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是在北方长大,一个靠近黄河也靠近沙漠的小村庄,七八岁的时候,父亲结束养蜂人的工作,举家迁回浙江温州。
现在回想起来,儿时的年味夹杂着南北完全不同的风味。如果说更喜欢哪个,可能还是北方的吧,离得越远,思念越近。

北方的年味许是离得远,记忆模糊的很。反而是南方小学、中学之后的记忆挺深刻的。
每到放寒假之后,边做寒假作业,边翘首企盼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在腊月二十三前后,找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让我们两兄弟帮忙打扫家里的卫生。
那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卫生日,大扫除,专门的词叫除尘。
从后山上接来大水管,在门口的水泥地上支起大条凳,门板要一块块拆下来放到上面,先用洗衣粉水刷洗一遍,再用水管冲洗。
洗好的门板,被一块块支在墙边或者路边的电线杆上,在冬日太阳的照射之下泛着光芒。
接着就是门框,还有一楼前门后门、楼梯间和楼梯间的窗玻璃,以及二楼的门、前后的窗户。
这时烧柴火的大灶也没闲着,一早就被母亲用来烧热水、洗东西,当然也包括和冷水、洗衣粉掺在一起,洗第一遍的门窗。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就觉得灶台上热气滚滚、白雾缭绕,就是家的记忆,只是这样的记忆在老家拆迁重建时,戛然而止了。
回到大扫除,门窗清洗干净之后,就要开始清理天花板的蜘蛛网、清洗电扇等电器。母亲会戴上报纸折成的纸帽,用长扫把把家里各个角落的蜘蛛网全部扫一遍,我们紧接着爬上人字梯,开始清洗电扇。
那是一种三页片的大电扇,开到最大档时,会吹出呼呼的大风,在炎热夏季的时候,小时候的我们就是在它的声音里睡午觉。
因为老家的厨房是敞开式的,早年又没有抽油烟机,所以一楼的电扇很容易积上油污,加上落了灰尘,我们要花费不小的精力来清洗它。
这时我们和母亲分工合作,我们在人字梯上擦,母亲在下面帮我们洗抹布和递东西。洗好的电扇会被我们用报纸包上,再用红编织绳扎好,以待夏天的到来。
大扫除往往要忙上大半天,中间的空档,母亲会准备可口的炒年糕或者温州特色菜粥给我们吃。
下午时分,看着阳光透过擦干净的窗户照进来,莫名的欣喜。
两三点钟的样子,我们会把晒干的门板装回门框,看着一家人忙碌一个早上得来的成果——焕然一新的大门,竟然成了多年后浓浓的年味记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