡人真龙之气的笼罩下,再算准的话,那国师的话就能全信了。如果算错了,证明道行还不是很高,直接把他给杀了,免得遗留后患。
皇帝也很迷信,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自己笼罩的气就是真龙之气。
一日早早起床,皇帝挑了一些珠宝首饰,握在手里都不满意。他在后花园无意中发现枣树已长满了青色的枣子。
顿时,他心里有了主意,摘了一颗大枣子握在手里,刚好合适。看到国师黄半仙匆匆受召而来,皇帝道:“国师,你猜猜我手里是什么?”
“万岁,大清早你怎么……”黄半仙一头雾水,问道。
“国师你该当何罪!寡人诛你,你服吗?”皇帝没想到又被黄半仙猜对,于是想测测黄半仙是否忠诚。
“万岁,微臣非常服!万岁乃真龙天子,龙威浩大,微臣的命随时恭候!”黄半仙连忙吓得跪在地上叩拜,差点没吓出尿。
“国师请起,国师何罪之有,寡人开了个玩笑罢了。国师真仙人也!妙!妙!寡人手里的大青枣都能算对!”皇帝边说着,边亲自扶起了国师。
看到仙人般的国师都被自己吓得战战兢兢,皇帝心里非常高兴。感觉龙威十足。
由于读音一样,黄半仙打招呼说成的大清早被皇帝听成了大青枣,又逃过一劫。
皇帝高兴万分,马上打断了黄半仙下面想说的话。
又赏赐了黄半仙大量的金银财宝,皇帝终于给放行了,但也是非常舍不得。
17.
“国师啊,寡人以后传你,你得随叫随到啊!回来还得帮寡人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皇帝老泪纵横,依依不舍。
三百六十行,装神弄鬼是老本行!
装半仙,装诚恳,装忠诚,这种小事对于黄半仙那是非常在行的。
“万岁,您放心,微臣此去必然先帮万岁理顺龙脉,让万岁江山,千秋永固;同时,微臣一定多到各地采集神丹妙药,以助万岁永生。”
与皇帝道别后,黄半仙马上带了一些较轻的珍宝金银,一刻不停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黄半仙到了家乡后,借理顺龙脉为由,四处周游,秘密寻找隐居之地,后来终于寻到一个巨大的地下迷宫,在一处迷宫的出口处,黄半仙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方。
真是兰花遍地开,桃花流水鱼儿肥。
最主要的是四周高山挺拔而环绕,根本没有入口可进。于是,黄半仙花了半年时间准备了物资等物。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此时,皇帝也在召唤他回宫,于是黄半仙在一座山边,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再次告别仪式,黄半仙手里拿着一把拂尘,骑着一头毛驴,向山谷进发,世人看到他在路道突然消失,然后几秒钟又在山腰出现,然后又出现在山顶附近,然后就消失不见了。
而这个消息很快地传到皇帝那里,都说黄半仙得道成仙了。
“看来黄大仙跟寡人还是无缘那!”皇帝两眼泪汪汪,叹气又无奈。
此外,皇帝命令宫中画师给半仙塑像,在全国膜拜。
而实际上,黄半仙并没有成仙,只是跟大伙演了一回戏,带着亲人乔装打扮,找到了地下迷宫,进入了隐居之地。
后来陶渊明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繁衍不知多少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