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累斯顿牛逼轰轰的森珀歌剧院的西北侧,也就100米的距离,就是当地另一个名胜三巨头之一的茨温格宫。它出名的地方在于:颜值奇高的经典巴洛克建筑设计,拥有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的大师画廊,德国数量最多的陶瓷馆藏,以及代表德国制表业起源的数学物理沙龙。它们的存在,呈现给世人的是德累斯顿作为当年萨克森王国首都的辉煌荣光。
从剧院广场就能直接进入茨温格宫南门,我进去的时候正好下起阵雨。短暂避雨后,雨过天晴,这座著名的宫殿真容显露眼前。
巴洛克花园、喷泉和迷人夜景
茨温格宫建于 1709 年,其前身是由木结构建筑环绕的茨温格广场,主要用于萨克森王公贵族举行各种比赛和进行游戏的欢庆场所。当时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将自己对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的热爱呈现在这片土地上,在他的文治武功下,德累斯顿以其美伦美奂的巴洛克建筑、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日益浓厚的人文艺术气息扬名于欧陆大地,获得了"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的雅号。
1710 至 1719 年间,奥古斯特为庆祝其儿子腓特烈·奥古斯特与哈布斯堡王朝玛丽亚公主联姻,命建筑师马特乌斯-丹尼尔-珀佩尔曼开始用砂岩设计修建茨温格宫(欧洲蛮多古教堂都采用砂岩来建,特色就是日久容易黑),这也成为建筑师最杰出的代表作,直到1732年才全部完工。到了19世纪,曾设计旁边森珀歌剧院的森帕(Semper),在其北侧增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式样的部分。
上图 钟乐楼,当中的钟表是德国著名的老字号迈森瓷器的作品。钟楼两侧长廊是陶瓷馆。
上图 这就是森珀帮忙设计建造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南楼。
大量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元素,以及巴洛克鼎盛期的风格,融合在一起,成为茨温格宫在建筑上独特的魅力。宫殿中间是一万平米的广场,四个巴洛克式的喷泉点缀其中,周围则有无数的雕塑装饰,美不胜收,如今这里成为游人们赏景休憩的好地方,进来完全免费。
上图 北端的皇冠门
上图这是北端的皇冠门,也是它最壮观的一个入口。二楼阳台走道两侧扶手上是各种巴洛克风格的雕像。它被誉为德累斯顿的象征,在洋葱形的尖顶上,金色王冠由四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护卫,闪闪发光,象征着当时著名的国王奥古斯特的权威。
不过,这顶王冠并不是"强者奥古斯特"作为萨克森国王的王冠,而是他作为波兰国王的王冠。对,没错,他当时是萨克森和波兰两国的国王。四只护卫的雄鹰也是波兰的国王雄鹰,模样和波兰国徽上的雄鹰一样。当时欧洲皇室和各个公国之间复杂的关联实在非一般人能描述。
对我来说,白天恐怕都难以描述茨温格宫的漂亮,日光让它显得颇为平庸,众多的游人也有点干扰镜头。于是我晚上又来了一趟,正巧适逢农历十五,月色撩人,月下的茨温格宫宁静怡人,游客罕至,景色更胜一筹。
TIPS:宫殿的博物馆应该是6点左右就闭馆了,但广场持续开放,到22点关门,会有保安进来撵人和锁门。我硬是撑到最后,被赶出来了。
历代大师画廊
茨温格宫里有三个博物馆可以参观,这就要花钱了。
第一重要的馆子,当属历代大师画廊,它在 1847 至 1854 年间建成的,至今仍收有世界上文艺复兴时期直至巴洛克时期绘画作品最重要的收藏。其中最著名的作品要数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 (Raffael) 的《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
噔噔,登场!
拉斐尔爱画“圣母像”,但这幅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画的祭坛画,成为当中最杰出的一幅。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整体画面当中的人物显得甜美、悠然,一改多数圣母像中冰冷、严肃的表情。19世纪俄国画家克拉姆斯科依曾这么评价这幅画:即使到人类停止信仰的时候,仍不失去价值。
1514年画好后,这幅画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乱惨遭破坏,丢失多年,1954年才偶然被人在一建筑物的地下室中发现,后来应该是被德累斯顿的博物馆收入囊中。
还有一个好玩的点,你发现了在这里《西斯廷圣母》英文名为Sistine Madonna,而并不是我们习惯的圣母玛利亚的英文,why?我当初也带着同样的疑问,看了一些资料,有人说圣母的中间名字是Madonna,也有资料说其实这是意大利语从拉丁语演变过来的,Madonna意为“Our lady”,也就是圣母,很多欧洲和德国的圣母教堂名字就叫“Church of Our Lady”。
然后馆内还有菲美尔、伦勃朗、丢勒、乔尔乔涅和波提切利等人的名作,估计喜爱绘画艺术的同志们一进来就舍不得走了。
除了上面一堆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期的牛逼画作,还有一堆的雕像作品,以人物为主。有没有名家大作,我不告诉你。
上图 这就是带着我逛为我做详尽讲解的王维兄弟。
德国最大陶瓷收藏馆之一
第二个展馆,是陶瓷收藏馆,是世界上藏品最多的陶瓷收藏馆之一。当时奥古斯特二世喜欢瓷器,收集了大量的中国、日本及本地迈森生产的瓷器,据说他个人藏品超过3万件。
关于茨温格宫瓷器的故事,最有趣的莫过于奥古斯特二世用600名全副武装的龙骑兵跟普鲁士国王交换来了151件康熙年间制造的瓷器!龙骑兵那时是以一当十闻名遐迩的“特种部队”,所配武器和装备都是骑兵中的爱马仕。而被交换来的康熙年造的瓷器,也在馆中可以看到一小部分。(sorry我的图片里没有涉及)
没辙啊,西方最早只有陶器,瓷器的烧制比起东方晚了百千年。中国的瓷器被当时的西方社会誉为“白色金子”,是欧洲王公贵族间赠礼才用的礼品。所以西方对待东方瓷器也就烙下了一个“病根”,就是不考虑实用性,完全当成艺术品来对待。
而奥古斯特对瓷器的狂爱还不止于此,他找来炼金术士,几经辛苦终于破解中国瓷器的烧炼方法,建立了欧洲第一家烧瓷厂,也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德国迈森瓷器的前身。迈森是一地名,位于德累斯顿东北方向,18世纪开始出产手工打造的瓷器、饰件、餐具和人像等,尤其喜欢做花、鸟、鱼、虫等精美繁琐的装饰件,到今天仍坚持手工技师的制造工艺,单件价格几万美金是很常见的,被誉为德国高端瓷器的代言人。
数学物理沙龙和朗格表的不解情缘
第三个展馆,则是数学物理沙龙,听起来跟英国皇家学会似的,一开始我因为这个名字差点诞生了放弃入内参观的想法。靠,幸亏没那么干啊……
这个展馆表面上珍藏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最代表性的精密仪器,很多展品是世界唯一的孤品,比如四五百年前的地球仪、天文钟、计算器等。但其实约 1600 件奇妙的展品都跟德累斯顿萨克森皇室有莫大的关联。
当中最古老的馆藏可追溯到1560年选帝侯奥古斯特的个人收藏,这位机械装置的狂热爱好者收藏了大量的手工艺、天文和测量技术设备装置。并且还将这种热爱“遗传”给了萨克森皇室的后代们。到1691年选帝侯约翰·格奥尔格四世时代,皇家已经收藏了一大批当时最好的科学仪器,包括各种绘图工具、天文模型、星时计等等。
但这些老祖宗们没有想过整理这些藏品,直到 1729年奥古斯特二世命人分门别类地将数学、物理科学仪器单拎出来,成立了"王室数学和物理工具仪器陈列室",并搬迁到新建的茨温格宫二楼,这便是如今数学物理沙龙的由来。
最最最重要的是,这里是德意志的时间宝库,不仅拥有世界首屈一指的古老钟表计时仪器的收藏,更展示了德国伟大的精密计时工业在德累斯顿的起源。因为皇帝们当时聘请了优秀的机械师、天文学家担任收藏馆的督察,结果他们在为皇室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发明制造了大量的精密表,也无意衍生了计时、校时的服务。
从1777年开始此后的150年间,无论是德累斯顿的城市时间,还是火车站的时钟校准,都是数学物理沙龙一直承担着报时和校时的职责,这里俨然成为了萨克森的“格林威治”。
到19世纪初期,在沙龙工作的天文学家和钟表专家把精确计时工艺提升至极高水平,德累斯顿迅速成为了欧洲的主要制表枢纽,能与瑞士制表业相提并论。年轻的德累斯顿制表师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深师从沙龙的制表师古特卡耶斯,在此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灵感后,最后于1845年到格拉苏蒂镇成立了自己的表厂,这就是德国著名朗格表的诞生,这也最终奠定了德国制表业在格拉苏蒂的腾飞。
上图 显示行星运行轨迹的天文钟,由宫廷制表师Ebert Baldewein制作
上图 在数学物理沙龙的一众藏品中,上面这间旋转滚筒式的时钟非常独特,出自19世纪数学物理沙龙的机械师古特卡耶斯之手(朗格的师傅),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座数字钟。这座"五分钟数字钟"是国王奥古斯特为森珀歌剧院而作。国王当时不喜欢歌剧开场前王公贵族打开自己的怀表核对时间,开表的声音非常吵,于是希望能为歌剧院观众厅制造一座钟,让大家不需要再开怀表即可看到时间。
茨温格宫在二战期间没有躲过被轰炸的命运,在被夷为平地之后的18年后,东德人民完成了茨温格宫的重建。在重建过程中,人们从茨温格宫废墟中挑选建筑材料,重新拼接,再根据照片和设计图纸进行精确的复制,直到1963年基本上恢复了茨温格宫的原貌。所幸的是,当中的藏品都逃过了轰炸的一劫。
一口气逛完茨温格宫三个馆耗费的精力可不小,眼睛看的和脑子里吸收的东西都需要时间消化。我从茨温格宫西门钟楼出来后,就在它对面的餐厅外坐下,在夕阳到来前喝着啤酒,跟王维继续聊德累斯顿这座城市的琐琐碎碎,也听他说自己当初为何选择德累斯顿。毕竟,那些曾经的古物古建或许伟大而隆重,但现实中活在城里的人,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才是这座城市具有不灭灵魂的关键。
-德累斯顿故事未完-
【作者简介:荒梁大叔,视觉中国、全景图片、站酷海洛签约摄影师;携程、飞猪、去哪儿等OTA平台签约旅行家,微信公众号:荒梁;微博:荒梁大叔】
网友评论