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乡童年羽西X简书 | 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 | 记忆中的“年”

儿时的年味 | 记忆中的“年”

作者: 小霞little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17:28 被阅读156次

我对儿时的年味的印象是淡淡的。

首先说说吃的吧。腊月二十三开始,妈妈便说,“二十三祭灶官,今天,各人要回各家去,否则人口就要被记到外面了。”到了晚上,等家里人到齐后,家里便要放上一挂鞭炮,吃一根粘粘的芝麻糖,爸爸妈妈象征性的尝下后,剩下的便都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了。

腊月二十四扫过房子后,妈妈就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打铁锅(熬浆糊贴对联的意思)”,日子一天天忙碌起来。

过年的食物总是比平常丰盛得多,从二十六蒸馒头开始,炖肉、炸丸子、包饺子,各种食物就开始准备起来,爸爸和面,妈妈调馅儿。蒸的馒头种类也很丰富,有豆包、肉包、菜包、糖包、枣卷儿、大枣花儿、刺猬等。妈妈过年的时候总是会蒸两个刺猬,用剪刀剪出身上的刺,用花椒籽儿贴出眼睛,再让它嘴巴里衔一个硬币,蒸好后放在门上框上,据说能守家进财。

忙碌中,妈妈会给我们分派些轻巧的活,像擀面片儿、烧地锅,接馍时候端水、换水、洗笼布,翻翻刚蒸出的馒头,防止粘掉皮儿等,总之现如今我包饺子等做饭的水平,多是在那时候通过耳濡目染学会了一些。

记得有一年,爸妈在院子里的地锅上蒸馒头,虽然时间已经到了,但由于风大,馒头并不是很熟。接出馒头后,我连吃了两个不太熟的肉包伤到了脾胃,呕吐连连,自那以后便再也不喜欢吃肉包了。

爸爸的工作在一所职业高中,校园里有鱼塘、有猪圈。过年的时候,单位会把鱼塘里的鱼捞一捞,再杀一些猪,给老师们分分发福利。而妈妈总是借口猪肉吃不完,或她和爸爸不会做鱼等理由,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分给姨们、舅们一些。这些东西在他们眼里可是有机的好肉。但其实我很馋那些鱼,觉得那鱼做了肯定特好吃。

过年串亲戚,家家必备的招待品是瓜子和糖。我们家的孩子身子抵抗力都弱,平常又吃不着这些东西,就见着就馋,见着就吃,几天吃下来必定要感冒咳嗽了,直到咳得睡不着,妈妈心疼,便让爸爸骑着摩托车带着我们,冒着风雪去隔壁村找医生看病。我们咳嗽起来总是不那么容易好,爸爸气急了,便会把家里的瓜子全部倒在猪圈里,让我们再也吃不着。

而关于新衣,我的印象会比较深,因为我小时候总是穿别人不穿了的衣服。

我儿时的家庭,是那种和邻里乡亲相比,由于爸爸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和固定工资,我家又有亲戚关系在城里,所以生活条件算优越。但是和我的姨们、舅们相比,由于他们在县城里有工作、有钱,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又算是差的。

二姨家的表姐和我同岁,但因为她从小有漂亮的衣服穿,而我总是土里土气,需要穿她穿剩下的衣服;她家里有各种有线电视台,可以看国产的、日本的、英文的各种动画片,而我又没看过什么电视,所以她不怎么爱和我玩,对我很冷漠。她是众多亲戚眼里的小公主,我就是灰姑娘。

唯一一处让我找到自信的地方是,从升高中开始,她的学习成绩不比我好了,我是自己考上的县一中,而她因为差几分不够分数线,使家里不得不掏了一万多块钱才能去上,我自此得到了二姨的赞赏。

幸好我和她接触的时间并不多。而我的乐趣在于,过年买了新衣后,一般便会和邻居家的姐妹们把新衣放在一起看看,你买的什么款式,我买的什么颜色,谁穿什么样的衣服更好看,谁买的衣服质量好、价钱贵,谁买的衣服质量不好、价钱便宜,从中总能感觉到一份欣喜,一份属于自己的优越感和清高。因为邻居家的姐姐总是喜欢问我们买的衣服多少钱,咋这么好看,但我却不想回答,因为我觉得总是问价钱很俗气,不管多少钱,我知道我的衣服肯定比她贵。

大年初一早上,妈妈会早早地把我们叫起来,换上新衣服,去给爷爷奶奶、邻居家的叔叔婶婶们拜年。说是拜年,其实我们更多的心理是想让长辈看到自己穿上新衣的样子,得到他们真心或假意的赞美,再因为考试成绩好,接受着他们不厌其烦的夸赞。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样,因为我知道,孩子们都不愿意听到父母夸赞别的孩子而顺带贬低自己,我觉得这样总是在离间我和别的同学朋友们的友情。

家里给买的过年衣服总是会大一码,在今年过年的时候穿几天,就放起来,等明年过年时再穿。而来年穿时才刚刚好,因为合身,所以觉得特漂亮,活动起来也自在。

尽管我们一年到头也买不上个新衣服,就过年那几天穿着去转转,也还能听到爷爷低声的咕哝,“女孩子家穿这么漂亮干啥,不安全!”

过年时,虽然孩子们过年时里里外外都会换的崭新和干净,但并不见爸爸妈妈换上新衣。有的时候他们是不舍得给自己买,有的时候是即使买了也不穿,理由是还得干活呢,怕弄脏,大人可不像孩子们啥活儿都不需要干。他们说,还是留着不干啥脏活儿的时候或去城里串亲戚的时候再穿吧。

包括后来我在上海定居的时候,爸妈来看我也都穿戴的很整齐、干净,反而比我这个暂时的城里人要讲究的多。爸爸妈妈平时需要种地,都是穿的布鞋,而进城的时候,不管是去县城还是市里,他们都会换上平时舍不得穿的皮鞋,打点鞋油,用布条擦得干干净净。

印象中的腊月二十八,天气都特别冷,小风儿像小刀子一样从手上划过,可是我或者弟弟还得端着妈妈打好的浆糊去帮爸爸贴春联。

我们把爸爸提前写好的春联裁剪、分开,再贴到街外的墙上、电线杆上(出门见喜)……家里的大门上、小门上、水缸上、猪圈墙上(这里一般贴的是春色满园、年年丰收等意思),包括用电的地方(安全用电)、摩托车上(出门平安)等等,贴好我家的了再去给爷爷奶奶家贴。

这时我是真心觉得冷啊,可又不敢吭声,爸爸一言不发的站在凳子上贴对联,我们便站在下面捡出成对的,给他递上去,站在小风里缩着脖子,偶尔哈哈手、跺跺脚。

到了初一,在给村里的亲戚拜完年,终于闲下来的时候,我就喜欢到处去逛逛,看看别人的对联都写的啥。有一次看到有一家的大门对联写的是“新人新年新气象,盖好新房娶新娘”,觉得这副对联写得是又有新意又搞笑,独自乐了半天。

而过年最大的动静便就是烟花和鞭炮,小时候的农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禁燃烟花爆竹。三十儿晚上,从各家燃放烟花的数量和档次就能看出谁家有钱,谁家没钱。

璀璨的烟花在寂黑清凉的夜里升起、绽放,绚烂而美丽,伴随着屋内的新闻联播声、麻将声、新年晚会声,由密到疏、断断续续。有时候我会仰头仔细地端详,觉得真好啊,真希望自己长大后的人生也能像烟花一样繁华而美丽,色彩斑斓而丰富。但如今真的长大了,却希望日子平平淡淡,岁月静好。

伴随着断断续续的烟花和爆竹声,三十儿的晚上,各家屋内的红蜡烛和电灯都不会熄灭,也没有人会怕浪费电,它们伴随着我们一颗守岁的心愿,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地便到了天亮。

儿时的年味 | 记忆中的“年”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记忆中的年味

    翻开记忆,当季节的脚步跨进腊月,年味便往上冲。 腊十八,家里宰猪、碾糍粑。天没亮透,屠夫挑着行头到了。隔壁人家的叔...

  • 儿时的年味/记忆中的年味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因为一切都是新的,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 年关渐渐地近了,那时候最主要的零食炒爆米花、炒黄豆,还有...

  • 儿时的年味/记忆中的年味

    当火药的味道在空气中开始弥散,红红的灯笼不时刺亮你的眼睛,忙碌的人群在超市出出进进,棉衣的厚重和一整年的疲倦...

  • 儿时的年味|记忆中的年味

    2019的春节又在向我们招手了,而我对故乡记忆中的年的思念更加浓烈了。 ...

  • 儿时的年味∣记忆中的年味

    人到中年,在广东生活近20年的我,有好些年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在居住的这个城市里,过年,只不过是匆忙喧囂的都市生活...

  • 儿时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

    小的时候,是很期盼过年的。因为只有在过年的时侯,我们才能穿新衣,吃好吃的。有好多好多好耍的事情。 腊月在我无尽的期...

  • 儿时的年味丨惦念故土,遥相恭祝

    儿时,天真无邪,期盼成长。 年味,欢天喜地,惦念不忘。 翻开记忆匣子,回味浓浓年味。 记忆中儿时的年味,总有妈妈忙...

  • 《黄土烙》记忆中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 ——题记 儿时的年味 ……请客,吃饭;吃饭,请客...

  • 儿时记忆中的年味

    1992年的冬天,我呱呱落地。 根据母亲的回忆,那年青海的冬天格外的冷。滴水成冰的天气里,我扯着嗓子在凛冽的北风中...

  • 儿时的年味|记忆中的“年”

    一打开简书,就看见“羽西——儿时的年味”征文,瞬间把我拉回小时候过年时。 那时的“年”,有三个印象,我记忆犹深。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 | 记忆中的“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eb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