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故事散文随笔散文
儿时的年味|腊月炒货

儿时的年味|腊月炒货

作者: 春之原野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6:33 被阅读43次
阴米(网图)

进入腊月,对过年的期盼变得浓烈起来。

“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新年把烛迎”的喜悦,“身添一岁来”的喜愿……都在这期盼的心境中。

过年的食品已不再是稀罕物,期盼不多,而对昔日的腊月炒货则是心念甚深。这种炒货是备年货的内容之一,也成为一种浓浓的年味,在快过年的日子里,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

炒货一般在腊月下旬、腊月二十六之前炒好。乡间有俗语:“七不炒,八不闹,二十九的炒了犯懊恼。”故而农家在这腊月的最后几天,是不会安排炒干货的,而是准备蒸馒头、炸油条、打豆腐了。

同时,农家也不会在腊月二十四这天炒干货。因为这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老鼠嫁姑娘”。炒干货,不能打扰到老鼠办喜事。因为有“你闹它一天,它闹你一年”之说。为了来年的平安吉利,不惹鼠害,农家也就避开这一天炒干货了。

我的童年记忆里,祖母是信奉这些“忌讳”的。每年一过腊月二十,祖母就开始准备炒干货了。祖母炒的干货,都是自家田地里产的,有阴米、蚕豆、玉米、南瓜籽等。像花生、葵花籽、西瓜籽之类,地里无产,算是稀罕物,炒货明细里也就没有。

炒干货之前的准备工作,是繁琐辛劳的。像阴米的制作,时间就拉得比较长。一进入腊月,祖母会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先将糯米蒸熟,放在簸箕上晒一晒,待水分晒干,再将其放置到堂屋里,继续阴干。前前后后,大约要半月之久。

读小学的我,中午放学回家,早已肌肠辘辘,见了簸箕上晒着的糯米饭,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一把糯米饭团放在嘴里吃。

祖母见了,连连招呼:“我的小祖宗,手不洗就抓了吃,小心你的肚子疼。”说着,抓住我的手,就在她的围裙上擦拭,帮我擦掉手上的米粒。

我的手,是擦干净了;可粘在围裙上的米粒,却进了祖母的口里了。祖母咋不怕肚子疼呢?

我问祖母为何要晒“糯米饭”。“这是在准备过年用的阴米。日头下晒一晒,不长霉。”祖母一边用筷子拨那些糯米饭团,一边说,“到时候过年,煮阴米招待来客,还有炒成米花子,再‘展’成糖果子给你吃。”

“别再抓了吃啊!”祖母叮嘱我,又叫我去吃饭,“饭烧好了,你自己盛了吃,吃好赶快上学去!”我应声奔向厨房。

童年的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难于忘怀。

后来祖母炒制干货,我目睹了全过程。土灶大锅,灶里燃着木柴,锅里放着清洗好的河沙。祖母先将河沙炒热,搲(念wǎ音)了一小碗阴米倒到锅里,一遍遍地翻炒。

随着祖母锅铲的时时翻动,灰色的阴米,劈里啪啦地在锅里翻转跳跃,一颗颗米粒膨胀成型为米花。

此时,祖母不敢怠慢,立即用捞箕将米花从锅里搲上来,倒在一边的烧箕里。这个时候,万一慢一点,米花就炒糊了。

滚热的河沙,从捞箕漏在锅里,祖母又搲了一小碗阴米倒在锅里,进行下一锅的干炒。

我见了雪白的米花,早按捺不住心中的馋劲,没等祖母发话,就抓了一把。

祖母见了,一阵心疼:“小心烫嘴哟。在手里簸动几下,莫把沙吃进去了。”我哪管什么沙子不沙子了,一把米花全放到嘴里,焦、酥、干、脆、甜,舌尖的美味无法说。

灶堂的木柴添了又添,锅里的河沙热了再热,阴米一碗碗倒进锅里,米花一箕箕从锅里捞出……

就这样,祖母炒了一锅又一锅,旁边烧箕里的米花已堆成了一座小“雪山”。

这些米花全部冷却后,祖母会留一部分用塑料袋子装好,放到大缸里,待过年时给来拜年的客人们,先来一碗“泡米花子”作早茶,其他的则在全部干货炒完后,用自熬的红薯糖‘展’成“米花糖果子”。

炒完阴米,祖母还会趁着热锅热灶热沙,把准备好的蚕豆、玉米、南瓜籽全部炒好。

用淘米水“粉”过的蚕豆,炒出来后酥松脆劲,嚼起来满嘴生香;金黄色的玉米粒炒好后,如颗颗含苞的小花朵,诱人生津,放到嘴里落口消化;自家种的南瓜,留下的南瓜籽,颗粒饱满,炒熟后微黄脆生,用嘴轻轻一嗑,籽仁滑落到舌尖,瓜籽香气便在嘴里弥漫开来......

炒货冷却后,祖母将它们装入坛子里,密封盖紧,放置在老屋的墙角边。

到过年时,桌子上会有盛满这些炒货的“果盘碟子”,加之还有从集市上买回的“雪枣”“焦切”等点心,招待来拜年的客人。

到元宵节的晚上,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围着摆满炒货点心的桌子,边喝茶边吃炒货点心“嚼革蚤”(“革蚤”是方言,即跳蚤。“嚼革蚤”就是吃炒货点心等,意为将跳蚤嚼死,免得来年再身生跳蚤,寄托人们一种美好愿望)。

过年未用完的炒货,成为我们的日常零食。我们从腊月吃到正月,从春寒料峭吃到春暧花开……那醇厚的香味、那浓郁的年味,也就在舌尖、在心头弥漫不散!每每想起,总是一种亲切,一种怀念!

如今,市场繁荣,各式各样的炒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想吃什么样的炒货零食,在街面上或者网上都能买得到,甚至国外的炒货零食也进入了普通人家。只是这些炒货,都是机器炒制的了!

当下的农家,在腊月里手工炒干货很少了。我的乡下老屋厨房里,每年腊月末里,仍会飘出南瓜籽炒熟的香味。我知道,那是母亲的惯例。她将少量的、自留下的南瓜籽,用盐炒熟,留给我们回来过年解谗!

腊月年味浓,炒货醇厚香。想起过年,便想起腊月里,祖母手工炒制的那一锅锅炒货,浸着年味,飘着醇香……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米花(网图) 玉米花(网图) 脆酥蚕豆(网图) 南瓜籽(网图) 炒货飘香的老屋厨房(手机自拍)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腊月炒货

    进入腊月,对过年的期盼变得浓烈起来。 “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新年把烛迎”的喜悦,“身添一岁来”的喜愿……都在这期...

  • 儿时的年味‖腊月

    腊,从月从昔。月是日月光阴,昔是过去。腊月,我们顺着岁月回走,到生命的最初,温旧,然后迎新。 腊月里要去拾柴。太爷...

  • 儿时年味

    儿时的年味 说到儿时的年味,四十年前一幅幅温馨有趣的画面不由浮现在眼前。 记得一进入腊月...

  • 儿时年味

    儿时的年味 说到儿时的年味,四十年前一幅幅温馨有趣的画面不由浮现在眼前。 记得一进入腊月...

  • 年味

    年味 记忆深处的年味是儿时的美好时光。那时都贫穷,过年花不了几个钱,但很忙碌,吃的丰富。 儿时的年味是从腊月就开始...

  • 儿时的年味/腊月,正月纪事

    一九七零年代,江汉平原,天门县东乡打铜湾的冬天,好冷好冷。快过年了,生产队要给各家分鱼,分肉。水塘里结着...

  • 儿时的年味|年味最浓腊月时

    说到过年,虽然喜庆,我却总不免会有一年时日无多的焦灼感。 一边听着大街上飘过的迎新年的歌声,看着有人举了黄色镶金边...

  • 儿时的年味|长长的,久久的。

    儿时的年,我们会用一年的时间,去准备。 儿时的年,过了四月,我们还在回味。 儿时的年味,又长又浓。 腊月24日凌晨...

  • 儿时的年味|从腊月开始的年

    小时候刚踏入腊月的门楣 就开始一天天的数日子 欢天喜地的每天都有盼头 看着大人一点点的添置年货 一天比一天兴奋 那...

  • 儿时的年味/腊月里的故事

    一朝一代一故事, 一生一世一故事, 腊月天天有故事,时时有故事。 腊月初一二,妈妈上街来, 买了新衣帽,哥姐试穿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腊月炒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tr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